褐

褐的讀音是hè,部首是衤。是個名詞(多見於古文),亦可作形容詞。釋義是①粗布或粗布衣服;②黑黃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褐
  • 總筆畫:14畫
  • 讀音:hè
  • 部首:衤
基本解釋,常用詞組,其他相關項,相關典故,其他詞組,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1、粗布或粗布衣服:短~;無衣無~;被()~懷玉。
2、黑黃色:~藻;~鐵礦。
3、像栗子皮的顏色:~色;~鐵礦。

常用詞組

1、【褐色】:黑黃色、像栗子皮的顏色。
2、【被()褐懷玉】:被,通披。褐,泛指粗布衣服。身穿粗布衣服,懷中卻藏著美玉。比喻人有才華而不顯露於外。也比喻出身貧賤而有真才實學。《老子·七十章》:“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3、【褐夫】:貧賤者。褐指用粗麻繩織成的粗布或粗布衣服,上古貧民穿褐衣,故稱。
4、【釋褐】:脫去褐衣,穿上官服。
5、【褐衣】:粗布衣。借指平民或貧賤之人。
6、【褐衫】:粗布衣。借指平民或貧賤之人。
7、【褐巾】:用粗布縫成的頭巾。
8、【褐煤】:煤的一種,一般褐色,有的灰黑色,含水分較多。除做燃料外,也用作化工原料。
9、【褐土】:土類名。在曖溫帶旱生森林、灌叢或草原的作用下發育而的土壤。分布於地中海黑海周圍等地,中國主要分布於華北和東北遼西的丘崗及西北秦嶺等山麓等地區。整個剖面呈褐色,上層接近中性,其下有碳酸鈣積聚層,心土有黏化層。大部開墾種植麥、棉、大豆、花生、菸草等旱作物及蘋果、梨、柿、核桃、板栗等果樹。
10、【褐家鼠】:亦稱「溝鼠」。哺乳綱,齧齒目鼠科。體長16~25厘米。尾長明顯短於體長。頭骨左右顳嵴平行。體色灰褐至赤褐色,腹面呈灰白色,足背灰白色。在房屋或田野溝旁掘洞棲居。通常在夜間活動。繁殖能力很強。遍布亞、歐、非三洲;中國除西藏外,各地均有。是鼠疫兔熱病、丹毒傳染病、幾種蜱性斑疹傷寒病、旋毛蟲病等病原體的自然攜帶者。是主要害鼠之一。毛皮可制帽。實驗用的大白鼠R.n.albus)是其變種。
11、【褐馬雞】:鳥名。體長約1米,羽毛大部分黑褐色,尾羽基部白色,末端黑而有紫藍光澤,是我國特有的珍禽。也叫「鶡雞」。
漢字演變
褐

其他相關項

相關典故

1、獸毛或粗麻製成的短衣。古時貧賤人所服。《孟子·滕文公上》:“許子衣褐。”趙岐註:“褐以毳織之,若今馬衣也。或曰褐,枲衣也;一曰粗布衣也。”《詩·豳風·七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鄭玄箋:“褐,毛布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從者衣褐。”
2、貧賤人的代稱。《左傳·哀公十三年》:“余與褐之父睨之。”杜預註:“褐,寒賤之人。”
3、指粗麻製成的襪子。《急就篇》卷二:“靸鞮卬角褐襪巾。”顏師古註:“襪,足衣也,一曰褐,謂編枲為襪也。”《說文》:“褐,編枲襪。段玉裁註:取未績之麻,編之為足衣,如今草鞵之類。”
4、指褐夫。《孟子·公孫丑上》:“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淮南子·主術》:“使言之而是,雖在褐夫芻蕘,猶不可棄也。”
5、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

其他詞組

暫無。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字部】褐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9
《唐韻》胡葛切《集韻》《韻會》《正韻》何葛切,𠀤音曷。《說文》編枲韈也。
又《詩·豳風》無衣無褐,何以卒歲。《注》褐,毛布也。
又《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注》褐,麤布也。
又《荀子·大略篇》衣則豎褐不完。《注》豎褐,僮豎之褐。
又《左傳·哀十三年》余與褐之父睨之。《注》褐,寒賤之人也。
又人名。《吳越春秋》晉令童褐請軍。
又複姓。《通志·氏族略》《古今人表》有司褐拘。
又有司褐扶,楚靈王大夫,見《韓子》。
又《韻補》胡結切,音纈。《白居易詩》閒將酒壷出,醉回人家歇。野食或烹鮮,寓眠多擁褐。
又《集韻》居曷切,音葛。同𧝶,麤衣也。 《類篇》或作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