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藥用水系統(第二版)

製藥用水系統(第二版)

《製藥用水系統(第二版)》是2016年10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功臣。

基本介紹

  • 書名:製藥用水系統(第二版)
  • 作者:張功臣 主編
  • 原版名稱:製藥用水系統 
  • ISBN:978-7-122-27655-1
  • 類別:工業
  • 頁數:383頁
  • 定價:149元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0月
  • 裝幀:精
  • 開本:大16K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廣受業內認可的第一版基礎上,結合多年工程實踐經驗,對第一版進行全面的更新和深入的總結而成的。本書大量採用實際工程案例和圖片,結合ISPE及ASME BPE的理論經驗,力求真實、形象、準確地介紹製藥用水系統的基本概念和設計思路。本書基於“質量源於設計”“預防微生物污染”與“預防顆粒物污染”的理念,重點介紹了製藥用水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以及驗證的基本原理與具體實踐。本書還提供了製藥用水系統組成材料的質量控制標準,以保證製藥用水系統能穩定地為製藥生產提供所需的製藥用水和純蒸汽。本書適用於製藥行業從事研究、設計、生產製藥用水系統的技術人員,也可供製藥工程相關專業高校師生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第1章製藥用水系統及其法規要求1
1.1製藥用水的分類1
1.2製藥用水系統的組成3
1.3藥典標準3
1.3.1《美國藥典》4
1.3.2《歐洲藥典》6
1.3.3 《中國藥典》7
1.4GMP標準10
1.4.1FDA cGMP10
1.4.2歐盟GMP11
1.4.3WHO GMP11
1.4.4中國GMP12
1.5關鍵水質指標12
1.5.1電導率12
1.5.2總有機碳14
1.5.3微生物限度16
1.5.4細菌內毒素16
第2章製藥用水系統的設計理念18
2.1防止微生物污染18
2.1.1微生物簡介19
2.1.2無菌檢查21
2.2防止顆粒物污染30
2.3質量影響因素31
2.3.1死角32
2.3.2表面粗糙度36
2.3.3坡度39
2.3.4模組化設計40
第3章單元操作與組件43
3.1壓力容器43
3.1.1壓力容器概述43
3.1.2壓力容器設計45
3.1.3壓力容器封頭48
3.1.4衛生級壓力容器50
3.1.5衛生級換熱器52
3.2離心泵54
3.2.1多級離心泵55
3.2.2單級離心泵63
3.2.3性能參數68
3.2.4變頻控制72
3.2.5安裝與維護75
3.3紫外燈77
3.3.1紫外線簡介77
3.3.2紫外線劑量80
3.3.3法規規範82
3.3.4紫外線功能85
3.4過濾裝置87
3.4.1基本機制88
3.4.2影響因素90
3.4.3過濾類型94
3.4.4切向流超濾97
3.4.5完整性檢測103
3.5閥門109
3.5.1隔膜閥110
3.5.2球閥119
3.5.3其他閥門120
第4章純化水製備122
4.1原水水質指標124
4.2原水箱127
4.3多介質過濾裝置127
4.4活性炭過濾裝置128
4.5軟化裝置128
4.6加藥裝置129
4.7預處理超濾裝置131
4.8納濾裝置132
4.9微濾裝置133
4.10脫氣裝置133
4.11紫外線裝置134
4.12反滲透裝置134
4.13電去離子裝置136
附錄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138
第5章注射用水製備145
5.1熱原簡介146
5.2蒸餾法148
5.2.1塔式蒸餾水機149
5.2.2多效蒸餾水機150
5.2.3熱壓式蒸餾水機152
5.3純化法156
5.3.1切向流超濾裝置157
5.3.2除菌級過濾器159
5.3.3深層過濾器160
第6章儲存與分配系統163
6.1概述163
6.1.1儲存單元164
6.1.2分配單元167
6.1.3用水點管網單元170
6.2決策流程圖174
6.2.1批處理循環系統174
6.2.2多分支/單通道系統176
6.2.3單罐、平行循環系統176
6.2.4熱儲存、熱循環系統177
6.2.5常溫儲存、常溫循環系統178
6.2.6熱儲存、冷卻再加熱系統178
6.2.7熱儲存、獨立循環系統179
6.2.8用水點熱交換系統181
第7章製藥用蒸汽系統184
7.1概述184
7.1.1製藥用蒸汽的分類185
7.1.2製藥用蒸汽的套用186
7.2製藥用蒸汽與法規187
7.2.1《美國藥典》187
7.2.2歐洲指南187
7.2.3中國指南187
7.2.4行業指南187
7.3純蒸汽系統188
7.3.1純蒸汽發生器188
7.3.2純蒸汽分配系統189
7.3.3純蒸汽取樣191
第8章消毒滅菌技術193
8.1概述193
8.2法規要求194
8.2.1藥典194
8.2.2GMP194
8.3影響因素197
8.3.1時間的影響197
8.3.2溫度的影響199
8.3.3死角的影響199
8.3.4坡度的影響199
8.4消毒技術199
8.4.1巴氏消毒法200
8.4.2紫外線消毒法200
8.4.3臭氧消毒法201
8.4.4化學消毒法204
8.4.5煮沸消毒法206
8.4.6蒸汽消毒法206
8.5滅菌技術206
8.5.1濕熱滅菌法206
8.5.2乾熱滅菌法211
8.5.3輻射滅菌法212
8.5.4氣體滅菌法212
8.5.5過濾除菌法213
第9章紅銹的滋生214
9.1法規要求214
9.2紅銹的分類216
9.2.1ISPE分類法216
9.2.2ASME BPE分類法217
9.3金屬腐蝕218
9.3.1金屬腐蝕的分類218
9.3.2典型金屬腐蝕219
9.4紅銹的滋生222
9.4.1外源型紅銹223
9.4.2內源型紅銹226
9.5紅銹的風險230
9.5.1質量風險231
9.5.2工程風險235
9.5.3EHS風險239
9.5.4投資風險240
第10章紅銹的去除241
10.1清洗技術242
10.1.1清洗的法規要求242
10.1.2清洗的基本原理244
10.2除銹技術253
10.2.1除銹的相關法規253
10.2.2除銹的風險評估255
10.2.3紅銹的測定方法258
10.2.4除銹的工藝規程259
10.2.5除銹的檢查程式260
10.2.6除銹效果的檢查264
10.3除銹的質量控制268
10.3.1除銹再鈍化項目268
10.3.2技術方案的設計269
10.3.3執行的必備條件270
10.4除銹實施案例272
10.4.1制水設備272
10.4.2製藥用水分配系統273
10.4.3純蒸汽分配系統275
10.5紅銹的預防278
10.5.1設計階段的預防278
10.5.2施工階段的預防282
10.5.3運行階段的預防287
10.6線上分析技術289
10.6.1線上檢測的原理289
10.6.2線上檢測的套用291
第11章質量管理293
11.1質量控制293
11.1.1質量源於設計293
11.1.2質量控制模型295
11.1.3全面質量管理299
11.1.4良好工程質量管理規範301
11.2焊接質量控制304
11.2.1焊接的基本要素304
11.2.2常見的焊接缺陷306
11.3鈍化質量控制306
11.3.1鈍化的原理306
11.3.2鈍化工藝規程307
11.3.3鈍化效果檢測316
11.3.4再鈍化技術319
11.4檔案系統320
第12章自控技術324
12.1自控技術簡介324
12.1.1控制類型325
12.1.2軟體設計325
12.1.3硬體設計327
12.1.4匯流排閥島技術329
12.2感測器技術333
12.2.1壓力感測器334
12.2.2溫度感測器336
12.2.3流量感測器337
12.2.4液位感測器341
12.2.5電導率感測器343
12.2.6TOC分析儀347
12.2.7pH分析儀349
12.2.8臭氧分析儀349
12.2.9線上微生物檢測儀350
12.3單元操作自控352
12.3.1原水裝置352
12.3.2預處理裝置353
12.3.3純化水機354
12.3.4純化水儲存與分配系統355
12.3.5蒸餾水機355
12.3.6注射用水儲存與分配系統356
12.3.7注射用水冷用點357
12.3.8純蒸汽發生器357
12.4良好自動化生產實踐規範359
第13章驗證362
13.1基本概念362
13.1.1驗證計畫363
13.1.2用戶需求說明363
13.1.3設計階段363
13.1.4調試364
13.1.5安裝確認365
13.1.6運行確認365
13.1.7性能確認365
13.1.8驗證總結報告365
13.1.9驗證狀態維護366
13.2製藥用水系統驗證366
13.2.1製藥用水系統的生命周期366
13.2.2設計確認369
13.2.3調試370
13.2.4安裝確認370
13.2.5運行確認371
13.2.6性能確認372
13.2.7非藥典用水的驗證372
13.2.8日常監測374
13.2.9定期維護374
13.2.10周期性驗證374
13.3製藥用蒸汽系統驗證375
13.3.1設計確認375
13.3.2安裝確認375
13.3.3運行確認376
13.3.4性能確認377
13.4質量風險管理377
13.4.1風險識別378
13.4.2風險分析378
13.4.3風險評估378
參考文獻383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