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虛寧血湯

補虛寧血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十一。具有益氣養血,止崩之功效。主治婦人一時血崩,雙目黑暗,昏暈於地。

基本介紹

  • 出處:《辨證錄》卷十一
  • 組成:當歸,熟地,黃芪,甘草,黑荊芥
  • 功用:益氣養血,止崩
組成,用法,功用,主治,運用,附註,

組成

當歸五錢(15g),熟地一兩(30g),黃芪一兩(30g),甘草一錢(3g),炒黑荊芥三錢(9g)。

用法

水煎服。一劑即止崩,四劑全愈。

功用

益氣養血,止崩。

主治

婦人一時血崩,雙目黑暗,昏暈於地。

運用

本方證以血崩,目暗暈地,不省人事,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舌質淡紅,脈細弱為辨證要點。用治月經過多,功能性子宮出血,失血性休克。

附註

附方1 固本止崩湯
組成:熟地黃30g、土炒白朮30g、黃芩10g、當歸15g、姜炭6g、人參10g
功用:養血止血,益氣固本
主治:氣虛血少之崩漏。症見經行量多,持續不止,來勢急驟,兩目昏花,頭暈跌扑,不省人事,面色蒼白,唇色蛋白,氣息低微,脈微細。
出處:《傅青主女科》
附方2 固本調元湯
組成:黨參30g,地黃20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仙茅10g,仙靈脾15g,烏賊骨12g,煅牡蠣20g。
功用:補氣養血,止漏。
主治:崩漏(子宮功能性出血)。證見崩漏,月經紊亂,小腹脹痛,肢體乏力,氣短懶言,心悸,失眠多夢,納差,便溏,舌淡,苔薄白,脈弦細無力。
出處:《四川中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