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劍齒虎(袋劍虎)

袋劍齒虎

袋劍虎一般指本詞條

袋劍齒虎是一種已滅絕的有袋類哺乳動物,生存在史前的南美洲,是一種大型地棲肉食動物,曾經與劍齒虎一起生存並競爭。但袋劍齒虎實際上是一種有袋類哺乳動物,不屬於貓科動物,甚至不屬於食肉目,只是由於發生了趨同進化而外形酷似劍齒虎。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袋劍齒虎
  • 拉丁學名:Thylacosmilus
  • 別稱:袋劍虎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後獸亞綱
  • :袋犬目Sparassodonta
  • :袋鬣狗科 
  • :袋劍齒虎屬
  • :袋劍齒虎
  • 分布區域:南美洲
簡介,動物釋義,動物演變,

簡介

時代 第三紀-第四紀(中新世中期—上新世末期)
袋劍齒虎在捕食袋劍齒虎在捕食
分布 南美洲
分類 後獸亞綱 袋犬類 袋鬣狗科
袋劍齒虎
體型 身長約2米,250公斤
生活時代 800萬年前—上新世末期
食性 肉食

動物釋義

袋劍齒虎最早出現在800萬年前的早期,它們和當時北美洲的劍齒貓科動物在不同的環境中平行進化。
袋劍齒虎
袋劍齒虎的體型不是很大,其中最大的種(Thylacosmilus atrox)身長約2米,體重250公斤,相當於雄獅甚至老虎的大小,是袋狼的8倍。雖不夠高大,但它們也擁有壯實的身體,尤其是前肢。它們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無疑是頭部——兩顆長達15厘米的劍齒深深埋入上頜,幾乎與頭頂處在同一水平面上;下頜則向下伸出了巨大的護葉,其發達程度也是當年的獵貓科動物所望塵莫及的。這樣的護葉雖有利於保護突出的劍齒,但同時也增加了骨折、感染的危險,而且還造成頭部變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動的靈活性。作為有袋類的成員,它們與袋鼠一樣長有4對臼齒,而大多數哺乳動物,也就是“真獸類”一般有3對。另外,雌袋劍齒虎很可能像袋狼一樣長著向後開的育兒袋。和所有早已滅絕的生物一樣,人類對它們的顏色一無所知,有的復原認為它們像獅子一樣渾身土黃,也有的復原賦予它們袋狼的漂亮條紋或袋獾的黑底白斑。但不管怎樣,它們在活著時肯定是最令人驚嘆的動物之一。
袋劍齒虎可能是當時南美食肉獸中的最強者,發達的劍齒和強勁的身體使它們能夠捕食當地的絕大多數食草動物,甚至包括大型的南方有蹄類貧齒類。由於雙頜缺乏力量,它們 很可能用頸部幫助完成咬擊和進食的動作,這點使它們更增添了幾分古怪色彩。很奇怪的是,袋劍齒虎和其他南美袋犬類動物並沒有把昔日霸主恐鶴擠到滅絕的邊緣,而是兩者在數百萬年間達成了一種和諧共處的境況。相比之下,和巨型不飛鳥類似、曾在古新世的舊大陸煊赫一時戈氏鳥在食肉的真獸類崛起之後很快便銷聲匿跡。或許正如著名古生物學家古爾德所說,哺乳類的統治地位並不是天經地義的,只是環境變化促進了它們的崛起——而在南美這樣的地方,鳥類成功地壓制了哺乳類長達數千萬年之久。作為強有力的食肉動物,袋劍齒虎與鳥類分享了統治地位,但卻始終沒能惟我獨尊。
袋劍齒虎袋劍齒虎

動物演變

到了300萬年前的上新世末期,巴拿馬地峽隆起,南北美洲被連線起來,北美的各種哺乳類——包括美洲豹刃齒虎開始氣勢洶洶地向南方挺進。由於北美洲和舊大陸一樣在數千萬年間歷盡滄桑變化和物種間的激烈競爭,久經考驗的北美動物也使得“天堂”中的南美動物看起來像是溫室中的花朵。在各方面都處於劣勢的有袋類自然難以與這些強大的入侵者相抗衡。於是,很快地,袋劍齒虎就和眾多南美土生動物一起被扔進了生物史的垃圾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