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照芙

袁照芙,字鏡江,號價屏,清朝貴州修文人。貴州著名書法家袁思韠之子。諸生,歷就鹿傳霖、張人駿幕僚,以勞績保知府。喜詩文,善楷書,工畫花卉,能傳家學,有花卉小品流傳。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卒。著有《莊桐吟草》。

基本介紹

  • 本名:袁照芙
  • 別名:價屏
  • :鏡江
  • :價屏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清人
  • 出生地:貴州修文
  • 逝世日期: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
  • 主要作品:《莊桐吟草》
人物簡介,造詣,歸葬,

人物簡介

家庭背景
父親
修文縣人袁思韋畢,是修文歷史上一個很有名氣的人物,他不以官顯,卻以書藝聞名於世。他的父親和兩個兄弟都是金榜題名的進士,而他卻會試不中,一生給人做幕僚,留連于山水與書法藝術之間,卻因此而成就了他歷史文化名人的機緣,得以流芳千古,也算是一件奇事了。
袁思韋畢生於清道光十八年(1838),卒於光緒十四年(1888),字錫臣,又字樨岩。他的父親袁如凱是清嘉慶十六年(1811)的進士,曾做過廣西懷集知縣。他自幼聰慧好學,得其父袁如凱悉心教誨,18歲以貴陽府試第一名入庠,顯露才華,娶山東東平知州楊奎之女為妻。同治八年(1869)鄉試中舉,翌年會試不中,為內閣中書舍人。後因修纂玉牒有功,被舉薦廣西知府同知,但他沒有赴任。繼科再應試,卻春闈落第,從此滯留京都。這期間,他與書法篆刻名家羅文彬、王秉恩成為很好的朋友,常在一起研討書藝,遊玩于山水間。不久,廣西邊境少數民族鬧事,巡撫李秉衡聞其有謀略,便邀請他赴廣西隨營辦事。他在廣西深得李秉衡的器重。亂事平息之後,正值兩廣總督張之洞銳意治粵,張欣慕其文才,筵請其為慕賓。在粵數年,他日理庶事,夜治文書,還經常巡視海防,心力交瘁,積勞成疾,於光緒十四年(1888)卒於廣州。

造詣

袁思韋畢的書法造詣極深,於各種書體都有研究,後世書家評論他的書藝是小楷學歐,秀美精絕;榜書取法顏真卿,得其天趣;草書則豪放不拘。他研究書藝如痴如迷,求楹聯碑帖遍于海內,而又不墨守成規,書藝自成一體。他還擅長水墨花卉,他的書法和繪畫名噪一時,時人都以得其墨跡為幸事。貴陽陳矩出使日本時,攜帶他的4幅花卉圖往見使日大臣黎庶昌,黎庶昌很讚賞,用“清麗韶秀”四字給予評價,並於宴請日本王公大臣時懸於壁間,日本小松親王及諸大臣觀之讚賞不已。
除書畫外,袁思韋畢在詩文上也很有名氣,他作詩用韻近於晚唐,別具情趣。因覓得明代文士梁子秋兩方印石,名其書屋為“雙印齋”,自集有《雙印齋詩選》。他是後人所稱的黔南六家詩人之一,《黔南六家詩抄》選其詩作甚多。

歸葬

袁思韋畢為人豪爽不拘,風度瀟灑,交友至誠。病逝後,由其子袁照芙和摯友王秉恩扶靈歸葬於新堡寨北梨木山麓(今貴陽市白雲區屬),羅文彬撰墓志銘。貴陽黔靈山、東山、扶風山陽明祠至今留有其書法碑刻。袁氏書畫在日本及東南亞被視為珍品,所著《草書究源》一書為當世書法界所推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