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慶祺

袁慶祺(1850-1919))字雲鋒,璦琿漢軍正白旗人。同治五年(1866)從富明阿??揚州虎帳,後至吉林任護軍參領。尋赴伊犁,又調神機營。光緒五年(1879)調赴奉天,十一年撤回黑龍江,升協領。二十二年派充漠河防軍管轄,升三姓副都統,轉任通肯副都統,專辦荒務。二十六年(1900)充邊軍新軍東路?翼長。署黑龍江將軍壽山為消弭後顧之憂,約吉林將軍長順夾攻哈爾濱。慶祺率軍駐守馬家船口,兵敗,退守呼蘭?與俄兵酣戰。議和後,督辦綏化荒務。勘定海倫城基,創衙署,設三司、八旗十六佐,招戶開墾。平易近國八年,卒於通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袁慶祺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黑龍江
  • 出生日期:1850
  • 逝世日期:1919
  • 職業:護軍參領
  • :雲鋒
人物簡介,傳記與家世,慶祺傳記,慶祺家世,

人物簡介

袁慶祺(1850-1919))字雲鋒,黑龍江璦琿漢軍正白旗人袁崇煥之後。同治五年(1866)從富明阿揚州虎帳,後至吉林任護軍參領。尋赴伊犁,又調神機營。光緒五年(1879)調赴奉天,十一年撤回黑龍江,升協領。二十二年派充漠河防軍管轄,升三姓副都統,轉任通肯副都統,專辦荒務。二十六年(1900)充邊軍新軍東路翼長。署黑龍江將軍壽山為消弭後顧之憂,約吉林將軍長順夾攻哈爾濱。慶祺率軍駐守馬家船口,兵敗,退守呼蘭與俄兵酣戰。議和後,督辦綏化荒務。勘定海倫城基,創衙署,設三司、八旗十六佐,招戶開墾。平易近國八年,卒於通肯。”

傳記與家世

通肯副都統慶祺漢軍正白旗人,袁氏。即本是漢人進八旗籍。滿洲八旗,有氏無姓,漢軍旗則以姓為氏。慶祺是漢人,姓袁。他是明末被崇禎天子冤殺的遼東督師袁崇煥的後裔。他的前兩代都是清末名將,他的祖父是富明阿,壽山、永山都是他的叔父。

慶祺傳記


《東北人物大年夜辭典》;“慶祺(1850-1919))袁氏字雲鋒,璦琿漢軍正白旗人。同治五年(1866)從富明阿揚州虎帳,後至吉林任護軍參領。尋赴伊犁,又調神機營。光緒五年(1879)調赴奉天,十一年撤回黑龍江,升協領。二十二年派充漠河防軍管轄,升三姓副都統,轉任通肯副都統,專辦荒務。二十六年(1900)充邊軍新軍東路翼長。署黑龍江將軍壽山為消弭後顧之憂,約吉林將軍長順夾攻哈爾濱。慶祺率軍駐守馬家船口,兵敗,退守呼蘭與俄兵酣戰。議和後,督辦綏化荒務。勘定海倫城基,創衙署,設三司、八旗十六佐,招戶開墾。平易近國八年,卒於通肯。”
《滿族大年夜辭典》:“慶祺光緒時人,字雲峰,姓袁氏,隸正白旗漢軍。光緒二十二年(1896)任三姓副都統。二十五年改任通肯副都統,三十一年此缺裁。三十三年四月調西安副都統。十一月因病解聘。
《黑龍江志稿》:“慶祺袁氏字雲峰,璦琿漢軍正白祺人,清同治五年,年十六進富明阿揚州虎帳,屢有戰功,隨至吉林保送引見,以護軍副參領用。旋赴伊犁,又調?赴神機營,因親老丁單,還鄉奉侍。光緒五年,調赴奉天,十一年撤回,借補璦琿海軍營四品官,委辦交涉,升補協領,派充漠河防軍管轄,升三姓副都統,調寧夏,未到差轉通肯副都統,專辦荒務。二十五年六月到任,借居綏化廳。方擘畫治理之方,而拳匪之亂起。將軍壽山分三路防俄,派慶祺為東路翼長,節制春山、孫自鎔、定祿、鄂英、壽慶各管轄,將約吉林軍隊以夾攻哈埠。慶祺意不謂然,而迫於軍令又有某管轄之請戰,遂許其渡江,自率各?營集於馬船口。及渡江之兵敗,乃令各營嚴守,徐退往呼蘭;俄軍踵至與之酣戰,乘騎中炮斃。及議和以後,退守綏化。方戰之時,將軍有指明掉機、畏縮汘逃之將士令就軍法。慶祺皆自承掉律之罪,未肯更逮及人。在綏化督理荒務,層次分明。六十九歲終究通肯。
《宋小濂集》:“漠河防營向系馬隊,皆??黑龍江省各城旗丁來充是役。庚寅(光緒十六年)冬依堯山(依克唐阿字堯山)將軍奏可,設邊鎮十八營。仿照行虎帳制,遂將漠河原設防營撤回,而撥鎮邊軍一營來漠駐紮。統是軍者為富威勤公(富明阿諡號威勤)之孫慶雲峰協戎,於辛卯(光緒十七年)仲春初率兵到邊防。雲峰協戎余舊了解也,雖相距七十里而時相過從,杯酒談宴,相得益深。"
《清朝將軍都統大年夜臣年表》:“慶祺簡歷:慶祺袁氏字雲峰,漢軍正白旗。光緒二十二年正月,三姓副都統,二十五年三月通肯副都統,三十三四月年西安左翼副都統,十?一月病解。”
清朝於內地除綠營兵,由各省督撫統率外,還有八?個將軍駐防城,有:陝西西安將軍、甘肅寧夏將軍、江蘇江寧將軍、浙江杭州將軍、湖北荊州將軍、廣東廣州將軍、福建福州將軍、四川成都將軍。駐防將軍額設擺布翼副都統各一員。
光緒三十二年仲春,黑龍江將軍衙門飾呼蘭府、海倫廳、巴彥州移駐已裁各副都統衙門。通肯副都統衙門在城之西南角還沒有建完。同年六月,代辦代理海倫直隸廳同知黃鈺在北二道街慶祺府第開署辦公。可知慶祺全部任期全在綏化駐在,未到通肯城辦公。

慶祺家世

據平易近國時張江裁編錄的《袁督師遺事彙輯》卷五《袁督師後裔考》所載,其傳承挨次為:袁文弼——袁爾漢——袁貴——袁常在——袁趕,袁趕有三子:袁世有、袁世寬、袁世福。
從袁崇煥起的歷代簡譜以下: 一世:袁崇煥, 二世:袁文弼 ,三世:袁爾漢 ,四世:袁貴, 五世:袁常在 ,六世:袁遷 七世:袁世有、袁世寬、袁世福(即富明阿), 八世:壽山、永山;(富明阿二子清史稿有傳), 九世:慶祺、慶恩,(壽山子)1886-1947), 十世:瑞昌(慶祺子) 。
滿族以氏為姓,平常平凡只用名,構成馳名無無姓。漢人進旗後以姓為氏,平常平凡也不消姓,只用名。
《辭源》:“袁崇煥:公元1584-1630年.明廣東東?莞人,字元素。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慷慨有膽略,好談兵。天啟二年,擢兵部主事。後金兵攻寧遠。崇煥鼓勵士卒死守,卒得救,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然為魏忠賢所阨,乞回。崇禎立,放忠賢於風陽,道死,復起用崇煥為?兵部尚書,督師薊遼。崇禎二年,後金兵越長城,陷遵化?而西,崇煥急引兵進護京師,或誣其通敵,坐牢,被磔於?市。明史二五九有傳。”
康熙時朱彝尊等人參與修纂明史,查閱《太宗實錄》始知皇太極利用反間計,證實袁崇煥確是冤死。
崇煥被害後,夫人流河難汝寧,生遺腹子文弼。清軍進關後,文弻以戰功編進寧古塔漢軍正白旗。在寧古塔生爾漢,爾漢隨薩布素征羅剎,留守黑龍江城,從此定居璦琿。
據〈東莞縣誌〉記錄:富明阿從征江南攻承平軍時任參領。曾向新安土人陳國泰扣問原袁崇煥墳場,密語曰:“余督師六世孫也,爾祀吾祖,與兄弟何異?宜告鄉人好?為之。”
《黑龍江志稿》:“富明阿:漢軍袁氏,明兵部尚書袁?崇煥六世孫也。崇煥孫爾漢,由寧古塔徙黑龍江編進正白旗,遂為黑龍江人。富明阿少孤,道光七年以馬甲從征喀什噶爾,洊升佐領。鹹豐三年征進關,屬江北軍,為揚州支援,擊敵虹橋斃其酋,加副都統銜。七年十一月克瓜州,記名副都統,玄月遠授寧古塔副都統管。同治元年授紅旗漢軍都統,三年署江寧將軍,五年奉天胡匪陷阿拉楚??克,九年秋乞病回,光緒八年冬卒,年七十七歲。謚威勤。子壽山、永山。”
《清朝將軍都統大年夜臣年表》:“富明阿:袁氏漢軍正白旗。參領,鹹豐八年,寧古塔副都統。同治二年荊州將?軍,三年四月江寧將軍。四年閏五月病解。五年仲春吉林將軍,玄月病解。光緒八年卒,謚威勤。”
《清史稿》中的傳記
《清史稿》傳記二百零四
富明阿,字治安,袁氏,漢軍正白旗人,明兵部尚書崇煥裔孫。崇煥裔死,家流寓汝寧,有子文弼,參軍有功,編進寧古塔漢軍。五傳至富明阿,以馬甲從征喀什噶爾,授驍騎校,洊升參領。鹹豐三年,從欽差大年夜臣琦善軍揚州,戰於洞清展,受槍傷,裹創奮鬥,斬馘數十,擢協領,特賜玉。四年,破賊瓜洲,賜花翎,管帶寧古塔兵。五年,戰虹橋,戒所部距賊二十步始發矢,射斃賊酋,分兩翼搜伏賊,賊潰走,加副都統銜。六年,署寧古塔副都統,迭敗賊於徐家集、硯台山。攻瓜洲,又率隊及六合練勇攻江浦,敗賊於十里橋,賜號車齊博巴圖魯。又敗賊於朴樹灣、土橋、五新橋。七年,會攻瓜洲,連敗賊大族井、白廟,以副都統記名。是年冬,克瓜洲,詔以副都統侭先題奏。充江北軍翼長,進攻江浦。八年春,迭破援賊,復其城。進屯六合,攻滁州,克來安,加頭品頂戴。八月,德興阿兵敗浦口,富明阿馳援掉利,傷亡幾半。退儀徵,匯集散卒,復成軍,扼萬福橋,破賊於運河東,授寧古塔副都統。偕張國梁克揚州、儀徵,又破賊於冶展橋。九年,德興阿以掉律免除,江北軍不署統帥,命回和春節制,別選謀勇可當一面者,和春以富明阿薦,詔幫辦和春軍務。時六合、浦口皆未復,富明阿督軍進攻,迭戰百龍廟、李家營及六合城外。既而賊數萬撲營,分股繞襲後路,遂大年夜挫。富明阿身被十二創,詔許開缺回旗醫治,傷已成殘,命以原品休致,食全俸。十一年,召至京,命練習京營。同治元年,授正紅旗漢軍都統,辦理神機營。尋命赴揚州幫辦都興阿軍務。江北里下河十餘縣未被賊擾,鹽場之利如故,偕都興阿疏請運鹽濟餉,軍用得給。長江下流南北岸要口四十餘處,排椿駐船,分撥海軍扼要駐防,疏陳擺設景象,詔特嘉其諳悉地勢。賊屢糾捻匪窺測江北,迭擊走之。分軍渡江助馮子材守鎮江。是年秋,親率精銳援臨淮,會僧格林沁剿苗沛霖,詔幫辦軍務,令部將詹啟綸、克蒙額會陳國瑞等進攻,連破賊,沛霖伏法。傷發,告假救治清淮,疏陳皖北圩練之弊,詔下僧格林沁、曾國籓議加清算。三年春,都興阿赴陝、甘剿回,詔促富明阿回揚州坐鎮,署江寧將軍,尋實授。遣詹啟綸率兵渡江助剿,克丹陽,賜黃馬褂。江寧光復,予騎都尉世職,仍督所部水陸諸軍留防江北。於是裁撤紅單船,由提督吳全美率回廣東,酌裁陸軍數千。疏言:“江寧駐防,亂後僅存男婦六百餘人,現設官二十七員,兵二百五十八名,稍存營制。京口駐防,尚存四千餘人,官兵挑補足額,俸餉不克不及全支,房屋均已焚毀。請飭撥餉修蓋房屋,使有依回。”從之。四年,因腿傷未痊,請開缺,予假赴京醫治,許坐肩輿,至京,仍命辦理神機營。傷病久不愈,詔允回旗。五年,起授吉林將軍,督剿胡匪。力疾進搜山險,遣將分捕,數月清除。招撫金匪,斥地閒田至數萬頃。不及十年,遂開建郡縣焉。在任四年,復以傷病陳情乞罷,允之,仍在家食全俸。光緒八年,卒,優恤,謚威勤。吉林、揚州請建祠。子壽山,官至黑龍江將軍,光緒中,俄羅斯犯邊,殉難;永山,官三等侍衛,亦於鳳皇城拒日本,力戰死事:皆自有傳。
壽山(1860-1900)字眉峰,姓袁氏,漢軍正白旗人。1860年生於黑龍江璦琿。明末遼東抗清名將袁崇煥後裔。袁氏後裔於清初被編入寧古塔漢軍正白旗,世居璦琿。 吉林將軍富明阿宗子,通肯副都統慶祺之叔父。以父(富明阿)蔭任員外郎兼襲騎都尉世職。光緒二十年甲午戰爭任步兵管轄戰於鳳凰城,弟永山戰死。二十四年任黑龍江副都統。
光緒二十五年十仲春二十三日(1900.01.23)黑龍江副都統暫署
光緒二十六年八月初四日(1900.8.28)殉節。
光緒二十六年八月十九日(1900.9。12)清廷命令將署黑龍江將軍壽山、盛京副都統晉昌奪職並聽候查辦。
永山(1868-1894) 永山犧牲於甲午戰爭火線。〈德宗實錄〉:“光緒二十年十二與癸卯朔:‘依奏,四品銜三等侍衛永山,帶隊從戎,奪戰衝鋒破敵,奮掉落臂身,十月十九日直薄風凰城力戰,身受多傷,立時死亡。死時景象甚為慘烈,實屬可嘉。永山著交部從優議恤,加恩予謚。並列進昭忠祠,附進伊父富明阿黑龍江省專祠,其戰功事跡,宣付史館立轉。伊子慶順、慶明俟及歲時,由該旗帶領引見,候旨施恩。’”這是為永山請功奏摺的批覆。 光緒三十四年玄月,準徐世昌奏:開復壽山原官,予謚建祠。
袁慶恩(1886-1947)字少峰,黑龍江璦琿人。曾任黑龍江巡防隊第一路管轄、黑龍江馬隊第一旅旅長。1928年任東北處所保全委員會委員。後任奉天蒙旗處處長,東北邊防軍駐江副司令主座公署顧問。1929年5月13日任黑龍江省當局委員。
“甲午戰爭”壽山、永山兄弟參戰,永山犧牲。簡單說說‘甲午戰爭’。
光緒二十年(1904)甲午年,五月朝鮮東學黨起事,清廷命直隸提督葉志超赴朝彈壓,日本也出兵朝鮮。六月日軍進朝鮮王宮,幽其王。清廷要求日本退兵,日軍卻襲丁汝昌隊艦於大年夜東溝外。又於牙山、平壤大年夜?敗清軍。繼而大年夜量日軍越鴨綠江進奉天界,陷九連城、風凰城、旅順、大年夜連、海城、復州、蓋平、營口等地。又從旅順渡海進山東境,陷榮城、文登、威海衛、劉公島;並南下陷澎湖列島逼進台灣。清廷無奈派李鴻章赴日構和,簽定了《馬關公約》。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 慶祺的叔父壽山殉節、慶祺之子瑞昌戰死,祖孫前後遇難於俄國進侵東北。全部東北人永久都應知曉這段汗青。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一九○○),英、美、法、德、俄、日、意、奧八個帝國主義國度,為了彈壓中國義和團,瓜分中國,藉口清當局"排外",構成侵華聯軍,於八月十四日攻下北京,大年夜肆燒殺搶掠,踩踏中國主權。清當局,於同年十仲春全盤接管《議和大年夜綱》,並於次年玄月,簽定了喪權辱國的《辛丑公約》。俄國人進侵東三省是八國聯軍進北京的別的一幕。俄大年夜舉南侵分兵三路:東路攻琿春,西路攻璦琿,中路攻三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