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壽孫

袁壽孫

袁壽孫,株洲百井袁氏的始遷祖,史稱壽孫公。

百井沖,包括百井村、白關等9個村落,百井村為百井袁氏的發祥地。根據截至到2012年2月的株洲公安局統計數據表明,百井村目前有戶籍人口1537人,袁姓就占據五分之四;而百井沖有戶籍人口5000多人,袁氏就占據了三分之二,而戶籍已不在百井的百井袁氏後裔更是散布在全國各地,人口眾多。

基本介紹

  • 本名:袁壽孫
  • 別稱:壽孫公
  • 釋義:株洲百井袁氏的始遷祖
  • 始源地長沙
姓氏歷史,壽家名人,

姓氏歷史

始發源於長沙。袁壽孫之曾祖辛公,行十一,宋末年間居善化上廂坊(即長沙南門外碧湘街)。辛公生萬伯,萬伯生用和,用和生壽孫。壽孫公元至正間(公元1351年)隨母避亂三十三都山塘銅瓶內七日,繼而母死於難,壽孫遂至醴陵留仙寨,播遷數年,戰亂結束,壽孫返回長沙故居,方知故居已成廢墟,故於甲辰(1354年)攜子冷、均、政來湘潭一都百井沖(現屬株洲市),受田出籍,共生育6子,迄今近700年。
袁壽孫過世後,袁氏後代在壽孫公住的地方建了一座祠堂,專門用來拜祭他。幾百年後,袁氏家族越來越龐大,小小的祠堂難以滿足祭祖需要。經過族人討論,決定在千米外的地方,另建一個總祠堂;現有的祠堂作為其中一房。 總祠於1914年修建,稱之為“袁氏家廟”。株洲的第一所新式學校——建寧學校(株洲市第一高級中學的前身)即是由百井袁氏選擇袁氏家廟作為校址並由百井袁氏族人袁毓煌捐資所建。
百井袁氏於明成化6年(1470)始修族譜,清順治17年(1660)續修,康熙39年(1700)三修,乾隆7年(1742)四修,乾隆53年(1788)五修,道光4年(1824)六修,同治8年(1869)七修,光緒24年(1898)八修。字輩排序(自第十二代始):諾其昌大,以善式法,文章經國,孝友宜家,光昭德澤,森茂英華。

壽家名人

壽孫公家族後人中的名人:
1、袁德宣:為中國鐵路修建做過突出貢獻,清朝末年,曾東渡日本學習軍事及鐵路事業,在日期間與張翼鵬等在東京組織湖南日月學會,並接受孫中山的革命綱領,參加同盟會。回國後,他支持了多條鐵路的修建工作,並手繪京漢鐵路圖。他曾著有《中國鐵路史》、《交通史略》、《周甲集》等書。除了修建鐵路外,袁德宣還培養了不少鐵路交通人才,1909年3月,袁德宣捐款創辦交通學校,出任校長。因辦學成績顯著,1917年4月,當時的交通部授予袁德宣榮譽獎章;1919年6月,北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授予袁德宣銀質褒章,並題“急公好義”匾額,蓋“榮典之璽”專用印鑑。
2、袁品高:電影《燎原》中易猛子的原型,老黨員,曾參加1927年大罷工,擔任過洋爐煉焦處的工人總代表,而且還當過劉少奇的“保鏢”。解放後,袁品高擔任過擔任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館長。
3、袁有章:又名袁式和,為株洲早期老地下黨員,曾是萍礦工人,曾參加過劉少奇領導的萍鄉路礦大罷工,並被選為百代表<注>。一九二六年大革命中,他積極回響黨的號召,回鄉做農運工作,並擔任過原湘潭縣第四十三鄉農民協會委員長。
4、袁法鵬:解放前期的株洲中共著名地下黨員、革命家,曾打入國民黨內部,擔任浙贛鐵路萍株警務段警長,並策動了67軍駐醴陵募兵團起義、浙贛鐵路萍株警務部分幹警等2次起義活動。在阻止五十八軍騷擾,解放株洲、攸縣,保護鐵路以及協助解放軍繼續南下作戰起了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