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電荷

表面電荷是指土壤礦物的同晶置換或表面官能團離子化產生的電荷。根據電荷產生的機理,表面電荷可以分為永久電荷和可變電荷。2:1型黏土礦物表面以永久負電荷為主,而在1:1型黏土礦物中永久負電荷很少。赤鐵礦、針鐵礦和三水鋁石以可變電荷為主,不存在永久負電荷。土壤是一個既有永久電荷,又有可變電荷的混合體系。寒溫帶土壤的黏土礦物以2:1型層狀矽酸鹽為主,表面電荷以永久負電荷為主。熱帶、亞熱帶土壤富含高嶺石和鐵、鋁氧化物,表面電荷以可變電荷為主。各種土壤表面電荷數量相差甚大。

中文名稱表面電荷
英文名稱surface charge
定  義膠粒表面所反映的淨電荷。
套用學科土壤學(一級學科),土壤化學(二級學科)
影響土壤表面電荷數量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土壤膠體組成分。各種土壤所含礦物類型各不相同,而不同類型黏土礦物所帶電荷的性質和數量相差很大。②粒徑。不同粒徑土壤顆粒的負電荷數量取決於其礦物組成和腐殖質含量,它們對土壤負電荷的貢獻則與該粒徑部分的含量有關。中國水稻土中粒徑小於2pm的黏粒部分的負電荷量占總負電荷量的80%以上。③pH。永久電荷不受pH影響,但可變電荷隨pH而變。隨著pH升高,可變負電荷增加,可變正電荷減少。④陰離子的專性吸附。磷酸根等含氧酸根在土壤膠體表面的專性吸附,可增加表面負電荷。土壤表面電荷是非加和性的。這是由於土壤中的礦質部分和有機部分並不是機械混合,而是以各種化學鍵鍵合存在。不同種類的礦質膠體或有機膠體,也不是機械混合,而是相互交錯、混雜包被或結合在一起。因此表面電荷的非加和性是土壤膠體組分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土壤表面電荷的數量可用離子吸附法(Schofield法)或電位滴定法測定。其中離子吸附法套用較廣,電位滴定法多用於可變電荷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