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聯邦制研究

《衣索比亞聯邦制研究》是張湘東撰寫的一篇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衣索比亞聯邦制研究
  • 外文名:Research on federalism in Ethiopia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Study on Ethiopian federalism
論文作者
張湘東著
導師
李安山,陸庭恩指導
學科專業
國際政治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聯邦制 政治制度 衣索比亞
館藏號
D742.1
館藏目錄
2010\D742.1\1

內容簡介

衣索比亞(以下簡稱為“埃塞”)是世界文明古國,也是非洲大國。在20世紀,埃塞的政體經歷了從君主制到一黨共和制,又從一黨共和制到多黨共和制的變革。在國家結構形式方面,埃塞先後兩次採用聯邦制。導致聯邦制的因素很多,其中民族因素最為關鍵。埃塞的民族問題主要有哪些?埃塞政府如何通過推行聯邦制來處理各民族之間的關係?埃塞聯邦制的效果如何?本文嘗試回答這三個基本問題。 埃塞聯邦制的演變先後經歷了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從1952年到1962年。這是埃塞聯邦制的肇始階段。第一章對此作了重點論述。塞拉西皇帝推行聯邦制並非本意,而是迫於國際壓力和聯合國1950年的決議,為了“統一”厄利垂亞而做出的權宜之計。在聯邦制框架下,埃塞領土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但是皇權下的聯邦制帶有濃厚的封建集權色彩。塞拉西在1962年結束與厄利垂亞的聯邦關係,將厄利垂亞並為埃塞的一個省。第二個時期從1962年到1991年。這是埃塞聯邦制缺失的階段。塞拉西取消與厄利垂亞的聯邦後,政局更加動盪,他於1974年被推翻。隨後上台的軍政權實行激進的“社會主義”政策,以“革命”的姿態蕩滌封建殘餘。在國家體制方面,軍政權堅持單一制,並對厄利垂亞的民族武裝進行堅決打擊。軍政權下的埃塞國民經濟亦無起色,埃塞成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第三個時期從1991年至今。這是埃塞聯邦制的再生階段,也是埃塞現代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1991年,門格斯圖政權被推翻,埃革陣掌權。1991~1994年為長達四年的“過渡期”,在過渡期間,原屬埃塞的厄利垂亞地區獨立。1994年埃塞新憲法出台,確立了埃塞的聯邦體制。1995年8月,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中央集權與地方(州)分權體系初步建立,中央與地方關係逐步得到比較妥善的處理。 第二章就新聯邦制的特徵進行了分析。埃塞新聯邦制與塞拉西時代的聯邦制已經有了本質的不同,是建立在民族基礎上的聚合型聯邦。埃塞聯邦憲法明確規定各民族可以自由分離。在聯邦制的推進過程中,埃塞聯邦制體現出“半威權性質”。 埃塞有複雜的民族問題,而聯邦制提供了較好的解決之道。第三章提供了奧羅莫族、索馬里族、阿法爾族和錫達馬族的個案,指出民族因素是推動聯邦制建立的最大促進因素,而聯邦制對民族問題的解決亦有相當貢獻。 第四章評述了埃塞聯邦制的成效與局限。經過14年的發展,聯邦製取得的成效甚多,例如國家發展穩定,民主化進程得以推進,民族矛盾在聯邦制下得到緩和,民族一體化進程加速,國民經濟快速恢復,難民問題得到改善等。聯邦制存在不足之處亦屬正常,在理論架構和實際運作中都有尚待改善之處。 在結論部分,作者對埃塞聯邦製作出了肯定的評價。埃塞聯邦制可以概括為三大特徵:建立在民族基礎上的聯邦制;聯邦憲法明確規定各民族有自由分離權;具有“半威權”性質的聯邦制。這種聯邦制是合乎國情、具有政治智慧的制度,自身有相當的活力,並對國家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埃塞的聯邦制帶有威權主義色彩,作者用“半威權主義”來概括這種特色。這種體制下的聯邦制與已開發國家的聯邦制顯然不同。聯邦制沒有固定模式,不宜片面以當代歐美已開發國家的政治結構和聯邦模式為比照對象。埃塞政治、經濟發展的現實說明聯邦制的實踐卓有成效,聯邦制的選擇已經不容更改。埃塞聯邦迫切需要的是加強民族一體化建設,同時要防止地方民族主義的破壞。目前看來,聯邦制有利於民族一體化的推進而不會導致國家分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