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立煌

衛立煌

衛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又字輝珊,安徽合肥縣(現屬包河區)人,中華民國高級將領,國軍陸軍二級上將,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中的“虎將”。

中原大戰中擊敗石友三解除了南京之圍,在鄂豫皖“圍剿”、鎮壓“閩變”分路暨主功、擊敗岡村寧次收復鄭州、緬北滇西反攻戰役(含強渡怒江戰役)等一系列戰役中取得了勝利。忻口會戰亦破壞了日軍的作戰計畫。日軍華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稱其為“支那虎將 ”。史迪威在回憶錄中稱其為國民黨軍隊中最能幹的將領,美國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稱其為“常勝將軍”。建國後曾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二屆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等職。1960年1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歲,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衛立煌
  • 別名:字俊如,又字輝珊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省合肥縣衛楊村(今安徽省合肥市淝河鎮衛鄉村)
  • 出生日期:1897年2月16日
  • 逝世日期:1960年1月17日
  • 職業軍事家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全國政協常委
    民革中央常委
    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 軍銜: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追隨孫中山,北伐戰爭,圍剿紅軍,西安事變,抗日戰爭,遠征緬甸,赴美考察,遼瀋戰役,出走香港,返回大陸,家庭生活,個人評價,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897年2月16日生於安徽合肥城東郊的衛楊村(今安徽省合肥市淝河鎮衛鄉村)。父親衛正球,是清政府吏制下的合肥縣石塘橋鎮田賦官,1905年死於瘟疫。此後,衛立煌全家依靠大哥衛立炯在縣上任職維持生計。衛立煌少年時進入鄰村私塾就讀,學習很勤奮,讀了不少史典書籍,能作詩填詞,這為他往後的事業打下了比較堅實的文化基礎。
辛亥革命後,衛立炯在安徽和縣任軍事訓練班主任。1912年,15歲的衛立煌受到大哥及其友人革命思想薰陶,剪去辮子,參加軍事訓練。“二次革命”興起時,和縣宣布獨立,袁世凱派倪嗣沖出兵鎮壓,衛立煌隨大哥加入民眾武裝隊伍進行抵抗,失敗後潛回家鄉。
1914年初,17歲的衛立煌去漢口投親謀職未成,遂報考湖北陸軍學兵營,被錄取。一年多的軍事訓練,使他受到嚴格鍛鍊,不僅學到了軍事知識,而且開闊了眼界。結業後,衛立煌不願去北京加入北洋軍,就奔赴上海尋找革命黨人。
1915年,他參加“肇和”艦發難討袁,失敗後南下廣州,入粵軍第二軍當兵,很快升任班長。

追隨孫中山

1917年9月,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就任海陸軍大元帥,衛立煌被選派到孫中山的衛隊,直接為孫中山服務。有機會親耳聆聽孫中山先生講革命道理,衛立煌進一步加深了對民主革命的認識。他工作努力,不久升任警衛團排長。
南北對立後,北洋政府段祺瑞奉行武力統一政策,於1918年4月進兵廣東。孫中山命陳炯明許崇智率軍隊討伐。衛立煌奉派調到粵軍許崇智部第二支隊,向閩西南進發。在一次夜戰中,隊伍被衝散,衛立煌挺身而出,集合殘部襲擊敵人指揮部反敗為勝,被晉升為連長,不久又因戰功升任營長。
1920年,粵軍討伐桂系軍閥勝利回師時,孫中山先生贈送給衛立煌一張六寸的單人照片,並親筆在照片上題簽“立煌同志孫文贈”。這張珍貴的照片,衛立煌一直精心收藏,以示紀念。
此後,衛立煌在粵軍許崇智部轉戰廣西、江西、福建,又參加鎮壓商團叛亂和平定陳炯明叛軍的東征。在戰鬥中,他英勇果敢,身先士卒,先升任團長,後又任補充旅旅長。
1925年9月,許崇智被蔣介石逐離廣州,其部隊被蔣改編,衛立煌旅被縮編為第9團,隸屬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3師,衛改任第9團少將團長。

北伐戰爭

1926年7月,北伐開始,衛立煌的第9團先被編入總預備隊留粵,10月在何應欽指揮下入閩作戰。在永定、鬆口兩戰中,衛立煌英勇沉毅,兼富謀略,在擊潰周蔭人部時立下戰功,先升任第14師副師長兼前敵總指揮,鬆口戰役後升任師長。平定福建後,衛立煌部北上浙江,與孫傳芳軍作戰。衛立煌採取靈巧戰術,且戰且進。1927年3月24日,北伐軍東路軍光復南京,衛立煌的14師主力也到達南京近郊奉命調整部署。

圍剿紅軍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於南京另建國民政府。衛立煌率第14師駐南京,後移鎮江。8月下旬,孫傳芳軍反撲,分三路強渡長江南下,強占了龍潭車站北側高地。剛剛率部趕到龍潭車站附近的衛立煌立即指揮部隊發起攻擊。經過6晝夜激戰,終於擊潰孫傳芳軍,第14師乘勝渡江追擊,直至蚌埠。10月,第1軍擴為第1、第9兩個軍,衛立煌升任第9軍副軍長兼第14師師長,後又被任命為南京衛戍副司令。這時,衛立煌結識了鎮江崇實女子學校校長朱韻珩女士。朱韻珩是崇實女校培養的高中畢業生,後通過考試獲得獎學金赴美國丹佛大學深造,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後回國為祖國服務。衛立煌知道後愛慕之情油然而生。1927年12月24日,衛立煌與朱韻珩在上海舉行了婚禮。1928年,衛立煌前往北平陸軍大學將官特別班第一期進修學習。
1930年初,衛立煌奉命在蚌埠組建第45師,任師長。5月,中原大戰爆發,他率第45師奉命保持津浦線南段的暢通,保衛南京。蔣介石中原大戰取勝後,即調集大量軍隊,接連發動對工農紅軍的“圍剿”。1932年5月中旬,蔣在武漢籌組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調集26個師又5個旅,共約30萬人,分兵三路進攻鄂豫皖蘇區。衛立煌被派為中路軍第6縱隊指揮官,率李默庵第10師和蔣伏生第83師,於6月先在平漢線南段花園車站附近活動,警戒鐵路線;8月占河口後向黃安(今紅安)前進,與紅4軍、紅9軍等紅軍主力遭遇。李默庵第十師受到伏擊,消耗兵力甚多。第2縱隊陳繼承部在黃安、新集、七里坪等地與紅軍激戰受重創後,停滯不前。蔣介石下令各縱隊向鄂豫皖蘇區的軍政中心金家寨進攻,許諾誰先占領就以誰的名字命名該地,並改為縣治。
9月,衛立煌奉命率第6縱隊自新集北進策應第2縱隊,於18日走山間小路襲占銀山畈,越過大別山北部的蒙家山,與紅軍交戰後進抵湯家匯。紅軍為保存力量轉移東去,衛立煌部第10師主力遂於20日乘虛進占金家寨。事後,蔣介石將霍山、商城、六安等縣的部分地區劃出,以金家寨為中心,成立縣的建制,命名為“立煌縣”(今金寨縣),並任命衛立煌為“鄂豫皖邊區剿匪總指揮”。
1933年10月在蔣介石發動的第五次“圍剿”中,衛立煌又被任命為北路軍第2路軍第1縱隊指揮官。
1933年11月,第19路軍蔣光鼐、蔡廷鍇等聯合國民黨內李濟深等一部分反蔣勢力發動“福建事變”,蔣介石調兵鎮壓。衛立煌被任命為第5路軍總指揮,率第14軍轄宋希濂第36師、冷欣第4師、湯恩伯第89師,同張治中第4路軍、蔣鼎文第2路軍分頭開赴福建。衛立煌率主力隱蔽於順昌以南及沙縣附近,先用宋希濂第36師襲占延平(今南平),被福建當局誤認為主力,衛立煌則率領主力沿閩江急行軍至仙遊和惠安東北的塗嶺埋伏,襲擊19路軍南撤隊伍。
1934年2月,退集到泉州的19路軍餘部被包圍,衛立煌派人到泉州和談,使19路軍接受了改編。“福建事變”終被蔣介石鎮壓。衛立煌先後被任命為駐閩預備軍總指揮兼駐閩第10綏靖區司令官、鄂豫皖三省邊區“清剿”總指揮兼三省邊區督辦、閩贛浙皖邊區“剿匪”總指揮。
在1935年11月的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衛立煌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
1936年他又兼任徐海綏靖分區司令官,9月,加陸軍上將銜。

西安事變

1936年冬,蔣介石兩次飛往西安,聲言“匪未肅清絕對不言抗日”,乃調陳誠、衛立煌、朱紹良陳調元等高級將領,集結於西安,準備迫使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率部參加向延安紅軍進行反革命進剿。衛立煌奉命兼任第五路軍總指揮,進駐潼關
蔣介石與衛立煌合影蔣介石與衛立煌合影
1936年12月初,衛立煌接到蔣介石的急電,要他帶領幕僚去西安參加會議。
張學良、楊虎城對蔣介石實行“兵諫”時,衛立煌和其他20多名國民黨高級將領亦同時被扣。
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大義為重,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促進團結抗日,對衛立煌觸動很大。同時,蔣介石也被迫表示:“停止剿共,聯紅抗日。”因此,1937年7月,抗日戰爭剛剛爆發,廬山最高軍事會議期間,衛立煌(時任豫皖督辦)即命令部屬致力與堅持活動在大別山區的紅軍高敬亭部談判。

抗日戰爭

抗戰初期,八路軍一度屬於衛立煌的第十四集團軍。衛立煌就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後,第十八集團軍(即八路軍)又屬於第二戰區戰鬥序列。衛調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後,也是如此。1937年10月,衛立煌組織指揮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的大規模會戰——忻口戰役。衛立煌經常和八路軍將領聯絡磋商,協調行動。《彭德懷自述》中說,十八集團軍“歸衛立煌所指揮,但他又從未指揮過我們”,就是說那時一方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堅持獨立自主;另一方面衛立煌不干預、不奪權、不搞“磨擦”。書中還指出衛立煌是“當時國民黨中抗戰派”。衛立煌多次明確表示,凡是抗日的部隊,他都一視同仁。他排除干擾,頂住壓力,給八路軍調撥、支援了大批武器彈藥、食品、服裝等軍需物資。例如,1938年春,他一次就撥給八路軍子彈100萬發,手榴彈25萬顆。當時有人顧慮數目太大,不敢下發。衛立煌就親自做工作,使這批物資迅速送到延安。衛立煌訪問延安時,毛澤東對其堅持抗戰給予褒獎。林伯渠書贈:“黃河保衛華北,先生保衛黃河”。
1939年9月,重慶國民政府發布衛立煌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在衛主政河南時期,他和共產黨領導人八路軍高級指揮員之間,往來更加密切。八路軍在洛陽設有辦事處。每當周恩來副主席、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以及林彪、薄一波、蕭克左權等人來到洛陽時,衛立煌都是親自迎接,設宴款待,並招待看戲。
由於國民黨內部派系之間的權利相爭,以衛立煌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兼河南省主席的任期內,連年受到控告。軍統、中統特務系統早就以衛立煌“袒護共產黨,懷有異心”為辭,告到蔣介石那裡。特務頭子戴笠還飛到洛陽來蒐集衛和共產黨人往來之間的所謂“材料”,又逮捕了一些進步的無辜的青年。湯恩伯、蔣鼎文對著河南省主席這一“美缺”饞涎欲滴,一再告狀。
1940年,衛立煌兼任冀察戰區司令長官。他周密布防,在中條山設背水陣,保衛黃河,保衛華北。
1940年兩三月間,蔣介石暗示第97軍軍長、有“摩擦專家”之稱的朱懷冰,糾合龐炳勛、張蔭梧、侯如墉等部,由磁縣、武安一帶分三路向太行區八路軍駐地進犯,遭到八路軍自衛還擊。朱懷冰急電向衛立煌求援,衛拒絕下馳援令,結果朱部主力及反共游雜武裝共萬餘人被殲。衛立煌還不顧蔣介石、何應欽的電令,照常給八路軍發放餉械。同年秋,蔣介石命衛立煌北上太行山,遏制八路軍向南發展。衛立煌會晤朱德,協商議定了雙方活動和抗日防衛的地區,劃漳河為界,避免摩擦。
衛立煌衛立煌
1941年9月初,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更換為熟悉中國情況的岡村寧次。9月底,岡村寧次集中兵力,分三路渡過黃泛區偷襲鄭州。由於鄭州守備空虛,10月4日被日軍占領。衛立煌認為鄭州是中原重鎮,調集部隊於13日拂曉實施全面反攻,並親至前線指揮,於10月31日一舉收復鄭州。這次戰役亦即抗戰時的12次會戰之一。
1941年底,國民黨上層頑固派群起指責衛立煌沒有堅決執行“攘外必先安內”方針,蔣介石也指責他不該在諸多事情上偏袒八路軍。次年1月,蔣介石下令將衛立煌調離第一戰區,解除本兼各職,改任軍事委員會西安辦公廳主任,剝奪了他的軍權,並暗行監視。

遠征緬甸

1942年1月,日本正式發動了入侵緬甸之戰。3月,中國組建中國遠征軍第1路軍,入緬與英軍並肩作戰。衛立煌被任命為司令長官。在待命重慶期間,他與八路軍之間的密切關係被人告發,蔣介石大怒,改派羅卓英擔任第1路軍司令長官。
1943年遠征軍作戰失利,蔣介石組成新的中國遠征軍,重新起用衛立煌,讓其接替陳誠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其主要任務是,打通滇緬公路,保證雲南到印度公路這條中國大西南後勤戰略補給線的暢通,並和在中緬印戰區的盟軍協同作戰。日本方面聞訊,當即派出外號為“馬來亞之虎”的山下奉文大將接任日軍滇緬戰區司令,以加強指揮力量,企圖卡住滇緬公路,卡死中國大西南這條僅存的國際陸路通道。
11月19日,遠征軍攻占芒友,並乘勝追擊,於12月1日占領遮放,殲敵1000餘人。1945年1月20日,遠征軍攻克國門重鎮畹町,拔除了日軍盤踞在雲南境內的最後一個大據點。23日,中國遠征軍第53軍130師與中國駐印軍的先頭部隊在中緬邊界取得聯繫。遠征軍各部隊分進合擊向芒友追擊,當日19時30分,中國遠征軍與中國駐印軍、美軍部隊在芒友與畹町之間的南坎會師。
至此,中國遠征軍收復了滇西全部淪陷國土,完成了打通中印公路的戰略任務。
1945年5月,衛立煌在昆明就任陸軍副總司令。6月,經西南聯大校長梅貽琦介紹,衛將軍與剛從美國留學回國的韓權華女士在昆明金碧路錫安聖教堂,舉行結婚典禮。何應欽為主婚人,龍雲為證婚人。

赴美考察

1946年11月,衛立煌將軍偕夫人韓權華赴美考察軍事,歷時半年,藉此機會,遠避內戰。後又延長半年,在英國、法國、西德、瑞士、荷蘭、比利時等國參觀考察。
1947年秋季,蔣介石給在巴黎的衛立煌發急電催他回國。

遼瀋戰役

1948年初,衛立煌一回國,就被蔣介石任命為東北行轅代主任兼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總攬東北黨政軍大權。衛立煌到東北後,即集中兵力,固守要點。不管各地守軍如何告急,不管蔣介石如何一再電令其派兵解圍,他總是把兵力集中於瀋陽、錦州、長春附近,拒不出戰。蔣介石對衛立煌連日來不肯出兵,坐守瀋陽的策略,十分不滿。嚴令衛立煌只留少數兵力守瀋陽,把主力部隊向南開,打通沈錦路,嚴守錦州。衛立煌不接受蔣的命令,因此,蔣衛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中間者為衛立煌中間者為衛立煌
5月初,蔣介石再次電令衛立煌打通沈錦線,將主力撤到錦州,成立機動兵團以隨時準備行動。但衛立煌根本不同意,派趙家驤廖耀湘代表他赴京,面蔣請示機宜。蔣聽完匯報後,對衛立煌意見不予理睬,便下令決定:只留五十三軍和二O七師(都是原東北軍)守瀋陽,其他各兵種混合在一起,編為一個機動兵團,並指定歸廖耀湘統率。廖覺得機動兵團可以擴充個人勢力,立即表示接受。衛立煌感到,自己已被蔣置於無權過問的地位,仍堅決反對,不予執行。
9月12日,遼瀋戰役首先在北寧路山海關、唐山段打響,解放軍以迅猛動作切斷北寧路,占領了遼西走廊,將國民黨在遼東半島的軍隊壓縮在錦州、錦西兩個孤立的據點。蔣介石見勢不妙,急飛北平親自指揮,命令衛立煌立刻出遼西解錦州之圍。衛立煌卻藉口“瀋陽只能固守以自保”而不執行蔣的命令。24日,駐守錦州的范漢傑連電告急。同日,蔣介石急召衛立煌到南京,迫令衛立煌由瀋陽出兵西進錦州。衛立煌表示瀋陽兵力不足,不能西進,要蔣就近從關內調援軍解錦州之圍。蔣介石堅持原命,並派參謀總長顧祝同監督衛立煌執行命令。衛立煌回瀋陽後,在軍事會議上仍堅持己見,多數將領也說只可守。無奈,顧祝同只得回南京復命。顧帶回的東北將領的文字彙報大意是:由沈至錦千里,背三條大河,七道小河,側敵行軍,犯兵家大忌。國共兩軍誰先過遼河誰敗。
10月3日,蔣介石親飛瀋陽,撇開衛立煌直接授命廖耀湘組織機動兵團,以南下解錦州之圍,同時命令駐守葫蘆島的侯鏡如指揮東進兵團強攻塔山。其間,衛立煌曾親至葫蘆島,告訴侯鏡如說:“你這個兵團解錦州之圍,並率部與廖兵團會師是不容易辦到的。”衛再三囑咐侯,要穩紮穩打,不要強行攻堅,徒作無益的犧牲。
在錦州危急之際,蔣介石命令范漢傑能守則守,不能守則退守錦西。但衛立煌卻指示:“錦州堅守不動,一退就亂。”14日,解放軍向錦州發起總攻,蔣介石電令范漢傑堅守一周待援。激戰31個小時後,國民黨守軍10萬餘人被全殲,錦州解放。
10月30日,蔣介石派專機將衛立煌接離瀋陽至北平。
11月26日,蔣介石發布命令:“東北剿匪總司令衛立煌遲疑不決,坐失戎機,致失重鎮,著即撤職查辦。”12月中旬,衛立煌攜眷屬離開北平經上海至廣州,在廣州被國民黨特務攔阻而返回南京。
12月15日,新華社公布了43名國民黨戰爭罪犯名單,衛的名字列在第13位。

出走香港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宣告下野,李宗仁出任代總統,衛立煌獲釋。乘特務監視鬆懈之時乘車到上海,後又乘船到達香港。
到香港後,衛立煌住在銅鑼灣國泰酒店。10月,大陸上傳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喜訊,衛立煌不勝喜悅。即親筆擬就致毛主席並朱總司令、周總理的賀電。

返回大陸

1955年3月14日晚,衛立煌夫婦在有關組織的周密安排下,由香港九龍乘專輪到澳門,再由陸路經石歧,於15日16時安全到達廣州。中共中央華南局副書記林李明和統戰部長饒彰鳳代表中央前來歡迎並致歡迎詞。3月17日上午,衛立煌接到了毛主席給他的歡迎電報:“先生返國,甚表歡迎,盼望早日來京,籍圖良晤。如有興趣,可於沿途看看情況,於月底或下月初到京,也是好的。”這一天,《人民日報》、《南方日報》等均在第一版刊登了新華社播發的《衛立煌返回人民祖國》的訊息和衛立煌撰寫的《告台灣袍澤朋友書》。衛立煌夫婦在廣州參觀後,於26日到杭州,31日到上海。4月6日上午9時,衛立煌夫婦抵達北京,周恩來、朱德等親到車站迎接。25日毛澤東會見並宴請了衛立煌。
衛立煌
衛立煌先後被推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又接替龍雲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58年5月1日,衛立煌到天安門觀禮台參加國際勞動節慶祝活動,回家後感覺身體不適,後經醫生診斷為糖尿病並發心臟病,當即送醫院搶救。衛立煌住院期間,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陳毅、薄一波、李維漢等先後前來看望。以後,衛立煌的健康日見惡化,除心肌梗塞外又並發肺炎,經多方搶救無效,於1960年1月17日逝世,終年63歲。
晚年的衛立煌將軍晚年的衛立煌將軍
21日上午,公祭衛立煌大會在中山公園中山堂舉行。在衛立煌的靈堂前,擺著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宋慶齡董必武陳雲鄧小平等送的花圈。

家庭生活

1927年12月24日,聖誕之夜,衛立煌與鎮江崇實女子學校校長朱韻珩在上海舉行了隆重熱烈的婚禮。這位鎮江夫人可謂是衛立煌的大貴人,助他拉近與蔣介石的關係。原來,衛立煌夫婦在上海舉行婚禮的時候,正趕上蔣介石與宋美齡舉行“世紀婚禮”,朱韻珩因此結識了宋美齡。因為她與美齡背景相似,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都留學美國,二人一見如故,有了許多共同語言,書信來往常用英文,見面對話也常講英語。
朱韻珩與宋美齡的“太太路線”是雙向的,不但朱韻珩利用這個關係幫助丈夫接近蔣介石,宋美齡也以此幫助蔣介石籠絡人才。在衛立煌當上河南省主席上,更可看出朱韻珩在調節衛立煌與蔣介石關係上所起的作用。
1939年1月,蔣介石委任衛立煌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作戰地區跨及六省,戰區兵員有114萬人,戰區幅員和擁兵人數是當時全國十二個戰區中最大最多的。這是衛立煌為將以來最鼎盛的時期,但唯一遺憾的是,他沒有象其他戰區司令一樣兼任主要駐地河南省主席。
有一天,宋美齡給朱韻珩打電話,以興奮的口吻說:“路德(朱韻珩的教名),恭喜你呀,俊如升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了,一方諸侯啊!相對安定了,你可以到洛陽和他團聚了”。朱韻珩早已知道衛立煌升任戰區司令長官了,也在作去洛陽團聚的準備,聽了宋美齡的報喜,也就計上心來,說道:“感謝神的恩賜!感謝夫人總惦記著我。也請夫人代為向蔣公致意,多謝他提攜、栽培俊如。不過,俊如說了,先不忙著去,還是等當上省主席再去。我想也是的,那就再等一段時間吧。”
宋美齡聽到這裡,很快說:“路德,我知道了,你放心,俊如很快就會當上省主席的。你現在就可以準備好去團聚了。”朱韻珩不失時機的提出了衛立煌的要求,果然沒有多久,衛立煌兼任河南省主席的任命就發表了。

個人評價

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抗戰時他指揮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戰役,該戰役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殲敵數萬,如果不是劉峙在河北大潰退,使得娘子關門戶大開,也許會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戰役畢竟是個不戰而敗的戰役。43年衛立煌擔任第二次遠征軍司令長官時遠征緬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實的勝仗,該戰消滅了盤踞緬甸的日軍,打通了滇緬公路,成果輝煌。衛立煌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但其他四將都是空有其名,只有衛立煌最具指揮才能,但正好是這員衛立煌最不受到信任。
張治中致悼詞,評價他是一位“善始”、“善終”的“愛國軍人”,指出:“黨和人民記住衛立煌同志為人民做的好事,給了他以極大的信任和榮譽。”衛立煌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寶山公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