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國故城

衛國故城

衛國故城,俗稱朝歌二道城。位於河南省淇縣城關鎮。衛國故城在朝歌歷史上曾是京畿之地,殷商晚期先後有4位帝王在此建都城,殷商滅亡後,朝歌繼而成為衛國國都,長達400餘年。淇縣如今仍保存著城牆、冶鐵遺址、制骨作坊等遺址遺存。

衛國故城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占地面積約420萬平方米。衛國是當時170多個諸侯國中之大國,衛國故城城址之大,城牆之寬,在東周古城址不多見,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2006年,衛國故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現存四段城牆,每段古城牆邊都立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衛國都城”的標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衛國故城
  • 所在地區:河南省鶴壁市淇縣
  • 地理位置:淇縣縣城四周
  • 時代:周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級別批次: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文號:Ⅰ-141
  • 批准文號:國發【2006】19號
  • 俗稱:朝歌二道城
  • 氣候類型:暖溫帶半濕潤氣候
  • 占地面積:約420萬平方米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結構形式,城牆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文化典故,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朝。為穩定和統治朝歌殷商遺民,封紂王的兒子武庚為官留守朝歌,為防止他叛亂,周武王在朝歌周圍設立邶(今湯陰一帶)、鄢(今新鄉一帶)、(今濬縣一帶)三個小國,分別由武王三胞弟管叔、蔡叔、霍叔統治,以監視武庚的動向。
周朝建立兩年後,武王病死,其子周成王繼位,因年幼,武王弟周公旦代成王來管理國家。這一舉動引來管叔、蔡叔的強烈不滿,散布說周公旦打算謀害成王,竊取王位。於是串通武庚,聯合一些方國部落,發動大規模的反周復殷戰爭。周公旦率軍進攻朝歌,殺武庚、斬管叔、流放蔡叔、貶霍叔。周公旦歷經三年平定了叛亂後,在朝歌設立衛國,封其弟康叔衛國國君。
故城介紹故城介紹
衛國在朝歌建都380多年,共歷十五代十八王。衛國在諸侯國中是一個大國,曾國富民強。到衛懿公時,他愛鶴如命,不理朝政,終被北方狄人消滅。而後衛國東遷楚丘(今滑縣東)、帝丘(今濮陽)。公元前209年,衛國在野王(今沁陽)滅亡。
衛國故城1978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特點

結構形式

衛國故城,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2250米,東西寬1650米,城牆寬70米,面積約420萬平方米。地面現存城牆四段,即西城牆三段,北城牆一段,共長1150米。城內宮殿區、墓葬區尚未進行全面鑽探,情況不詳。城內現有商代摘心台遺址、西壇村學校戰國冶鐵遺址,在東城牆南段外側的東關村東頭發現一處春秋時期的制骨作坊。
衛國故城城牆衛國故城城牆

城牆特點

衛國故城,城廓長3100米,寬2100米,周長10.4千米。城基寬50至70米,殘高1.5—3.6米。城牆板築,板眼明顯,均為平夯,板眼間距2.2—3.1米,板眼孔徑6—8厘米,夯層清晰。每層6—12厘米。

文物遺存

衛國故城的夯土中被發掘有春秋戰國時期的陶豆柄、陶盤陶盆、繩紋板瓦、矮足粗繩紋鬲等。
衛國故城東有兩個作坊遺址:冶鐵作坊發現有冶鐵殘爐、木炭、熔渣、范板和殘鼓風管等;制骨作坊發現有牛、豬等各種骨骼,上面的鋸痕清晰,有的已變為化石。兩遺址中發現有紅陶片、細把陶豆、折沿旋紋陶盆,以及繩紋小磚等,這些遺物為龍山、春秋戰國至漢代的。

研究價值

衛國故城的城牆建築、冶鐵遺址和制骨作坊對研究衛國的城池建築、手工業、冶煉業和經濟狀況提供了實物資料。將來通過對衛國都城下層的發掘,進而對殷末帝都的考證將提供不可多得的資料。
衛國故城城郭之大、城牆之厚皆屬罕見,對研究殷商、西周、春秋、戰國的歷史提供了難得的實物佐證,對於整個殷商史,乃至整個商文化研究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保護措施

衛國故城先後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衛國故城城牆衛國故城城牆
2016年11月,河南省淇縣啟動衛國故城保護設施建設項目,以完善文物保護利用設施,改善周邊環境,促進衛國故城的文物保護及利用,下一步將初步建成衛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

文化典故

老鶴秉軒
春秋初期,衛國國君懿公喜歡養鶴,他把鶴打扮得漂漂亮亮,還讓它們像大官一樣乘坐高敞華麗的車子(老鶴乘軒)。
一次,北方的狄人進攻他的國家,他命令軍隊去抵抗,那些被徵調來服兵役的老百姓都不願意去,說:“你給鶴享受很高的待遇和地位,應該叫它們去打仗。”衛懿公只好親自率領軍隊去抵抗狄人。衛軍跟狄人在熒澤展開了激烈的戰鬥,衛軍大敗,衛懿公也被打死了。
春秋時,衛國有個大夫名叫孔圉,非常虛心好學。他死後,衛國的國君為了表彰他這種虛心好學的精神,特意授予他一個諡號叫“文”。孔子的弟子子貢不明白其中的由來,便去問孔子,孔子對他解釋說:“他聰明而又虛心好學,而且從不因為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而感到羞恥,所以稱之為“文”。後來“不恥下問”就成了孔子的治學方法之一,他不僅這樣要求自己的學生,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春秋時期的衛國春秋時期的衛國
春秋末期,衛國十分弱小。它雖已與晉國結盟,但實際地位幾乎是晉國的附屬圍,並且每年都要給晉國進貢財物。衛國國君不願長久處於這種屈辱的地位,便轉與齊圍締結盟約,從而與晉國斷絕了關係。
晉國卿大夫趙鞅見衛國背叛了晉國,便立即調集軍隊,打算襲擊衛國的都城帝丘,迫使衛國繼續屈從於晉國。為了能知己知彼,在大軍未出發時,他先派出大夫史墨到衛國去暗下了解情況.並命他在一個月內回國稟報衛國的情況。不料,半年後史墨才回來,趙鞅問他為什麼在衛圍待了這么長時間。史墨回答說:“要想得到利益,反而可能得到害處。恐怕您還沒有覺察出來吧!現在,衛國已任命遭受過陷害的賢臣蘧伯玉為相國了,現在衛國國君已在國內贏得了民心。”接著,史墨就講述了衛國國君是如何激勵國人反抗晉國的:衛國國君向衛國人宣告說,晉國命令衛國,凡是兩個女兒的人家,必須抽出一個人送到晉國去當人質。這訊息一經宣布.衛國立刻哭聲一片,同時,家家都憤怒不已。為了使國人更加相信這是事實,衛國國君又調集一批宗室大夫的女兒,裝成準備送往晉國的樣子。果然,在宣布出發那天,百姓幾乎傾城出動,阻止她們去晉國當人質,並憤怒地表示要和來犯的晉軍決戰到底,寧死也不屈服。
衛靈公衛靈公
接著,史墨還提供了一個新的情況: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已來到衛國,他的弟子子貢就在衛國國君身邊出謀劃策。最後,史墨又說道:“衛國現在的賢臣很多,民氣旺盛。衛靈公也非常重視賢臣的意見,採納他們的計謀。現在如果晉國想用武力使衛國屈服,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趙鞅聽了史墨介紹的情況,認為進攻衛國的時機不夠成熟,於是下令軍隊暫不行動,等待時機再說。
布衣之交
孟嘗君門下有一個食客和他的小妾私通,有人對孟嘗君說:“做您的食客卻勾引您的如夫人,真是不義,還是殺了他吧。”孟嘗君回答說:“見美麗的容貌而喜歡,這是人之常情啊!”沒有殺這個門客。過了一段時間,孟嘗君為這個門客準備了車、馬、禮物,將他推薦給衛國國君。臨行,孟嘗君對他說:“您和我是布衣之交,希望您跟著衛國國君有遠大前程。”由於孟嘗君的推薦,這個門客到衛國後很受重用。
後來,齊、衛兩國關係惡化,衛國國君準備聯絡諸侯兵馬攻打齊國。這時,門客挺身而出阻止衛國國君,他說:“盂嘗君是個很有道德的人呵。我做了對不起他的事,他沒有懲罰我,還在您面前稱讚我。而且我聽說齊、衛二國,以前的國君曾歃血盟誓‘後代不互相攻打’,現在您卻背棄盟約。請您不要攻打齊國,不然的話,我情願用我脖子裡的血濺在您大王的衣襟上(即以命相拼)!”
由於門客的捨命勸阻,衛國放棄了攻打齊國的企圖。

旅遊信息

地址:淇縣縣城四周。門票:免費開放。
交通:
京廣鐵路—鶴壁站—淇縣—衛國故城;
石武高鐵—鶴壁站—淇縣—衛國故城;
京港澳高速—淇縣站—衛國故城;
107國道—淇縣—衛國故城
淇縣衛國故城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