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里

街里

1.街里:又稱“隅首”,指村子最中間的東西走向的大街與南北走向的大街的交匯點。

2.街里:是莒南人民對縣城的愛稱。廣大莒南人民對街里有著深厚的印象,在每一個莒南人民口中都能聽到這么一個詞—那就是“街里”。街里形象生動的代表了莒南縣城。在每一個莒南人心中都對這個詞情有獨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街里
  • 外文名:jie li
  • 又稱:隅首
  • 注音:ㄐㄧㄝ· ㄌㄧ·
方言含義,文化定義,莒南縣城的美稱,青島人眼中的棧橋外中山路,

方言含義

街里菏澤方言。又稱“隅首”。指村子最中間的東西走向的大街與南北走向的大街的交匯點。一般比較繁華。
在東北又稱市里形容繁華的街道

文化定義

莒南縣城的美稱

莒南人民去縣城買東西、逛街等一系列活動都稱之為“上街”。上街也成為了莒南人的方言,習以為常。
“街里”是整個莒南縣城的代表,街里也是一個最繁華的地段的象徵,這個詞也形象的刻在了每一個莒南人的心中。成為了一個地方性名詞,是一方人民公認的一個詞,這個詞也代表了莒南人民,無論莒南人走到哪裡,說起這個詞時,所有莒南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你是一個莒南人”。
街里也是一個商業密集區,在這裡有著全數的商店,能買到你想買的所有東西,也是一種商業區的代名詞。
街里也越來越多的成為了一種方言,成為了莒南人的習慣用語,希望所有想了解莒南,想走進莒南,想認識莒南的人都能認識“街里”的含義,能更好的了解莒南人民,了解莒南文化。張義越在這為您詮釋莒南方言“街里”。
備註:莒南縣 莒南縣位於山東省東南部魯蘇交界處,東與新興港城日照市相 鄰,緊靠嵐山港,南與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江蘇省連雲港市接壤,西與臨沂市河東區毗鄰,北與日照市莒縣相接。

青島人眼中的棧橋外中山路

“街里”這個名詞,流行於清朝末年至上世紀80年代。上點年紀的人大多都記的一首兒歌:“一二一、一二一,爸爸領我上‘街里’。買書包、買鉛筆,到了學校考第一!”這個“街里”其是就是指的棧橋外中山路。
80年代青島中山路上的國營商店80年代青島中山路上的國營商店
青島人又為什麼將中山路叫街里呢?這還要從晚清時期說起, 1892年滿清政府登州總兵章高遠率四營官兵移駐防青島,1893年青島棧橋建成時,又修了一條不規則的土路,就是現在的太平路。清朝光緒23年(1897)11月1日,德國政府藉口山東省發生的“巨野教案”,派艦隊侵入膠州灣,11月13日凌晨,德海軍陸戰隊官兵在炮艦的掩護下,在青島強行登入,章高元膽小避戰自撤滄口,清政府屈辱求和,1898年3月6日,清政府被迫與德國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又名《膠澳租界條約》),租期99年,德國侵占青島後不久,在太平路鋪裝了瀝青路面。修整後以德皇威廉將其命名為威廉街,從威廉街海邊向北往裡的繁化區域都是“街里”。當然,出了繁化區再往裡過去都叫村、鎮,如:青島村、東鎮、西鎮、四方村……等。各村、鎮的人到中山路去購物、看電影、聽戲、耍風景等都說是上“街里”去玩,“街里”也就是威廉街以里。
1979年進入“一百”業務科工作的丁勇,對當時的中山路商業街有著深刻印象:中山路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人頭攢動。那時的商業網點非常少,普通商店裡的商品種類少,牙膏、肥皂等生活日用品時常斷貨,像郭良勝那樣等上半年才買上一口大號鋁鍋的事不稀罕。
90年代中山路北段的海濱食品商店開業90年代中山路北段的海濱食品商店開業
1990年7月,中山路北段的海濱食品商店二樓剛開業,尚建輝站在自選商場內,盯著進出的顧客,作為櫃檯組長,他擔心顧客往衣兜里塞商品。仔細觀察了半天,尚建輝感覺自己的擔心有些多餘,因為進來看景的顧客很多,但真正到收銀台交款購買的人卻不多。作為青島較早一批真正面向普通市民的自選商場,開業第一天雖然引起很大轟動,但當天的經營額“雷聲大,雨點小”。
30年前,中山路上的國營商店,長長的櫃檯里擺滿各色商品,市民從城市的各個角落涌到這條數百米長的街道上……如今,青島處處有“街里”,特色迥異的商店“涌”到市民的家門口。從全城人匯集一街,到商店遍布全城,兩種反方向的消費場景折射出島城商業的巨大飛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