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心理學名詞)

行為(心理學名詞)

行為,是有機體在各種內外部刺激影響下產生的活動。不同心理學分支學科研究的角度有所不同。生理心理學主要從激素和神經的角度研究有機體行為的生理機制;認知心理學主要從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有機體行為的心理機制;社會心理學則從人際互動的角度研究有機體行為和群體行為的心理機制。在心理學研究的不同時期,對行為有不同的理解。20世紀上半葉,行為主義心理學派指人或動物對刺激所做的一切可以觀察和測量到的反應,並試圖用“刺激——反應”(S-R)公式加以描述。人的內部心理活動也被視為一種特殊的語言行為。60年代後,大多數心理學家將內部心理活動與外顯行為區別開來,試圖從信息加工的角度描述心理活動的狀態和過程,以此解釋各種外顯行為發生和發展的規律。認知心理學已能解釋人的大部分以後天習得為主的智慧型行為,這些行為涉及問題解決、學習、決策以及直覺等許多方面;那些以先天遺傳為主的本能行為,則在生理心理學中得到較為合理的解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為
  • 外文名:behavior
  • 學科:心理學
  • 詞性:名詞
  • 意義:人體器官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反應
釋義,分類,意志行為,潛意識行為,娛樂消遣行為,行為類別間的聯繫,各行為類別意志特徵,特點,

釋義

要確定行為的概念範疇,首先要確定行動的概念範疇,以便將行為與簡單的生理運動動作過程區別開來。行動概念可分為廣義的和狹義的兩種,若將行動作為行為的一種,則這只是指由行為的一系列隨意運動與自動化所組成指向一定目的的行為,這一概念我們可以將之稱之為行動的狹義性概念。另一方面,如果將行動這個詞分為“行”和“動”兩部分的話,那么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廣義的行動概念,這個廣義的行動概念可圖解如下:
行為就目標與動機相統一的分類行為就目標與動機相統一的分類

分類

根據產生的原因,行為可分為個體行為和群體行為;根據行為的功能,分為攝食行為、躲避行為、性行為和探究行為。而行為就目標與動機在意識中的明確性與能動性程度,又可分為意志行為、潛意識行為和娛樂消遣行為三種。

意志行為

意志行為是指人們有明確動機目標的行為,按照個人行為動機與整體長遠目標是否統一,又可分為有積極主動動機的士氣性行為和無積極主動動機的非士氣性行為。所謂積極主動性就產生過程來講是指個體動機與行為的整體長遠目標的統一程度,它包括個體目標與群體目標的統一程度、戰術目標與戰略目標的統一程度、短期目標與長遠目標的統一程度等等。舉例如下:
父親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嗜酒如命且毒癮甚深,有好幾次差點把命都給送了,就因為在酒吧里看不順眼一位酒保而犯下殺人罪,被判終身監禁。他有兩個兒子,年齡相差才一歲,其中一個跟他老爸一樣有甚重的毒癮,靠偷竊和勒索為生,也因犯了殺人罪而坐監。另外一個兒子可不一樣了,他擔任一家大企業的分公司經理,有美滿的婚姻,養了三個可愛的孩子,既不喝酒更未吸毒。為什麼同出於一個父親,在完全相同的環境下長大,兩個人卻會有不同的命運?在一次個別的私下訪問中,問起造成他們現況的原因,二人竟然是相同的答案:“有這樣的老子,我還能有什麼辦法?”
在以上例子中同樣的環境下不同的人生結局,這所以會這樣顯然是因為一個兄弟能把自己的求生欲望與自己遠大的人生目標聯繫起來,而另一個則是得過且過,甚至是自暴自棄。
我們有時可能會將一些具有不愉快、消沉性質的情緒認識等心理活動,都歸之為相應的這些人都具有消極被動的動機,比如戰場上士兵因為恐懼喪命而逃跑、生活中因為哀痛失去親人而茶飯不思等等。但實際上,這裡所說的動機的積極主動性或消極被動性,不在於人們的認識和情緒等心理活動是否愉快或消沉,而是在於人們的認識和情緒等等是否能與整體長遠的行動目標相符合。很多看起來消極被動性的心理活動,只要與積極主動的目標聯繫起來,往往就會有積極主動的性質。例如“保存生命”這在戰爭中看似只具有消極被動性動機的恐懼情緒,雖然與“逃跑”這種消極被動目標聯繫起來往往確實對軍事行動具有消極被動的作用,但若與“消滅敵人,從而保存自己”這一積極主動的目標聯繫起來時,則就使這一恐懼情緒轉而對軍事行動具有了積極主動的性質。西漢開國大將韓信的“背水一戰”就是利用這一恐懼情緒,從而將漢軍“置之死地而後生”的。

潛意識行為

潛意識行為是指人們具有明確目標但無明確動機的行為,即人們老想做但又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的那些行為。潛意識是指人們平常被壓抑的、或者當時知覺不到的本能欲望和經驗。潛意識中的內容由於不被人們的道德價值意識和理智所接受,所以只有通過各種各樣偽裝的形式表現出來,象夢境就是個人在清醒時不能由意識表達的壓抑的欲望和衝動的表現,但作夢不是行為,只是大腦這個身體機體的動作。
潛意識潛意識
潛意識行為在行為中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口語流露與不經心的筆誤等行動;二是神經性症狀,即過分強烈的潛意識形成的變異行為,它包括壓抑、反應形式、投射、文飾作用、升華等等。

娛樂消遣行為

娛樂消遣行為是指人們有明確動機但卻無明確目標的行為,即是指那些總是想去做但卻不在乎甚至不知道怎么做以及會做到什麼程度的行為。比如一個人具有娛樂休閒動機時,如果他自己覺得看電影、看電視、跳舞等目標都能滿足這個動機,那么他對娛樂消遣目標的選擇只有隨意性,而沒有必須性。娛樂消遣行為按照其不同的娛樂消遣性質,可分為尋求美感的欣賞行為和尋求刺激的消遣行為兩種。娛樂消遣心態表現為情趣、情調和愛好三個方面統一協調性,例如集郵就是人們對郵票知識內容的情趣,觀賞郵票的情調以及對精美郵票的愛好相互統一一致地組成的。
娛樂消遣行為簡單地說也就是所謂“玩”的過程,是一種對自身乃至外界各種事物發展變化進行研習與欣賞的過程。它包括各種非職業性的主動參與的體育競賽活動、繪畫、唱歌以及看電影、看演唱會、看錶演、對大自然的漫遊等等。“玩”對動物生物的學習進化具有積極推動的意義,在動物進化生長過程中動物靠玩樂來鍛鍊、學習與顯示自己,動物在玩樂中不斷地試驗、發現並進而發掘、發展自己的潛能,輔助實現著動物的成長進化乃至最後的分化。就如貓科動物之所以會分化為貓、獅子、老虎、豹子等不僅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而且也是各種貓科動物通過自然選擇與玩樂感覺到自己能力的成長與局限性,並將這種經驗遺傳下來的結果。
娛樂行為藝術娛樂行為藝術
所以說:娛樂消遣行為又可以說是人們的一種本能的學習與試驗行為。“玩”本身也是消耗精力體力的,但自遠古以來大自然為了有利於生物的進化發展,所以各種動物的娛樂消遣行為就個體感覺上來說反倒具有鬆弛神經、娛樂休養精神體力的作用,這也就使娛樂消遣反倒又成為動機的來源所在。
“玩”由於是生物學習進化需要,所以求奇求新求變是其主要的特點。現代人類的的學習和體育鍛練,是自古生物進化過程中由人類從娛樂消遣行為中分化出來的特有的東西。自古以來動物通過玩樂——熟而生巧,這些玩樂就會轉化為技能(即所謂大的運動)、甚至是身體機能(即所謂小的運動)的遺傳轉變。所以,娛樂消遣行為由遠古傳下,對動物可說是一種生物性的鍛練和學習的過程,這種鍛練和學習是自然的過程而具有反強迫性的特點。事實表明現代人類無論是對鍛練、學習採取強制加以灌輸,或者是對遊戲沉溺者採取強制改變措施都是不成功的,原因就在於強制性不符合包括學習在內的“遊戲”自主隨意規則,除非是給予非強制性的誘導或教育。

行為類別間的聯繫

意志行為、潛意識行為和娛樂消遣行為有時能夠相互統一,比如員工乃至學生往往也能將本職工作學習當做有趣的事情來做。但大多數狀況下,意志行為、潛意識行為和娛樂消遣行為互相間是具有制約牽制的作用,所以個體的意志行為又往往是一個克服潛意識和娛樂消遣意識的過程。例如個體在工作中,如果明確的工作意識是搞好工作,就不得不壓抑著受領導批評後想找出氣筒的盲目投射潛意識心理和急於去看球賽的娛樂消遣心理。士氣性行為的任務就在於:除了要抑制非士氣性的外在誘惑及其相關欲望動機的產生與影響以外,還要著力於對潛意識心理和娛樂消遣心理的克服。

各行為類別意志特徵

第一、潛意識行為主要是由於內在意願被壓抑或並沒有意識到,相關的外界環境或事物就象是外來遙控器一樣隨時有可能將潛意識觸發,但潛意識既意識不到也就談不上對潛意識行為的支配與監控,由此就造成當事人潛意識行為不知所以然或知其所以然但很難自控;第二、娛樂消遣行為雖然是內在的娛樂消遣意願清楚,但就完成娛樂消遣的目標及其程度又是不願意接受意識節制與監控的,所以娛樂消遣主要是著力於對過程的享受,從而缺乏標準標的或難以絕對限定完成目標任務程度的標準標的;第三、意志行為由於具有明確的動機與目標,所以意志行為在內在意願及其外在任務目標上都會受到意識支配與監控。但是有明確動機與目標的意志行為中,也會包含一些不現實的空想,或者有時會是過於激情的乃至於不計後果的衝動。所以,意志行為並不代表就是理智的行為,也不代表就是心理健康的行為。

特點

管理心理學研究的行為具有六個特點:即行為具有目的性、能動性、預見性、程式性、多樣性和可度性。目的性就是指行為是一種有意識的、自覺的、有計畫的、有目標的、可以加以組織的活動,是自覺的意志行動。能動性是指人的行為動機是客觀世界作用於人的感官,經過大腦思維所作出的一種能動反映,並且人的行為不是消極地適應外部世界,而是一個能動地改造世界的過程。所謂預見性是指人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結果等是可以預見的,因為人的行為具有共同的規律。所謂行為的多樣性是指人的行為有性質不同、時間長短不同、有難易程度不同等的區別。所謂可度性是指人的行為通過各種手段可進行計畫、控制、組織和測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