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塑造技術

行為塑造技術

行為塑造技術是通過強化手段,矯正人的行為,使之逐步接近某種適應性的行為模式的強化治療技術。在行為塑造中,多採用正強化的手段,即一旦所需的行為出現,就立即給予強化,這是行為療法最常用的技術之一。

塑造是用來培養一個人目前尚未做出的目標行為的手段,可定義為使個體行為不斷接近目標行為並最終做出這種行為的差彆強化過程,是個體從不能做出某一行為到一步一步學會這個行為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為塑造技術
  • 心理學:行為矯正方法
套用實例,塑造兒童早期的說話行為,塑造的原理,行為塑造技術過程,確定目標行為,設定起始行為,選擇塑造步驟,選定合適強化物,把握好塑造進度,有效進行差彆強化,使用注意,

套用實例

學生學習社交行為和運動行為,尤其在用於單一行為方式建立的時候,行為塑造技術更為有效。

塑造兒童早期的說話行為

在孩子咿呀學語的時候,他的發音是含糊不清的,甚至只是在他吃飽喝足後的自然反應,但是一旦發現孩子會發聲了都非常興奮。當孩子發現自己的發聲會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時,他就開始經常地發聲。慢慢地,父母對於孩子的無意義發聲行為不予太多的理睬,而當他發出類似“媽媽”的發音“m”時,父母再次給予孩子很多的關注與愛撫,於是孩子經常發m-m-m音。父母由開始的關注到逐步消退對孩子無意義發音的反應,再到對孩子偶爾發出的“ma-ma”聲音的關注和強化,結果孩子終於學會叫“媽媽”了。顯然,孩子學會叫“媽媽”是一連串與“媽媽”這個音相趨近的音得到強化,而先前無意義發音被停止強化的結果。

塑造的原理

確認個體一種接近目標行為令人興奮的行為,這叫初始行為,強化該行為,結果個體便經常做出此行為,然後停止強化此行為(即給予消退),促使個體開始出現新的行為,然後強化與目標行為更為接近的新行為,個體便常做出新的行為,而更少做出先前的行為。通過這樣持續地逐一強化更為接近目標行為的反應,消退先前較為接近目標行為的反應,使個體最終做出目標行為。

行為塑造技術過程

塑造是用來培養新行為的,如果個體已經出現過目標行為,就無需使用塑造,只需對目標行為進行差彆強化即可。然而,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一味被動地等待兒童良性行為的出現再給予強化,就相當於放棄了教育的超前功能,行為塑造的意義也就在於此。如何進行有效的塑造,其基本原則如下:

確定目標行為

塑造的第一步是確定最終所要達到的目標行為。由於有了明確的目標行為,可以保證所有相關人員都對作用對象持有相同的期望和一致的要求。對目標行為界定清楚,能增加對逐步接近該行為的反應進行差彆強化的機會。反之,如果有關人員對作用對象的目標行為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就會影響塑造的正常開展。

設定起始行為

在塑造過程中,由於目標行為起初並不可能發生,所以必須先強化一些與目標行為相似的行為,這時就需要確定一個起始行為。這個起始行為應當是有時能發生的,以便可以開始實施差彆強化,同時這個起始行為還必須與目標行為相似或相關,以便最終過渡到目標行為。

選擇塑造步驟

塑造過程中,個體在進行下一個步驟前,一定要掌握每一步。每一個步驟必須比前一個步驟更靠近目標行為,表現為連續趨近的動作或行為。例如:我們的目標行為是教會孩子說“媽媽好”,可以 把 孩 子 發 出“ m” “ a”作 為 起 始 行 為,把“ma” 、 “ma-ma” 、 “ma-ma-hao”等作為塑造步驟。當然,每個步驟所體現出的改變不能夠太大,否則個體的進展停止。但如果塑造的每一步驟都太細太小,那么其進展就會過慢,過於費時。這其中沒有什麼捷徑可走,每次所選擇的塑造步驟必須包含著合理的預期,即該步驟一旦被掌握,將有助於下一步的行為。

選定合適強化物

強化物一般分五類:(1)消費性強化物:如糖果、飲料等一次性消費物品。(2)活動性強化物:如看電視、過生日、郊遊等活動。(3)操作性強化物:如塗顏色、跳繩、遊戲等。(4)擁有性強化物:指在一段時間內孩子擁有享受的東西(如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屬於自己的小紅旗、玩具等“私有財產”)。(5)社會性強化物:指孩子喜歡接受的語言刺激或身體刺激(如讚揚、點頭、微笑)。通過觀察、與兒童交談、列清單等方式,選擇作用對象喜歡的、感興趣的強化物,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強化物的數量不宜過多,防止出現強化物的飽厭情況,並根據情況變化,隨時調整強化物的種類。

把握好塑造進度

每一步驟的趨近行為都是下一步驟的鋪路石。一旦當事人掌握了某一步趨近行為(至少有幾次成功地做出該行為),就要馬上進入下一個步驟。對某一步驟強化得過多會造成下一步驟進行的困難,作用對象可能仍會做出先前的行為。同時,如果作用對象尚未掌握某一趨近行為,要進行下一步的強化是不可能的,或是相當困難的。這時,可以通過告訴作用對象要讓他做什麼或是暗示他怎樣做才正確,以此來成功地從一個步驟轉入另一步驟。比如,在分享行為的塑造中,當兒童已學會把食物分給家人吃後,我們告訴孩子若把食物分給正在與他一起玩的這個小朋友吃,回家後我們會陪他玩一會兒遊戲作為獎勵。在一些情境下,通過告訴孩子怎么做,更有利於加快塑造的進程。

有效進行差彆強化

從初始行為開始,要對行為的每一過程加以強化,直到確保該行為能夠出現。然後,再強化下個步驟的行為,而對前一步驟的行為則停止強化。一旦該步驟的行為能夠保持一貫出現後,就可以停止對它的強化而繼續下一個步驟了。按照這樣的程式進行下去,直到目標行為出現並得到強化為止。在實施差彆強化中,一要選擇好對作用對象有效的強化物,二要把握好強化物的量,強化太弱,無法塑造當前這一步的趨近行為,太強會使反應停留在某一步驟上而難以地更好塑造下一步行為。

使用注意

1、可利用的反應類型持續時間等變數。
2、根據觀察到的資料,考慮要塑造的最終目標行為,是否能從求助者已有的行為反應中衍生出來,如果可行,便要考慮朝向最終目標的第一步應該是什麼。
3、確定達到第一步的評估標準。
4、改變環境條件,造成求助者有表現被期望的反應的最大可能性。
5、使用對求助者而言最強有力的刺激物。
6、不斷地改變中間過程的行為目標,使其接近最終的行為目標。
7、在行為塑造過程中應重視使用語言、體態和手勢等進行指導,以加速學習的進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