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歌坐月(侗族風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侗族青年男女交際和戀愛活動方式。又稱行歌坐夜坐妹侗語稱“鳥蓊”,在不同地區又分別稱為玩山或走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歌坐月
  • 別稱:行歌坐夜\坐妹
  • 流行地區:貴州等侗族地區
  • 類型:民俗
  • 形式:通過唱歌,互相傾吐愛情
  • 時間:一般在農閒季節盛行
  • 地點:月堂,即吊腳樓
  • 釋義:“行歌坐月”就是談情說愛。
概述,詳情,

概述

中國侗族青年男女交際和戀愛活動方式。又稱行歌坐夜坐妹侗語稱“鳥蓊”,在不同地區又分別稱為玩山或走寨。玩山盛行於侗族地區北部。青年男女在勞動之餘,三五成群,相約在坡上、樹下對唱情歌。走寨又稱走姑娘,盛行於侗族地區南部。姑娘們結伴在屋中紡紗、做針線,客寨青年男子攜帶樂器前來伴奏對唱。通過唱歌,互相傾吐愛情。情深時,男女換記(送禮物)定情,約為夫妻。
行歌坐月行歌坐月

詳情

行歌坐月是侗族古時候男女青年交往唱唱情歌相識並談情說愛的一種習俗。青年男女從十五、六歲起,互相選擇友善,投契者為朋。
侗寨里的姑娘三五人聚在某一女伴家中紡紗、刺繡、納鞋墊,作伴和等待臘漢(小伙子)來訪。這家一般住房較寬敞,父母友善,形成相對固定的集中點,有的家,第一批姐輩們出嫁完畢,妹一輩的又聚集原地,一代接一代。相對固定的地方一般往往在寨子的一座特殊房屋,侗家稱為“月堂”。 臘漢(男青年)們則結夥來到姑娘們聚集的地方與她們共同相處,侗語謂為“鳥翁”,“鳥臘篾”即“鬧姑娘”“談情唱歌” 之意。這種男女交往活動,婚前人人皆可參與。男青年去走姑娘時都帶有自製的琵琶或牛腿琴或者侗笛子。當到姑娘家裡,有的是敞開大門以待,有時也要經多次央求才開門,這只是善意的逗趣。入室雙方均以禮相待,姑娘讓座、寒暄。聚集時無所不談或打鬧逗樂,可互敘衷腸。或操著琵琶或牛腿琴對唱情歌。每當夜深人靜,歌聲清晰、音韻悠揚、琵琶錚錚之聲,如蟬鳴幽谷。坦侗部落的唱河歌(四句歌)對弈,臘漢唱不過臘篾(姑娘),很難交往,也受到姑娘冷落。因此,臘漢努力學會唱歌,這種氣氛令人神馳,往往雞唱五更而不散,黎明才依依惜別。
男女子相處,有情投意合的,即無夜不往。有時“臘漢”買來白沙糖煮稀飯或殺雞、 鴨吃“宵夜”。如逢收花生季節,則煮糖花生(姑娘出花生、“臘漢”出糖,有的則是男女共同種的花生),糯禾將熟時節,“臘漢”則邀請姑娘打著火把去“臘漢”家的田折來糯禾舂扁米,娛樂形式多樣。此時如有鐘情者則悄悄互遞信物,諸如手鐲、戒指、頭巾、彩帶、荷苞等。互送信物採取秘密方式。男的藉故撫弄女方的紗錠或刺繡品,伺機暗遞信物,而女方也自不宣,伺機回饋。彼此互換食物謂之“鸞罵松堆”(換記定情),是雙方表達愛情並私定終身之舉,但因婚姻尚須父母作主,故多有中途退還信物者。坦侗族若要私定終身,也有交換板凳,侗語叫“玩當”,就是互相之間初定,男方回家就要托人來說媒人。
天仙妹妹之侗家姑娘天仙妹妹之侗家姑娘
這種男女社交活動,只要年紀相當,族外同輩份的均可。已結婚之女只要還未落夫家仍可參與“行歌坐月”,其丈夫也無權干預。但“臘漢”們知情後,語言上便會很謹慎,少與其搭腔,只偶爾以譏諷之語打趣而已。常住夫家後,這種社交就告結束了。男的卻不受婚否約束,即便當起了幾個孩子的父親,年已三、四十歲仍可涉足“月堂”。甚至有父子同堂鬧姑娘的。去前父親會特意叮囑兒子,“月堂”里雙方以“哥弟”相稱,這種情景也屢見不鮮。而姑娘對此也不忌諱,侗族姑娘呼之為“韶客”(“人家的丈夫”,是一種男女互尊的稱謂),與其戲謔,對唱情歌,並不冷落、淡薄。
“月堂”娛樂最高潮時數春節後元宵前這段時間,“臘漢”不但夜夜通宵,而白天也和“臘篾”於“月堂”玩撲克、打諢取樂,或於室外娛樂。如某一姑娘已訂婚,未婚夫送了年節禮的,該姑娘也毫不吝嗇,每夜都要帶上一籃粑粑、侗果到“月堂”里,待夜深時供給“臘漢”們宵夜,這種舉動老人都熱情支持。
侗族特殊的爬窗戀愛侗族特殊的爬窗戀愛
受到侗族習俗的影響,行歌坐月這種青年男女的交往形式也成為苗族、壯族的習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