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與氣

血對氣的作用,即血為氣之母。血為氣母是指氣在生成和運行中始終離不開血。血為氣母的含義有二:其一,血能生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血與氣
氣存血中,血不斷地為氣的生成和功能活動提供水谷精微:水谷精微是全身之氣的生成和維持其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質基礎。而水谷精微又賴血以運之,藉以為臟腑的功能活動不斷地供給營養,使氣的生成與運行正常地進行。所以血盛則氣旺,血衰則氣少。其二,血能載氣,“守氣者即是血”,“載氣者,血也”(《血證論·陰陽水火氣血論》)。氣存於血中,賴血之運載而達全身。血為氣之守,氣必依附於血而靜謐。故云:“氣陽而血陰,血不獨生,賴氣以生之;氣無所附,賴血以附之”(《醫論三十篇》)。否則,血不載氣,則氣將飄浮不定,無所歸附。故氣不得血,則散而無所附。所以在臨床上,每見大出血之時,氣亦隨之而渙散,形成氣隨血脫之候。
綜上所述,氣與血,一陰一陽,互相維繫,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守。“一身氣血,不能相離,氣中有血,血中有氣,氣血相依,循環不已”(《不居集》)。若血氣不和,則百病叢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