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口

蠡口

蠡口,文化底蘊深厚。古代經商鼻祖陶朱公--越國大夫范蠡曾由此攜美女西施泛舟五湖,故名。神秘的傳說,悠遠的歷史,人文薈萃,經商之風蔚然而成,世代相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蠡口》
  • 創作年代:北宋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鄭獬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蠡口
【年代】北宋
【作者】鄭獬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蠡口
千重越甲夜圍城②,戰罷君王醉不知③。
若論破吳功第一,黃金只合鑄西施④。

作品注釋

①蠡口:在江蘇吳縣,傳說范蠡在滅吳後從這裡乘船隱於太湖一帶。
②越甲:越國的軍隊。夜城圍:夜裡把城包圍了。
③君王:吳王夫差。
④合:應該。西施:越國美女,勾踐聽從范蠡的計策,把她送給夫差。

作品簡析

這是一首觀點新穎獨特的詠史絕句,有點杜牧詠史絕句的味道。
此詩前兩句敘事,簡要回顧越國破吳的歷史:范蠡率領越國大軍,連夜將姑蘇城團團包圍了起來,一場戰鬥剛一結束,吳王夫差又沉湎於酒色之中。這樣寫雖然並不完全符合史實,但卻抓住了夫差的致命弱點。這叫以點代面,或者說是攻其一點,不管其餘。陸龜蒙《西施》中的“夜半娃宮作戰場,血腥猶雜宴時香”和這兩句頗為相似。詩和傳寫法之不同,由此可見一斑。
後兩句議論,詩人將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報仇”,文種、范蠡的文韜武略,統統一筆抹倒,一反傳統女人禍國論,歸功於西施,沒有獨到的眼光,是不可能這樣寫的。《東周列國志》上就寫了勾踐夫人惡狠狠地說:“此亡國之物,留之何為?”“負以大石,沉於江中”。鄭獬的見解遠遠高出馮夢龍,而且比羅隱《西施》“家國興亡自有時,時人何苦咎西施!西施若解亡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更進了一步,認為西施不但無過,反而有功,而且是首功。
杜牧《赤壁》中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社鎖二喬”也是以美女寫國家興亡,但寫法與意思都不同於此詩。詠史詩當以獨到、警策為第一。

作者簡介

鄭獬
(1022-1072)北宋文學家。字毅夫,號雲谷。江西寧都梅江鎮西門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陸經商,便寄居於此。鄭獬從國小習刻苦,勤奮上進,公元1052年(皇祐四年)中湖北鄉試舉人,次年,赴京會試,經殿試中進士一甲一名,即狀元。此後,任陳州(今河南淮陽)通判,荊南(今湖北江陵)和開封知府,後入朝為度支判官,入值集賢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注,起草詔誥,享正三品。善詩文,《宋史》稱其“詞章豪偉峭整,流輩莫敢望”。所著《鄖溪集》三十卷,《觥記注》、《幻雲居詩稿》各一卷並行於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