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宮曲·理征衣鞍馬匆匆

《蟾宮曲·理征衣鞍馬匆匆》是元代文學家阿魯威的一首散曲。這首小令表達了作者即將遠征、身不由己的無奈與悲楚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蟾宮曲·理征衣鞍馬匆匆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 文學體裁:散曲
  • 作者:阿魯威
  • 宮調雙調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蟾宮曲
理征衣鞍馬匆匆。
又在關山,鷓鴣聲中。
三疊《陽關》①,一杯魯酒②,逆旅新豐③。
看五陵無樹起風④,笑長安卻誤英雄。
雲樹濛濛。春水東流,有似愁濃。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三疊《陽關》: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名句。全詩四句,後人反覆疊唱用作送別曲,稱《陽關三疊》。
②魯酒:春秋時魯國所釀酒,味薄。
③逆旅新豐:唐代名臣馬周未做官時客游長安,住在新豐旅舍中,受盡店主人白眼。逆旅,旅舍。新豐,在今陝西臨潼縣東。
④看五陵無樹起風:語出杜牧登樂遊原》:“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五陵,西漢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長安一帶。

作品譯文

整理齊行裝騎乘,匆匆跨上了征程。
又親歷了關山的風塵,又聽到了鷓鴣“行不得也”的啼聲。
送別的歌曲已經唱罷,一杯薄薄的水酒壯行,寄居在新豐客舍,不見知遇之人。
看五陵荒蕪,再無墳樹惹起秋風,帝王的霸業也那樣無憑。笑長安的事業功名,把多少英雄誤盡。
遠方的雲樹濛濛一片,難辨難分,那滾滾東流的春水啊,就像我心中濃重的愁情。

作品鑑賞

小令起首三句,突兀而起,如天風奄至,海雨逼人。作者將遠行出發前整理征衣鞍馬的準備工作,以“匆匆”二字一筆帶過,表現出一種萍蹤無定、慣歷風霜的沉鬱悲壯。次句的“又”字是句眼,自傷、自嘆、自嘲、自解,俱在這一字中。鷓鴣的啼聲如“行不得也哥哥”,從來都是旅愁的象徵。“又在關山,鷓鴣聲中”,說明作者領略跋涉關山的旅愁已非初次,但他畢竟又再度鞍馬倥傯,這就使讀者體會到一種身不由己的悲哀。這三句雖僅出示了簡略的動作和形象,但人物的感情世界,卻在字面以外無言地顯現出來了。
“三疊”等三句,應“理征衣”,應“匆匆”,應“又在關山”,同時又已寫儘自關山道途到抵達目的地長安的全程。三疊《陽關》是離愁別緒的寄託,作者匆匆啟行,無人送別,這支送行名曲只能自己唱向自己;魯酒是味薄的水酒,所謂“魯酒無忘憂之用”(庾信《哀江南賦序》),但作者只能祈借它御愁;“逆旅新豐”運用馬周客鄉受辱的典故,更有落魄風塵、懷才不遇的感慨。這三句,益將此番出行的孤寂辛酸揭到了明處。
作者試圖以強作曠達來維持內心的平衡。七、八二句,前句是對歷史的睥睨,後句是對時世的牢騷。“五陵無樹起風”,化用了杜牧《登樂遊原》“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的詩句。“樹”是表示墓主地位和後人紀念的標誌,“五陵無樹”,正是漢家事業不名一文的同義語。古人多喜以對帝王陵墓的觀照來代表對歷史的評價,如許渾“一種青山秋草里,行人唯看漢文陵”、杜牧“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等皆是。作者在此也是目空今古。不過“笑長安卻誤英雄”,也多少含有自嘲的意味在內。於是,他強抑著的悲愁辛酸,終於在結末三句借景流出。但猶如海水中析出鹽粒已不覺有突出的鹹味,“愁濃”點出竟是多餘的了。
全曲縱橫捭闔,悲壯蒼涼,激越鏗鏘,大似詞筆。可惜結穴筆力較弱,這也許就由於作者是作曲而非作詞的緣故。

作者簡介

阿魯威,生卒年不詳。字叔重,號東泉,蒙古族人。曾任泉州路總管、經筵官、翰林侍講學士、參知政事等職位。在天曆初年辭掉官職,往杭州居住。其散曲多以嘆世譴懷為題材。今存小令十九首,感情真摯,風格質樸,意境高遠,語言典雅。《太和正音譜》形容其曲“如鶴唳青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