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畫人影:民族審美意識的會通與轉換

融畫人影:民族審美意識的會通與轉換

《融畫人影:民族審美意識的會通與轉換》從中國傳統繪畫這一維度切入,對中國電影的民族審美特性之源進行分析,似乎割裂了整體元素之間的聯繫,但對任何事物本質的把握都有一個從整體到部分,從部分到整體的迂迴過程。

基本介紹

  • 書名:融畫人影:民族審美意識的會通與轉換
  •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 頁數:229頁
  • 開本:32
  • 品牌: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 作者:陳曉偉
  • 出版日期:2008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11271893, 978781127189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融畫人影:民族審美意識的會通與轉換》筆者期望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追尋中國電影語言幽遠的民族文化秘義,挖掘其所蘊涵的美學潛力,為本土電影美學體系的建構盡一份力。

作者簡介

陳曉偉,生於1987年2月,祖籍山東莘縣。2003年畢業於河南大學,獲美術學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獲電影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致力於影視文貨理論、中國傳統繪畫和中國電影比較研究,先後在《電影藝術》、《電影評介》等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參與省部級以上社科規劃項目2項、教育部211工程課題1項;主編高等教育新聞傳播學類“十一五”規劃教材1部。

圖書目錄

序言:希望與共勉
緒論
第一章 關係概說:繪畫與電影
第一節 西方電影:從繪畫到銀幕
第二節 中國傳統繪畫:與電影的牴牾與融合

第二章 歷史梳理:中國電影發展中會通的傳統繪畫美學因素
第一節 中國早期電影:“影戲”強勢美學之外的詩畫萌動
第二節 “十七年”電影:傳統繪畫美學向電影的有意識移植
第三節 新時期以來的電影:傳統繪畫美學在電影中的延伸與變異
第四節 港台電影:傳統美學的一脈相承

第三章 空間意識:中國傳統繪畫與中國電影的會通點之一
第一節 傳統繪畫“游”觀與中國電影“鏡游”空間
第二節 郭熙“三遠法”與中國電影空間

第四章 鏡語結構:中國傳統繪畫與中國電影的會通點之二
第一節 電影子幕與傳統繪畫“題畫詩”、“題跋”
第二節 傳統繪畫“空白”與電影意象空間

第五章 意境經營:中國傳統繪畫與中國電影的會通點之三
第一節 中國電影風景鏡頭的山水畫意分析
第二節 中國電影“鏡韻”與謝赫“氣韻生動”命題
第三節 中國傳統繪畫“寫意”與中國電影“神似”之美

第六章 論題擴展:日韓電影中的類中國傳統繪畫意象
第一節 日本電影中的類中國傳統繪畫意象
第二節 韓國電影中的類中國傳統繪畫意象

第七章 美學意義:傳統繪畫美學電影化轉換的意義分析
第一節 建構中國電影學的理論意義
第二節 推動中國民族電影發展的文化意義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關係概說:繪畫與電影
第一節 西方電影:從繪畫到銀幕
從電影畫框的固定性、光學成像原理以及影像的物質再現性方面來說,電影與西方繪畫的造型法則更接近,而與中國傳統繪畫的散點透視、長卷式構圖以及非寫實語言大相悖逆。原因是電影作為西方歷史、思想、文化的產物,與西方繪畫擁有同樣的發生學根源。巴贊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分析說,西方造型藝術產生的基本因素是“複製外形以保存生命”的“木乃伊”情結。這種情結的存在,使對寫實的追求成為西方造型藝術的一條中軸線。誕生於西方的電影作為“動的造型藝術”,自然遵循這條軸線。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電影與西方古典繪畫是相通的。
在電影發明之初,一些電影理論家甚至認為電影就是繪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佛里伯格教授在《電影製作法》(1918年)中認為,“電影就是這些繪畫動作的單純的再現”,並在1923年發表的《銀幕上的繪畫美》中不容分辯地說:“我是把電影當做畫來欣賞的。除了作為畫以外,不可能作為任何其他東西來欣賞。”與佛里伯格齊名的另一位美國電影理論奠基人林賽,則在1915年出版的電影理論專著《活動照片的藝術》中說:“最好的影片的傾向表面上看來似乎非常強調動人的情節,但實際的發展卻與此完全不同。這種影片給人以置身於優美的繪畫長廊的感覺,它注重的不是莫里哀的精神,而是丁托列托的精神。拍出來的影片是美訂鑑賞加動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