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角

蝸角

蝸角,典故名,漢語辭彙。

拼音:wō jiǎo

典出《莊子集釋》卷八下〈雜篇·則陽〉。傳說有建立在蝸牛角上的國家,右角上的叫蠻氏 ,左角上的叫觸氏 ,雙方常為爭地而戰,伏屍數萬。後以“蝸角”比喻微小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蝸角
  • 拼音: wō jiǎo
  • 意義:蝸,蝸牛的角,比喻微小之地
  • 典出:《莊子集釋》卷八下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詳細釋義,典源,譯文,釋義,同源典故,相關閱讀,

詞目

蝸角

拼音

wō jiǎo

引證解釋

蝸,蝸牛的角,比喻微小之地。
南朝 梁 沈約《細言應令》詩:“蝸角列州縣毫端建朝市。”
黃滔《祭先外舅文》:“羊腸莫守,蝸角旋孤。”
唐 白居易《不如來飲酒七首》其七:“相爭兩蝸角,所得一牛毛。”
宋·蘇軾《滿庭芳》詞:“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乾忙。”
宋 黃庭堅《喜太守畢朝散致政》:功名富貴兩蝸角,險阻艱難一酒杯。百體觀來身是幻,萬夫爭處首先回。
辛棄疾《哨遍·秋水觀》詞:“蝸角鬭爭,左 觸 右 蠻 ,一戰連千里。”
趙翼《題孫子瀟翰林詩冊》詩:“妙知蝸角有戰場,伏屍百萬地猶剩。”
胡懷琛 《乙卯雜詩》:“蝸角潛居事底乾,樓台一寸且偷安。

詳細釋義

典源

莊子集釋》卷八下〈雜篇·則陽〉
惠子聞之而見戴晉人。戴晉人曰:“有所謂蝸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君曰:“噫!其虛言與?”曰:“臣請為君實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窮乎?”君曰:“無窮。”曰:“知游心於無窮,而反在通達之國,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達之中有魏,於魏中有梁,於梁中有王。王與蠻氏,有辯乎?”君曰:“無辯。”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唐·成玄英疏:「蝸之兩角,二國存焉。蠻氏觸氏,頻相戰爭,殺傷既其不少,進退亦復淹時。此起譬也。」

譯文

惠子知道了,引見戴晉人。戴晉人對魏王說:“有叫蝸牛的小動物,國君知道嗎?”魏王說:“知道。”戴晉人說:“有個國家在蝸牛的左角,名字叫觸氏,有個國家在蝸牛的右角,名字叫蠻氏,正相互為爭奪土地而打仗,倒下的屍體數也數不清,追趕打敗的一方花去整整十五天方才撤兵而回。”魏王說:“咦,那都是虛妄的言論吧?”戴晉人說:“讓我為你證實這些話。你認為四方與上下有盡頭嗎?”魏王說“沒有止境。”戴晉人說:“知道使自己的思想在無窮的境域裡遨遊,卻又返身於人跡所至的狹小的生活範圍,這狹小的生活範圍處在無窮的境域裡恐怕就像是若存若失一樣吧?”魏王說:“是的。”戴晉人又說:“在這人跡所至的狹小範圍內有一個魏國,在魏國中有一個大梁城,在大梁城裡有你魏王。大王與那蠻氏相比,有區別嗎?”魏王回答說:“沒有。”戴晉人辭別而去,魏王心中不暢悵然若有所失。

釋義

傳說有建立在蝸牛角上的國家,右角上的叫蠻氏 ,左角上的叫觸氏 ,雙方常為爭地而戰,伏屍數萬。後以“蝸角”比喻微小之地。

同源典故

兩蝸角 左處右蠻 征蠻 戰蝸 戰蝸角 斗蠻觸 蝸名 蝸左角 蝸爭 蝸牛角 蝸角 蝸角名 蝸角戰 蝸角虛名 蝸角鬥爭 蠻爭觸戰 蠻觸 蠻觸交爭 蠻觸斗 蠻觸爭 角上蠻觸 觸蠻交戰 觸蠻斗
元 趙孟頫 《蘇武慢》詞:“細看來聚蟻功名,戰蝸事業,畢竟又成何濟!”
魏源《游山吟》之二:“蝸爭羶慕世間人,請來一共雲山夕。”

相關閱讀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國時代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認為一切事物的本質雖然有著千差萬別的特點,但其“一”本同,安時處順,逍遙無待,窮天理、盡道性,以至於命。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偽。
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著作有《莊子》,亦稱《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後來道家的作品。
《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