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看西遊:揭秘取經背後的五十個謎團

蝸牛看西遊:揭秘取經背後的五十個謎團

《蝸牛看西遊:揭秘取經背後的五十個謎團》一書,2018年1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6397407.由知名媒體人牽著蝸牛散步,原名陳幫和創作。

該書由六神磊磊許鏡清李天飛張苗力薦。自媒體大號“蝸牛看西遊”首次結集,50篇精選文章,用獨特視角講述鮮為人知的西遊故事,用犀利語言解讀取經背後的社會人生。內附多張趣味插圖,逐一破解《西遊記》種種謎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蝸牛看西遊:揭秘取經背後的五十個謎團
  • 出版:作家出版社
  • ISBN:9787506397407
  • 作者:陳幫和
圖書簡介,作者簡介,圖書評價,目錄,前言,

圖書簡介

看《西遊記》有三個層次:小時候看到的是打怪升級,中年看到的是佛道相爭,老年看到的是修心修性。可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部《西遊記》。
《西遊記》中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伏筆,暗藏了什麼內情?孫悟空其實可以翻出如來手掌,為什麼他忽然止步?唐僧的轉世有何疑點?愛過豬八戒的女人,取經路上八戒為何從未提過?沙僧被貶流沙河,只因為失手摔爛了玻璃杯嗎?小白龍身藏何種絕世珍寶……通過蝸牛的引導,你會發現原著作者才是藏得很深的“老司機”。
與其他解讀者不同,作者結合多年人生經歷,把成長閱歷融入西遊故事中,從孫悟空的成長經歷看個性修養、從如來的取經工程看戰略謀劃、從玉帝的佛道平衡看領導藝術、從觀音的團隊管理看員工激勵、從唐僧的華麗轉變看修心養性……
不少冬粉評論:“完全顛覆童年記憶”“蝸牛讀的是西遊故事,看的是社會人生”“想不到原著中還有這些細節,這么多年的《西遊記》白讀了”……

作者簡介

牽著蝸牛散步,本名陳幫和,知名媒體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六載,獲得過新聞類最高獎:中國新聞獎二等獎;獲得過各類文學獎: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金獎等。作品多次被《讀者》《青年文摘》等媒體轉載,並有作品被收入大學語文教材。現為北京萬唯影業文學部總監,“現代西遊”影視項目宇宙觀總架構師。
“蝸牛看西遊”自媒體號創建於2015年11月。上線兩年來,在網路江湖上掀起浪潮,受到冬粉熱烈追捧。先後受邀入駐今日頭條、企鵝號、一點資訊、大魚號、網易號、搜狐平台、百家號、中文百科TA說,以及優酷視頻、騰訊視頻、搜狐視頻、喜馬拉雅FM、懶人聽書等多個知名媒體平台,多次登上各平台排行榜,獲多個平台原創補貼,是中文百科TA說《西遊記》特邀科普作者。總閱讀量達5億,冬粉200多萬。
不少冬粉評論:“完全顛覆童年記憶”“蝸牛讀的是西遊故事,看的是社會人生”“想不到原著中還有這些細節,這么多年的《西遊記》白讀了”……

圖書評價

蝸牛先生精讀《西遊記》原著,以獨特的趣談方式,層層剖析、揭秘西遊謎團,解讀作者本意,以通俗易懂的大白話談古論今,讀來輕鬆有趣,頗有道理。
——央視86版《西遊記》總作曲 許鏡清
經典,多半是經得起細讀的,《西遊記》就是。只能囫圇看看唬人的不叫經典,它必定有門而入,五步一樓,十步一閣,處處有風景,反覆逛也不會膩。蝸牛就是一位有個性的西遊“帶路黨”。他從小在西遊這座殿閣里逛,剝著玉米聽西遊故事,熟悉這裡的一磚一石,對這裡有與眾不同的體會和感悟。有他的引導,你能從《西遊記》里品出不一樣的快樂。
——自媒體人 六神磊磊
魯迅云:“《西遊記》實出於遊戲。”夫如是,何妨以遊戲讀之耶?我友蝸牛簪遊戲之趣筆,入遊戲之《西遊》,來龍於齊諧野語,而結穴於練達人情,是深得遊戲三昧者也。
——中華書局版《西遊記》校注者 李天飛
不同的人讀《西遊記》的感受是不一樣的。當過十多年記者的蝸牛帶著他實踐中感悟的人生經驗,講的是西遊故事,談的卻是不一樣的人性江湖。這是一本直戳心靈的“人生指南”,特別值得身處困境的朋友一讀。
——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總經理 張苗

目錄

序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  005
孫悟空:一念成妖,一念成佛
起源之謎:孫悟空父母是誰?其實原著中早有伏線 002
拜師之謎:三星洞外樵夫,他才是真正的高人? 009
學藝之謎:七十二變的重大缺陷是什麼? 017
長生之謎:學了長生不老,為何仍被閻王勾魂? 023
兵器之謎:金箍棒是誰造的? 030
招安之謎:真是因為官小,悟空才不當弼馬溫? 037
被擒之謎:太上老君八卦爐為何留生門? 043
打賭之謎:悟空完全能翻出如來手掌,為何突然止步? 049
被壓之謎:如來為何用觀音真言壓悟空五百年? 055
緊箍之謎:緊箍咒其實套不住孫悟空? 059
武力之謎:能敵十萬天兵,為何連小妖都打不贏? 065
性格之謎:孫悟空為何屠殺花果山上千獵戶? 068

前言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
公元627年的某天早晨,一個叫陳褘、法名玄奘的青年和尚手捧一本盜版佛經抓耳撓腮、苦惱萬分。
他發現,由於佛經是從西域傳進來的,不同的譯者不同的水平,導致翻譯出來的佛經各不相同,由此延伸出來的不同流派、不同大V相互掐架,互相指責對方不正宗,佛教徒之間經常開展口水大戰。
作為一名好學上進的青年和尚,如果連手中的教材都有問題,如何能探究佛法真諦、修成佛法正果?就如一名高考生,走進考場才忽然發現,我滴個娘,教材與試卷內容竟然不是同一個版本,當場就有可能暈倒。
為了尋找最正宗的教材,他曾從老家洛陽出發,與哥哥一起,一路探尋來到成都。但即使在當時佛學廣泛傳播的四川,他也越學越困惑,越學心中疑團越大。於是又偷偷離開哥哥,經荊州、相州、趙州,到了長安大覺寺。然而在這個高僧雲集的大寺院,他依然沒有找到心目中的標準答案。
這時,有人提醒他,佛教從天竺(古印度)傳來,教材是他們編印的,試卷也是他們出的,你要找到標準答案,只有到那裡去。
一語驚醒夢中人。他當即從床上爬起來,丟掉硬邦邦的餿饅頭,提筆給剛當上“大唐”CEO不久的李世民寫了一封長長的申請書。
李世民收到信後,非常興奮,非常欣慰:想不到我國還有這等愛學習愛較真的熱血青年。他綰起袖子,立即揮毫寫了兩個大字:
不準!
李世民並非不給玄奘面子,而是國家剛建,四海未平,他親自下達了國人禁止出番的禁令,他也不願意一位有才華的青年和尚流落他國——萬一一去不回呢?
領導不批,但玄奘並沒有放棄。
這年秋天,陝甘一帶發生荒災,災民四出逃荒,他往臉上抹了一把灰,就夾雜在災民群里向西出發。既然公費出差泡湯,那就自費出國,無論如何也要把正宗佛經拿回來。
青年玄奘的“偷渡”路線是從現在的甘肅經新疆至印度。
即使在今天,甘肅的敦煌、武威、玉門關也十分荒涼,茫茫戈壁灘方圓幾十公里看不到人煙,更不要說那時的疆土還更加荒涼。
在《西遊記》中,唐僧肚子餓了,就把金缽往孫猴子手裡一塞:“悟空,去化點緣。”孫悟空一個筋斗雲,再遠也能給他討一碗乾飯回來。
但在真實的西遊路線上,玄奘和尚想討個飯、化個緣,可比登天還難,走幾天都看不到人影,總不可能向黃沙要吃的吧?玄奘身邊也沒有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倒收了一名叫石磐陀的胡人(有人說猢猻就是隱喻胡人,猢猻後來演變成孫悟空)。然而,在戈壁走了一段時間後,這名胡人後悔了,萬一玄奘被擒,把他供出來,他就死定了(當時協助偷渡過境是死罪,唐朝已把玄奘列入黑名單,下了追捕令。玄奘還被瓜州守將李昌抓過一回,幸虧李昌是信佛之人,放了他一馬。胡人越走越不相信玄奘能偷渡成功),於是產生了殺師叛逃的念頭。
那天晚上,石磐陀天人交戰,抽刀逼近玄奘,但又折返回去。一會兒又抽刀過來……反倒玄奘萬念俱空,靜靜坐著,閉目不視,任聽上天裁判。石磐陀最終還是沒有下手,天明騎了駿馬不辭而別,將一匹瘦老赤馬留給了玄奘。
玄奘就騎著這匹瘦老赤馬踽踽獨行。
今天驢友重走這條絲綢之路,必須帶齊指南針、衝鋒衣、壓縮乾糧、防風設備什麼的,不然就會一路順風、半路失蹤。但唐朝驢行青年玄奘卻什麼也沒有,只有一顆信念堅定的心。
事實證明,信念還是不能當飯吃。有一次,他不小心將水囊打翻,茫茫戈壁中,水可是救命的東西。他四天五夜滴水未進,人很快被烈日曬得奄奄一息。就在他感嘆心愿難了時,這匹瘦老赤馬居然憑著豐富的旅行經驗,馱著他找到了水源,救了他一命。
走出戈壁灘,玄奘來到今天的哈密境內高昌國。高昌王麴文泰早就聽聞玄奘大名,聽說大師前來,親率妻兒和大臣列隊迎接。經過十幾日長談,敬仰之情更如滔滔江水。
為此,他提出一個請求,要“包養”玄奘!
你沒聽錯,真的是“包養”:除了王位和老婆,國中財富隨他挑,國中豪宅隨他選,只答應一個要求:擔任高昌國的佛學博士後導師(此橋段咋和女兒國那么像呢)。
與途中忍飢挨餓、逃避追殺相比,高昌王的這個建議,對青年玄奘還是很具殺傷力的。用現在流行的話說,讀書、求學目的為了什麼呀,還不是為了生活。在這裡,玄奘和尚可以宣揚他的佛法,可以實現一部分理想,最關鍵的是,他不用再背負“偷渡客”的罪名,可以堂堂正正地當“大師”!真是爽呆了。
面對這份高薪待遇,玄奘和尚的回答是:絕食!
讓我放棄信念,不如讓我去死。
玄奘和尚一餓就是好幾天。無論什麼美食放在他鼻子前,他都只吞清口水,決不看一眼。
到了第四天晚上,玄奘又一次奄奄一息了。
高昌王這次是真真正正被感動了,他不顧一國之尊的身份,親自向玄奘叩頭謝罪。之後,不僅給玄奘送了許多路上食物,還與他結為兄弟(這可能是《西遊記》中御弟的由來)。
公元630年夏,玄奘穿越中原無數小國,終於踏上印度國土,來到心中聖地那爛陀寺(《西遊記》中的大雷音寺)。
在這裡,玄奘刻苦學習,決不上課耍手機。在那爛陀寺5年,他從一名插班生成為博士生,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即精通五十部經書的十名高僧之一)。同時,還兼學了各種婆羅門書,掌握了多門外語。
當時的印度,也是小國林立、大小乘佛教互撕。玄奘為了增加閱歷,惡補課外知識,有空就到處遊歷論經。
一日,來到戒日王的地盤,戒日王被玄奘講授的佛法深深折服,當即決定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五印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聞名來參加。
這場辯論大賽,玄奘主論,任人問難,18天時間,竟無一人能把他問倒,真的是“不服來辯”。玄奘一時名震五印,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
按理說,玄奘此時的人生理想全部實現,不僅找到了高考老師,尋得了標準答案,而且擠進高級教師隊伍,成為學術權威,威震兩派佛教。此時,他完全可以像《西遊記》中的唐僧一樣,成為西天一佛,享受終生榮譽。也可以像當今不少海外學子一樣,取得綠卡(他甚至不需要取,很多國王哭著喊著要送給他),成為別國公民。
但是,玄奘始終沒忘初心,沒忘當年那本盜版書帶給他的困惑。他要把學到的真經,帶回生他養他的祖國去,讓千千萬萬的中華佛教徒,不再受盜版書的困惑。
雖然,在祖國他還是一名黑名單上的“偷渡客”,一回國就可能被斬首。
雖然,返程路中同樣充滿艱辛,風沙和盜賊可能要了他的命。
然而,就如當初義無反顧西行一樣,今天,他同樣義無反顧選擇回國。
不管行多遠,都不會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
公元641年,玄奘辭別戒日王準備回國。戒日王送了大量金銀財寶,但玄奘堅決不收,只留一件披風,做途中防雨用。
玄奘決定沿著絲綢之路北線,經過高昌國回長安,按照他與麴文泰的約定,玄奘需在高昌國停留三年。但他在東歸途中得知,貞觀十四年(640),唐太宗藉口高昌王來朝後態度傲慢,已派兵將高昌國滅掉了,如今是唐朝的一個郡縣(西州)。
作為“偷渡客”的玄奘,蝸牛不知道他那時是什麼心情。但據史料記載,他回國的腳步並沒因此而停留。途中,他給李世民寫了一封信,講述了自己西行經歷及歸國想法。
七個月後(這算快的了,當時可沒有網路),唐王的回信送到,言辭充滿熱情,不僅原諒了他“偷渡”的事,還非常歡迎他回國。
玄奘的一顆心才落下。
公元645年,玄奘在離開祖國19年後,終於再次踏上故土。進城門的那一刻,他忍不住淚如雨下。
在這19年中,他經歷的災難遠不止九九八十一難,他受到的考驗,遠不止忍飢挨餓那么簡單。
心靈的折磨,才是最大的折磨。
一個人在經歷了生與死、榮與辱的百般考驗之後,仍不失本性、不忘初心,才是最值得敬佩的。
起源之謎:孫悟空父母是誰?其實原著中早有伏線!
關於孫悟空父母是誰,西遊迷們各有爭論,誰也不服誰。各解讀高手也紛紛亮劍,對他的父親,有說是如來,有說是菩提,還有說是太上老君;對他的母親,有說是觀音,有說是女媧,甚至還有人說是大禹的老婆……
可能也有人說,蝸牛你無聊不,孫悟空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西遊記》開篇就說了,可能你問吳承恩,他也不知道!
這只能說,你讀《西遊記》還停留在初級階段。
古人寫書,絕不是腳踩西瓜皮,想到哪裡寫到哪裡。特別是在那個寫小說要被罵、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敢署的年代,大神們把隱喻發揮到了極致,小說里的每個人名、每個地名、每串數字,都有特定意義。如果你認為《紅樓夢》的賈雨村就叫賈雨村,甄士隱就叫甄士隱,《西遊記》里金箍棒的重量、筋斗雲的速度都是作者異想天開的,那你的閱讀還沒入門。
在《西遊記》百回本出現之前,孫悟空的傳說早就有了,甚至還娶了老婆,有兄弟姐妹。
但在百回本《西遊記》里,孫悟空絕不單純是個石猴子、野猴子,在他身上作者留下了更多隱喻,對他的來源進行了深入說明。
原著第一回,開篇就進行了交代——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 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
從這段來看,似乎孫悟空真的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
但是,很多人問了:這石頭是誰放在那裡的?它如何變成了受精卵?為何有道家標識?眾多數據有什麼講究?
其實,這裡蘊含著許多中國道家思想和古代天文曆法。如三 百六十五代表著一周年的時間,九竅八孔代表著修仙的基本前提,等等。如果細講起來,十多萬字也未必說得清楚,這裡先不細講。
作者用了這么多神秘數字描繪這個石頭,只告訴我們一個真相:不是隨便什麼石頭,都能整出一個石猴來。孫悟空的來源,絕不能簡單用一句天地所生就能概括。
不是隨便一塊石頭都能變成石猴
不信?我們來看本章的標題“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請大家注意,靈根、心性。這兩個關鍵字喻示著什麼呢?
在中國著名的卡通片《大鬧天宮》中,孫悟空是個什麼臉型?倒著的桃子!這像什麼?心!孫猴子永遠跳來跳去,像不像一顆心永遠不停地蹦跳?
孫悟空從石頭裡蹦出來,代表著一顆有靈性的心孕育了、成熟了、跳動了,開始感知世界了!
我們再來看孫悟空學藝的地方: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一些專家指出,這山名和地名,不是作者頭腦發熱隨便取的,它有著深刻的隱喻。
靈台和方寸,其實都是指心;斜月三星,更是一個心字。孫悟空出生後住的地方,水簾洞前泉水倒掛,也是心字的倒鉤筆畫。
菩提祖師的菩提是什麼意思呢?在印度佛教中,是大智慧的意思,也是指一顆心突然開竅。
也就是說,孫悟空這顆心長成後,需要到菩提學院來開竅,完成心的初步修煉。人身始終要死的,人的思想卻始終不滅,這就是孫悟空始終要學長生的緣由。
孫悟空學了那么多技藝,最牛叉的就兩樣:七十二變、筋斗雲。這也是有寓意的。七十二變,代表的是人們不斷變化的心理活動。筋斗雲,代表的是快。天底下什麼東西最快?有人說是電,有人說是光,其實都沒有人的意念快!孫悟空的這兩項技能,也是代表人心變化是最快的!
筋斗雲一縱十萬八千里,剛好是東土到靈山的距離,這恰恰是佛學裡說的,一念成妖,一念成佛。
孫悟空最厲害的武器是什麼?金箍棒。金箍棒的全名叫“如意金箍棒”,小名叫“靈陽棒”,別名叫“定海神珍鐵”。如意,就是隨心所欲,想大就大,想小就小,代表的是人的心氣。
為何又叫“定海神珍鐵”呢?意思是人的心定,大海就會溫柔安靜;人的心不定,大海就要發脾氣,產生海嘯摧毀岸邊的一切東西。
孫悟空在太上老君八卦爐里煉的是什麼?火眼金睛。火代表的是明亮,金睛代表的是閃爍。火眼金睛又是從八卦爐里煉出來的,說的是只有經過千錘百鍊過的“心”才能更加明亮,才能看透這紛繁複雜的世界,才能看透偽裝了的壞人。
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兒是制約他行動的法寶,那么緊箍咒又叫什麼呢?觀音說了,叫“定心真言”。說明它之所以管用,是因為管住了人心!
如果這個時候,大家還不明白孫悟空究竟從哪裡來,那么有一章更是非常直白地告訴了我們答案,那就是“真假美猴王”這個故事。
首先,標題就揭示了答案“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該橋段中,兩個孫悟空你說我是假的,我說你是假的,唐僧不能辨真假,李天王的照妖鏡不能辨真假,連觀音也看不出真假,諦聽聽出了真假,卻又不敢說。最後,兩人一直打打鬧鬧,直接往如來處去。
如來正在給眾徒講經,聽到喧鬧聲,笑著告訴大家:你們看,二心爭鬥來了!
最後,如來說假孫悟空是六耳獼猴,這個物種之前沒人見過,之後也沒人見過,明顯是如來故意混淆視聽,掩蓋真相而已。因此,真相就是兩個都是真的,只不過是一正一邪兩顆心爭鬥而已。
因此,《西遊記》的根本,其實是講的人心如何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修煉,最後成為心中的佛。取經的過程,就是修心的過程;九九八十一難,其實就是人心遭遇的各種貪慾。
回到主題,孫悟空的父母是誰?答案就很明確了,是你,是我,是每一個閱讀《西遊記》的讀者!
正因為每個人感知世界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人心目中的孫悟空也是不一樣的,讀《西遊記》的感受更是完全不一樣:年少時把《西遊記》當成打怪升級的兒童書,成年後把《西遊記》當成官場鬥爭的厚黑書,而到了老年,則把《西遊記》當成修心的教材……
這也是我們在周星馳的《大話西遊》中始終看到孤獨,在央視86版《西遊記》中始終看到童真的根本原因,周星馳的人生,與楊潔導演的人生,本來就完全不一樣!
幾年前,為探究王陽明的心學,蝸牛專門去了一趟他悟道的地方——貴州龍場。當時,非常不明白他的心學為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諸多偉人。
他的人生經歷,與《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有相似之處,從人生巔峰,突然陷入人生低谷,被貶到龍場當場主時,幾次差點自暴自棄死掉。不過,曹雪芹最終還是沒走出自己的心牢,而王陽明則在一個石棺中突然明白:外部的世界,其實就是自己感知的世界。如果我認為是快樂的,外部世界就是快樂的;我把它當成悲傷的,外部世界就是悲傷的。所以,要改變外部世界,首先得改變自己!於是,他從石棺中爬起來,不再怨天尤人,而是主動投身到改造世界的實踐中去。
這就是他所說的,破山賊易,破心賊難!當賊已鑽到你心裡,要徹底消滅它,那才是最難的!
王陽明與吳承恩的經歷也有類似,少年天才,中年不得志,於是難免懷才不遇,怨天尤人。但王陽明與吳承恩不同的是,吳承恩憤而辭掉官職,回家隱修,而王陽明則“知行合一”:你的理論再高深、計畫再完美,你不去實踐,屁都不是。只有在實踐中你才出真知,只有在實踐中你才能改變這個世界。
我們很多時候認為修心,就是修煉到見怪不怪,別人打你左臉,你要把右臉給他;別人往你身上吐口水,你還可以優雅地說:我當是天上下大雨。
這其實不是正確的修心方式,這叫用忍受來逃避困難。正確的修心方式,是像孫悟空一樣戰鬥,戰鬥,再戰鬥。只不過年輕時的孫悟空是棍棒相向,成佛後的孫悟空是用智慧化之,這就是王陽明的心學真知:遇到困難,要用更高明的辦法去解決。
在蝸牛早期的認識中,總認為猴子到處去搬救兵是世俗的做法,提著棒子乾他娘的,才是英雄行為。其實,到今天才發現,一根棒子你只能打翻幾個人,但是一個計策就可以決勝千里之外。
有時,我們經常講,退一步海闊天空。不少人認為,退一步就是忍忍算了,其實,退一步是叫你多想想辦法,看能不能換個思路解決問題。
這,就是年少時讀《西遊記》,與成年後讀《西遊記》的不同。
學藝之謎:七十二變重大缺陷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孫悟空在菩提祖師處學到最牛三大絕技,其中之一就是七十二變。但這七十二變有個致命缺陷,幾次差點讓他喪命。
最初,孫悟空是不清楚這個缺陷的,導致他在與二郎神的戰鬥中,七十二變被識破,處處被動挨打。
在原著第六回,孫悟空大鬧天宮反下界,玉帝派十萬天兵圍剿,卻被打得落花流水。玉帝不得不放下架子,請自己外甥二郎神回來支援。
孫悟空與二郎神本事差不多,兩人斗得不分勝負,但二郎神有梅山六兄弟助陣,而孫的陣營只是烏合之眾。兩人戰鬥正酣時,孫悟空聞後方陣營攻破,猴子被打散,心中發慌敗下陣來。
為了逃脫梅山六兄弟的圍追堵截,孫悟空搖身一變,變作一個麻雀,飛在樹梢頭釘住。這個變化太low了,二郎神一眼就識破假象,立即變成餓鷹撲了過來。孫悟空只得又變成大鶿老沖天而起,二郎神則變成大海鶴,鑽上雲霄來嗛……
幾經鬥法,孫悟空最後變成一座土地廟,牙齒作門扇,舌頭變菩薩,眼睛變窗欞,但尾巴不好收拾,只得豎在後面,變成一根旗竿。
這個變化迷惑性很大,一般神仙還真看不破。不料二郎神趕到,見一根旗竿立在後面,頓時笑了:
“是這猢猻了!他今又在那裡哄我。我也曾見廟宇,更不曾見一個旗竿豎在後面的。斷是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進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進去?等我掣拳先搗窗欞,後踢門扇!”
孫悟空一聽,媽媽呀,這二郎神好狠!“門扇是我牙齒,窗欞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搗了眼,卻怎么是好?”於是趕緊收了法相,逃命去了。
多餘的尾巴讓二郎神破了局
這場戰鬥,是孫悟空出師後,第一次與人斗變化之法,沒想到尾巴不能隨意變化,最終敗給了二郎神。
這致命缺陷不是唯一一次讓孫悟空陷於絕境。
在原著第三十四回,取經團隊到了平頂山蓮花洞,遭遇了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他們利用從太上老君處偷來的五大法寶,把取經團隊成員全部抓回捆綁在洞中。幸孫悟空懂得縮身之法,晚上偷偷逃了出來。
為了打探實情,他變成一個小妖進洞騙寶貝,卻被八戒識破,在樑上喊道:“不好了!不好了!拴的是假貨,吊的是正身!”
豬八戒的叫喊引來了妖怪的警覺,停杯問:“那豬八戒吆喝的是甚么?”
孫悟空變的小妖趕緊上前:“豬八戒攛道孫行者,教變化走了罷。他不肯走,在那裡吆喝哩。”妖怪道:“還說豬八戒老實,原來這等不老實!該打二十多嘴棍!”
孫悟空就去拿條棍來打,八戒道:“你打輕些兒,若重了些兒,我又喊起,我認得你!”
孫悟空說:“老孫變化,也只為你們,你怎么倒走了風息?這一洞裡妖精,都認不得,怎的偏你認得?”
是啊,這個問題也是我們想問的。
八戒怎說?他道:“你雖變了頭臉,還不曾變得屁股。那屁股上兩塊紅不是?我因此認得是你。”
原來如此!於是孫悟空趕緊找個理由到廚中,鍋底上摸了一把,將兩臀擦黑,行至前邊。八戒看見又笑道:“那個猴子去那裡混了這一會,弄做個黑屁股來了。”
如果說平頂山蓮花洞還算有驚無險的話,在獅駝嶺獅駝洞,孫悟空則因這重大缺陷差點把命都搞丟了。
在原著第七十五回,取經團隊來到如來舅舅大鵬雕的地盤,孫悟空為了進洞探虛實,變化成“小鑽風”回去報信。他還頑性不改,弄一蒼蠅調戲了三個魔王一番。
看到老魔王驚慌失措,帶領滿洞小妖打蒼蠅的樣子,他忍不住嘻嘻笑出聲來。這下壞事了,原來,他一笑,猴臉就顯了出來,立該被大鵬雕識破,遂用他的陰陽二氣瓶,差點把孫悟空搞死!
看到這裡,大家明白了吧?這七十二變的最大缺陷是:若是變飛禽、走獸、花木、器皿、昆蟲之類,可以連身子一起變;但如果變人物,卻只是頭臉變了,身子變不過來,還有一身黃毛,兩塊紅股,一條尾巴(不是蝸牛總結的,原著是這樣寫的)。
那么,這重大缺陷菩提祖師知道嗎?以他的神通,肯定知道!但是,為何不告訴猴子呢?
實際上,菩提祖師提醒過孫悟空,卻沒引起他的重視。
在原著第二回,孫悟空在斜月三星洞苦熬七年,終於學會了長生不老之術。就在他萬分高興之時,菩提祖師一番話讓他的心頓時冷到了冰點。
菩提祖師是這樣說的——
“你既通法性,會得根源,已注神體,卻只是防備著‘三災利害’……五百年後,天降雷災打你,須要見性明心,預先躲避。躲得過,壽與天齊,躲不過,就此絕命。再五百年後,天降火災燒你……把千年苦行,俱為虛幻。再五百年,又降風災吹你……自囟門中吹入六腑,過丹田,穿九竅,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過。”
孫悟空一聽,嚇得毛骨悚然,趕緊叩頭道:“萬望老爺垂憫,傳與躲避三災之法,到底不敢忘恩。”
祖師道:“此亦無難,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傳不得。”悟空道:“我也頭圓頂天,足方履地,一般有九竅四肢,五臟六腑,何以比人不同?”祖師道:“你雖然像人,卻比人少腮。”原來那猴子孤拐面,凹臉尖嘴。悟空伸手一摸,笑道:“師父沒成算!我雖少腮,卻比人多這個素袋,亦可準折過也。”
不知大家看明白沒有?不是這七十二般變化有缺陷,而是孫悟空自身條件有缺陷:猴子少腮,還是紅屁股,有尾巴。
七十二般變化本身就是人研製出來的,也是為人量身打造的,為了幫助孫悟空抵三災,菩提祖師也冒險傳給他了,卻留下了隱患。
那么菩提祖師為啥不給孫悟空明說呢?蝸牛認為,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菩提祖師是知道孫悟空以後命運發展的,所以專門提醒了他要防“三災”。但是孫悟空並沒有聽進去(從他後面的經歷可看出,每次遇險菩提祖師都說中了,可即使最危險的時候,他也只想到找觀音求救而沒想起菩提祖師的話)。
第二,菩提祖師是找什麼理由攆走孫悟空的?賣弄七十二變!孫悟空正在給師兄弟表演變化之術時,被菩提祖師逮了個正著,警告他,功夫是拿來殺敵的,不是用來賣弄的。如果賣弄,必然要引來殺身之禍。
菩提祖師心裡清楚,猴子出去肯定要惹禍的,七十二變也不能幫他全部避災,甚至使用不當,還會給他帶來麻煩。但是,即使作為十分愛惜他的老師,也不能全部給他點破,那樣將毀滅猴子的一切夢想,只能寄希望於他的悟性,看他能不能在今後殘酷的鬥爭中成熟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