蝥賊

蝥賊

蝥賊是一個漢語詞語,

拼音:máo zéi

意思是食禾稼的兩種害蟲,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國家的壞人或災異。

出自等《左傳·成公十三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蝥賊
  • 注音:máo zéi
  • 釋義:.食禾稼的兩種害蟲
  • 出處:等《左傳·成公十三年》
詞目,拼音,出處與詳解,

詞目

蝥賊

拼音

máo zéi

出處與詳解

食禾稼的兩種害蟲。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國家的壞人或災異。
1、《左傳·成公十三年》:“帥我蝥賊,以來盪搖我邊疆。我是以有 令狐 之役。” 杜預 註:“蝥賊,食禾稼蟲名。謂 秦 納 公子雍 。”
2、《後漢書·明帝紀》:“有司其勉順時氣,勸督農桑,去其螟蜮,以及蝥賊。” 李賢 注引《爾雅》:“食苗心曰螟,食節曰賊,食根曰蝥。”
3、唐 杜甫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詩:“必若救瘡痍,先應去蝥賊。”
4、梁啓超 《新民說·論公德》:“苟放棄責任者,無論其私德上為善人為惡人,而皆為羣與國之蝥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