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螈

蜥螈

蜥螈(seymouria)是產於北美下二疊統上部的一種小型四足類。最早的蜥螈形類出現在石炭紀。蜥螈頭骨及牙齒特徵與兩棲類相似,但又具有很多爬行類的特徵。脊椎的神經弧寬大,間椎體退化,肩帶中的間鎖骨有一個長的中央骨幹,腸骨擴張,具有兩個薦椎,趾骨排列特徵也與早期爬行類相似。由於形態上的這些進步性,故蜥螈被認為是兩棲動物向爬行動物過渡的中間類型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蜥螈
  • 拉丁學名:seymouria
  • 別稱:西蒙龍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四足總綱
  • :石炭蜥目
  • 亞目西蒙螈亞目
  • :西蒙螈科
  • :蜥螈屬
  • 分布區域:美國德克薩斯州西蒙城
物種起源,基本簡介,物種特徵,爬行動物特徵,兩棲動物特徵,

物種起源

二迭紀前期地層中發現的小四腳動物。身體結構介於爬行類和兩棲類之間。頭骨與迷齒類型兩棲類的楔椎目(Embolotmeri)類似,在高的頭骨後部有調節鼓膜的耳突起。組成頭骨的各骨也同迷齒類一樣,有枕顆一個,在上頜骨表面和下頜骨周邊具有迷齒類類型的齒,但是頭骨以外的椎骨、肩胛骨、腸骨、上腕骨、指骨等很多類似原始爬行類的特徵。
如認為蜥螈是爬行類的直接祖先,其出現的時代又過晚,因此把它看做是與爬行類由共同祖先平行派生出來的。它是屬於兩棲類還是爬行類,可根據卵的性質和產卵的地方是陸地還是水中來確定,但認為是兩棲類的見解更為有力。蜥螈屬是因化石產地(美國Texas州Seymour地方的北部)而得名。蜥螈身體上的骨骼(解剖學上稱為頭後骨骼)卻表現出了一系列與早期的爬行動物相像的進步特徵。例如,它的脊椎骨的構成和形狀、連線前肢與脊柱的肩帶中的鎖間骨以及肱骨都與爬行動物相似;腸骨比兩棲動物的擴大了很多;薦椎骨有兩個,與兩棲動物只有一個不同。它的踝部雖然還是兩棲動物類型的,但是趾骨的排列卻與早期的爬行動物相似:大拇指和大腳趾都有兩節指(趾)節骨,第二指(趾)有三節指(趾)節骨,第三指(趾)有四節指(趾)節骨,第四指(趾)有五節指(趾)節骨,小指骨有三節指節骨,小腳趾有四節趾節骨。這種指(趾)節骨的排列形式是原始的爬行動物的典型指(趾)式,可以以數字表示為2—3—4—5—3
蜥螈

基本簡介

蜥螈生活在距今2億5000萬年的二疊紀,身長約1米,屬迷齒類。它的腳趾的骨骼結構、脊椎骨的特徵與爬行動物非常像.有人認為它是爬行動物,但它同時具有兩棲動物的一些特徵——顱骨大而硬,長著有迷宮結構的牙齒,脖子不明顯,身體的兩側有側線管。蜥螈是處於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兩者之間的中間類型,但它不是爬行動物的祖先。
蜥螈(Seymouria)又稱西蒙龍。因采自美國德克薩斯州西蒙(Seymour)城的二疊紀早期地層。是一類結構上介於兩棲類和爬行類之間的小型(不足2尺長)四足動物。頭骨結構很像堅頭類,頸特別短,肩帶緊貼於頭骨之後,脊柱分區不明顯,具有迷齒和耳缺等,這些都與古兩棲類相似;但頭骨具單個枕骨髁,前後肢均為五趾(不似兩棲類的前肢為四趾),各趾的骨節數也比兩棲類多,腰帶與四肢骨均較粗壯,更適於陸地爬行,這些特點又與爬行類相似。不過,蜥螈出現的時間晚於真正的爬行動物,所以不可能是爬行動物的直接祖先。
蜥螈蜥螈
蜥螈是生活在二疊紀早期的小型四足動物,它所在的地質時代較晚,作為爬行類的祖先就該更早些,但它的結構則可肯定是介於爬行類和兩棲類之間的,蜥螈的頭骨上還保留有兩棲類的特徵,例如,有上顳骨和間顳骨,有明顯的耳缺,上下頜的邊緣有迷齒類的尖銳的牙齒,另一方面,蜥螈的頭後骨胳,卻具有許多爬行類的特徵,例如,脊椎的側椎體已經增大,間鎖骨已經出現一對長柄,兩個薦椎,趾骨的排列方式也和爬行動物一樣。
蜥螈很象一種叫做石炭蜥的迷齒類兩棲動物。例如,它的頭骨頂部是完全蓋著的,迷齒類頭骨的全部骨片都仍然保留著;在上下頜的邊緣上也長著迷齒類那樣的尖銳牙齒,特別是齶骨上還有一些迷齒類那種典型的大牙齒;而且,它那連線頭骨與頸椎的枕髁也像石炭蜥一樣只有一個。

物種特徵

爬行動物特徵

蜥螈身體上的骨骼(解剖學上稱為頭後骨骼)卻表現出了一系列與早期的爬行動物相像的進步特徵。例如,它的脊椎骨的構成和形狀、連線前肢與脊柱的肩帶中的鎖間骨以及肱骨都與爬行動物相似;腸骨比兩棲動物的擴大了很多;薦椎骨有兩個,與兩棲動物只有一個不同。它的踝部雖然還是兩棲動物類型的,但是趾骨的排列卻與早期的爬行動物相似:大拇指和大腳趾都有兩節指(趾)節骨,第二指(趾)有三節指(趾)節骨,第三指(趾)有四節指(趾)節骨,第四指(趾)有五節指(趾)節骨,小指骨有三節指節骨,小腳趾有四節趾節骨。這種指(趾)節骨的排列形式是原始的爬行動物的典型指(趾)式,可以以數字表示為2—3—4—5—3。
蜥螈蜥螈
那么,蜥螈究竟是兩棲動物還是爬行動物呢?這一問題的最好答案顯然取決於蜥螈是像現代爬行動物那樣在陸地上產羊膜卵還是像現代兩棲動物那樣回到水中去產卵。遺憾的是,古生物學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給我們提供有關這一問題的線索。但是,古生物學家懷特博士曾經對蜥螈作過詳細的研究,發現許多化石材料顯示蜥螈有兩性二態的特徵——一些個體的尾椎骨下面突出的第一個脈弓距離腰帶後方甚遠,而另外一些個體的相應脈弓則距離腰帶後方較近。據此推測,那些脈弓與腰帶後緣距離遠的個體表明脈弓與腰帶後緣之間肯定存在一個相當大的裂口,這樣的個體代表雌性,大的裂口正體現了對於大的羊膜卵通過泄殖腔通道的適應。如果把這種推測聯繫著頭後骨骼的種種爬行動物特徵來分析,蜥螈就應該屬於爬行動物無疑。
蜥螈蜥螈
新註:百科另一詞條“石炭螈目”目前版本中提及蜥螈的蝌蚪態被發現,因此證實是兩棲動物。

兩棲動物特徵

但是,從頭骨與牙齒的特徵來看,確實又不能把蜥螈與兩棲動物完全割離開來。而且,一些與蜥螈相近似的屬還保留了一些更加明顯的兩棲動物特徵,例如,歐洲發現的圓盤蜥的幼體依然用鰓呼吸。
然而,正是這種似乎是相互矛盾的證據說明了動物進化的真諦。即使是一個物種的進化,也並不是在所有方面平均一致地發展的。一種動物可能在一些特徵上是進步的,但是在另外一些特徵上卻是原始的,這種情況被稱為“鑲嵌進化”。蜥螈的這種鑲嵌進化特點正表明了它們是介於兩棲動物與爬行動物之間的奇妙的中間類型。因此,更有把握地推測,爬行動物起源於蜥螈或是類似於蜥螈那樣的兩棲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