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獾屬

蜜獾屬

蜜獾(學名:Mellivora capensis)是鼬科蜜獾屬下唯一一種動物,分布於非洲、西亞及南亞。它們以“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被收錄在金氏世界紀錄大全中數年之久。蜜獾淺居在各種類型地帶,包括雨林、開闊的草原和水邊,一般在黃昏和夜晚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蜜獾屬
  • 拉丁學名: Mellivora capens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食肉目
  • 亞目:裂腳亞目
  • 鼬科
  • 亞科蜜獾亞科
  • :蜜獾屬
蜜獾,簡介,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生長繁殖,共生關係,保護級別,養殖方法,

蜜獾

蜜獾(學名:Mellivora capensis)是鼬科蜜獾屬下唯一一種動物,分布於非洲、西亞及南亞。它們以“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被收錄在金氏世界紀錄大全中數年之久。蜜獾淺居在各種類型地帶,包括雨林、開闊的草原和水邊,一般在黃昏和夜晚活動,常單獨或成對出來,白天在蜜獾地洞中休息。蜜獾可稱為雜食性動物,各種食物都吃,包括小型哺乳動物、鳥、爬蟲、螞蟻、腐肉、野果、漿果、堅果等,甚至也吃眼鏡蛇和蒙巴蛇一類的毒蛇。
中文名稱: 蜜獾
外文名稱: Honey Badger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哺乳綱
目:食肉目
科:鼬科
亞科:蜜獾亞科
屬: 蜜獾屬
種: 蜜獾
拉丁學名: Mellivora capensis
命名時間: Schreber, 1776

簡介

蜜獾淺居在各種類型地帶——雨林、開闊的草原以至於水邊,要在黃昏和夜晚活動,常單獨或成對出來。白天在地洞中休息。蜜獾可稱為雜食性動物,各種食物都吃,包括小哺乳動物、鳥、爬蟲、螞蟻、腐肉、野果、漿果、堅果等。甚至連眼鏡蛇和蒙巴蛇一類的毒蛇也吃。
不過它最喜歡吃的是蜂蜜。它與黑喉響密鴷(Indicator indicator)結成了十分有趣的“夥伴”關係。響蜜鴷一見到蜜獾就會不停地嗚叫以吸引蜜獾的注意力,蜜獾循著響蜜鴷的叫聲跟著它走,同時也發出一系列的回應聲。蜜獾用其強壯有力的爪子扒開蜂窩吃蜜,而響蜜鴷亦可分享一餐佳肴,因為響密鴷自己是破不開蜂窩的蜜獾因為它的夥伴——聰明的蜜源嚮導而聞名。鳥呼喚蜜獾跟隨著自己,把蜜獾帶到蜜蜂的家。它依靠這哺乳動物強壯的爪子,擊破它先前發現的蜂巢。這種奇怪的夥伴關係還有待於科學的論證。但是這些人不僅親眼目睹了這種合作,而且他們也很規律地跟從鳥兒的引導。鳥兒飛來飛去召喚著采蜜人,把他們引導到幾公里以外的一個蜂巢去。研究表明,這種鳥知道方圓250平方公里內的每一個蜂巢的位置。采蜜人依靠鳥維持生活,每次總是留下一些蜂巢作為回報。對於蜜獾來說——它的祖先也許早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已經和鳥兒建立起了這種關係。

外形特徵

蜜獾背部為灰色。它的皮毛鬆弛而且非常粗糙,體型和獾的體型相當,蜜獾身體厚實,頭部寬闊,眼睛小,外觀看不出耳朵,有個外觀平鈍的鼻子。體長約60至102厘米,另加尾長約16至30厘米,高約23至30厘米。雄雌間的體型差異甚大,雄性的體重有時是雌性的二倍。

分布範圍

蜜獾的分布範圍很廣,非洲、亞洲西南部、阿拉伯、直到前蘇聯。蜜獾曾廣泛分布於澳大利亞,現僅見於塔斯馬尼亞省。身長525-800毫米,尾長230-300毫米,體重4.1-11.8千克。毛色深褐或灰色,喉部及臀部具有白色塊斑,吻為淺粉色。體形與鼬科動物相近。腹部生有育兒袋。出沒於灌木與高草生境中,晝伏夜出。行走時總在不停地嗅地面,似乎在尋找食物。食性以肉食為主,吃昆蟲、蛇和鼠類等,偶爾也吃些植物。是單配製的動物。每年3月份開始繁殖。妊娠31天后,可產下2-4個重0.18-0.29克的幼仔。幼仔在育兒袋中生活3個月後才放開吸吮的乳頭;105天后離開育兒袋,但整個哺乳期達8個月。母獸2歲性成熟。動物園飼養的個體,壽命為8年零2個月。 獾常以路邊、曠野里的動物屍體為食。它們胃口好得很,從不挑肥揀瘦,有什麼就吃什麼。貪吃,從不滿足:蜜獾可以在30分鐘之內吃下差不多相當於自己體重40%的食物,從不放過任何一個美餐的機會。它們也常常在農田附近遊蕩,因為那裡常會發現腐肉。一般情況下,蜜獾有機會就吃,從不滿足。·手指柔軟、有韌性,可以做出一些令人目瞪口呆的高難度動作:蜜獾長有異常柔軟的大拇指,嘴巴更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威力。張開之後可以形成180度的角!蜜獾少言寡語,羞澀怕人。它們一般等到夜裡大家都睡了才外出覓食,而且都是獨來獨往。蜜獾安分守己,不願招惹是非,會儘量避免與其他動物發生衝突。它們以腐肉為食,偶爾也會大吼一聲,去攻擊年幼或受傷的動物,嘗嘗鮮物。世界上哺乳動物中最兇猛的咬人動物是什麼?答案不是老虎、獅子,而是看似溫順、可愛的肉食有袋類動物蜜獾。這是科學家首次估計肉食哺乳動物的咬人的力量。澳大利亞科學家分析了39類滅絕和倖存肉食哺乳動物的犬齒,且考慮到動物撕咬力量和其身體大小的相對關係。結果發現,常常被人們所低估的蜜獾是現在活著的撕咬力量最大的哺乳動物。事實上,一隻6公斤重的蜜獾能夠殺死30公斤重的袋熊。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科學家們還得出一個相似的結論,3萬年前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袋獅是已經滅絕的肉食動物中撕咬力量最大的,高達100公斤。袋獅的撕咬能力是現在活著、身體大小一樣的獅子的三倍。另外,胎生哺乳動物,如非洲獵犬、美洲虎和雲豹的撕咬能力非同尋常。之前有研究稱,肉食哺乳動物的腦量越小就留給咀嚼肌更多空間,令其撕咬力量更大。因此,腦量越小的肉食哺乳動物的撕咬能力越大的說法就被一些科學家提出。科學家發現,胎生肉食哺乳動物的腦量平均是有袋類的2.5倍。

生活習性

蜜獾通常在非洲亞洲的南部和西部出現。金氏世界紀錄把它命名為“最大膽的動物”。這種動物表面看起來很可愛,實際上幾乎會攻擊所有東西,它很聰明能夠知道敵人的弱點。例如,當面對的是一個男人它會攻擊他的睪丸。它也是為數不多的使用工具的一種動物,例如用原木作為梯子。蜜獾喜歡蜂蜜,它們會不顧自身的安危直接衝進蜂箱—這往往不幸的導致其死亡。蜜獾能殺死鱷魚,而且它是非常有效的蛇殺手。它只需要15分鐘就可以吃掉5尺的蛇。這些動物的兇猛在自然界眾所周知的,甚至沒有哪只豹或獅子可以殺死它們。
蜜獾對蛇毒有很強的抵抗力,是世界上少有的對蛇毒有抵抗力的動物之一。對待異類性格兇猛、好鬥。性格勇敢,堅毅,頑強。捕獵效率很高,與其它掠食動物不同的地方在於蜜獾總是不停的捕食以滿足自己不斷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其他的掠食動物往往在捕食一次之後進行休息。
一隻雄性蜜獾每小時能輕輕鬆鬆地奔跑9.6公里,它的活動範圍超過200平方英里甚至更大。
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蜜獾白天也覓食,善於挖洞,蜜獾有力的武器不是它的爪子和牙齒,是它的兇猛,幾乎什麼都不怕,非洲豹捉到它要用1小時才能將它制服,因為它的皮毛光滑韌性強,很難傷到體內,蜜獾同類有自殘現象,尤其對幼崽,只有一半幼崽能長到成年。蜜獾的獵物約有60種,從小昆蟲到小兔子,它們都能吃。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一隻大蜜獾可以在半小時內吞下一條2米長的大蟒蛇,即使是有毒的南非眼鏡蛇和蝰蛇,蜜獾也能不費太大力氣就得手。蜜獾似乎對最毒的毒蛇都有很強的抵抗力,就算毒蛇能咬到蜜獾也沒什麼用,它仍然會被蜜獾吃掉。直到現在,科學家還沒有破解蜜獾不怕毒蛇的秘密。不過蜜獾也並不是所向無敵,他們常常死在獅子和獵豹的手上。蜜獾主要生活在北極邊緣及亞北極地區的叢林之中,我國的東北有時也能看到它們的足跡。大概是因為它們既有狼一樣的殘忍,又有獾一樣的體形,因此而得名。實際上,蜜獾屬於鼬鼠家族,而且是該家族中最大的動物,身長可達1米,重達25公斤,以棕色為主,遠遠望去,很像一頭小小的棕熊。蜜獾是一種喜歡獨來獨往的動物,只有到發情期才肯聚在一起。它們活動的範圍很大,母獾的領地可達50~300平方公里,公獾更大,甚至可達1000平方公里以上,往往覆蓋了好幾個母獾的領地。母獾對自己的領地防守得很嚴,特別是在發情期及餵養幼仔的時候就更是如此,對於任何膽敢來犯的母獾都會給以堅決的回擊,嚴防第三者插足。但對於前來求婚的公獾又另當別論,因為這正是它求之不得的。蜜獾的妊娠期很長,約120天左右,然後產下一窩幼仔,一般為1~3隻,有時多達4隻,兩年後成熟,開始繁殖。蜜獾食性很雜,鳥蛋、小鳥、旅鼠甚至秋天的漿果都吃,但其主要食物是馴鹿,特別是在冬天,當馴鹿群從北極草原回到邊緣叢林的時候,它們就會大開殺戒,跟在獵物後面窮追不捨。由於它的腿短,腳大,所以在厚厚的積雪上奔跑起來比腿長而蹄小的馴鹿容易得多。據計算,它們踩在雪上的壓強只有馴鹿的1/10,所以得心應手,很容易捕到獵物。一旦捕到馴鹿,便會很快將它肢解,一部分當場吃掉,其餘則分幾個地方埋藏起來,以備在漫長的冬季找不到食物時再扒出來享用。有時當尋找食物特別困難時,它們也會飢不擇食,靠狗熊或狼群的剩湯殘羹甚至腐屍充飢,因而得一別名即“貪吃的傢伙”。實際上它們只不過是為了生存而必須吃飽肚皮而已。愛斯基摩人視蜜獾的毛皮為寶物,因為這種毛皮即使在氣溫非常低的情況下,遇到嘴裡哈出來的蒸氣也不會結冰,仍能保持柔軟乾燥。這對在戶外活動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臉周圍的皮毛結起冰來,就會很容易把臉部凍傷。蜜獾在中國僅見於大興安嶺森林,是一種不知疲倦地到處遊蕩的食肉獸,晝夜能跑三、四十公里,更以貪食知名。雖然經常吃其他野獸吃剩的屍體,但也會襲擊比自己大得多的動物。

生長繁殖

雌性蜜獾要比雄性蜜獾小一些,它們為了覓食和哺育後代,活動範圍也超過50平方英里。一隻母蜜獾每三五天就要叼著自己兩個月大的孩子,疾奔1英里多去尋找新的洞穴。一旦幼獸能夠自己行走,母蜜獾和孩子就會分開在不同洞穴居住,以此來降低被捕食者發現的幾率和尋找更多的食物。

共生關係

蜜獾最喜歡吃的是蜂蜜。它與黑喉響蜜鴷(Indicator indicator)結成了十分有趣的“夥伴”關係。響蜜鴷一見到蜜獾就會不停地嗚叫以吸引蜜獾的注意力,蜜獾循著響蜜鴷的叫聲跟著它走,同時也發出一系列的回應聲。蜜獾用其強壯有力的爪子扒開蜂窩吃蜜,而響蜜鴷亦可分享一餐佳肴,因為響蜜鴷自己是破不開蜂窩的。蜜獾因為它的共生夥伴,聰明的響蜜鴷作為蜜源嚮導而聞名。響蜜鴷呼喚蜜獾跟隨著自己,把蜜獾帶到蜜蜂的家。響蜜鴷依靠這位哺乳動物強壯的爪子,擊破它先前發現的蜂巢。這 種奇怪的夥伴關係還有待於科學的論證。因為采蜜人親眼目睹了這種合作,他們也很規律地跟從響蜜鴷的引導,在鳥兒飛來飛去的召喚下,人們被引導到幾公里以外的蜂巢去。研究表明,響蜜鴷知道方圓250平方公里內的每一個蜂巢的位置。采蜜人依靠響蜜鴷維持生活,每次總是留下一些蜂巢作為回報。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哺乳綱紅色名錄。

養殖方法

蜜獾的人工養殖方法簡單,投資少,成本低,效益高,是發展前景廣闊的一種養殖業。為此,現將蜜獾的人工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圈舍建造
在環境較僻靜的地方,建一個15~20平方米的園地,周圍用石頭或磚砌壘2米左右高的圍牆。裡面用石頭做成假山,假山周圍砌壘些洞穴,洞穴的上面要嚴密,以防漏雨水。洞內放些柔軟的乾草或乾樹葉等。園地面積的大小、假山的大小及洞穴個數的多少,要根據飼養蜜獾的數量而定。
配種繁殖
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母蜜獾在1歲左右,公蜜獾在1.5歲左右即達到性成熟。公、母之間即開始有性衝動行為。蜜獾每年只繁殖1次,一般在8月初至9月底開始交配。公、母性交後,其胚泡滯育期較長,受精卵2~3個月內不著床,在子宮內處於游離狀態,受精卵著床後即開始發育。一般到第二年的4~5月份產仔。其妊娠期230天左右,每胎產仔3~4隻。仔蜜獾35日齡左右睜開眼睛。經過5~6個月的生長發育,到秋末冬初時,邊蜜獾基本長大。
飼養與管理
蜜獾是雜食動物,其飼料來源非常廣泛。植物性飼料有:花生、大豆、玉米、高粱、穀子、瓜乾、各種薯類、瓜果、蔬菜類等。動物性飼料有:各種畜禽肉、畜禽內臟、青蛙、鼠類、昆蟲類等。在套用時,植物性飼料和動物性飼料最好配合起來飼餵。在蜜獾的非配種期要以碳水化合物飼料為主,適當搭配些蛋白質飼料即可。但在入冬前要增加蛋白質飼料的數量,使蜜獾達到較好的肥度,以利其安全越冬。當蜜獾進入配種期,由於母蜜獾、公蜜獾性慾衝動,性交次數較多,消耗體力較大,這時其飼料質量也應適當提高。日糧中蛋白質飼料應占到40%左右,碳水化合物飼料應占50%左右,蔬菜類應占10%左右。還應補充一點麥芽、酵母、維生素之類。母蜜獾進入妊娠期後,營養質量更應提高,蛋白質飼料應增加到50%左右,而且還要做到新鮮和多樣化,以保證胎兒在體內的生長發育和母蜜獾的身體健康。對幼蜜獾的飼養:當仔蜜獾長到80日齡以後,就可斷奶分窩飼養。  4、蜜獾的日常管理:一是投料要新鮮無污物;二是經常打掃飼養場地,保持乾燥衛生;三是對飼養場地要保持安靜,防止參觀和生人進入。同時還要防止家狗和野貓的侵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