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篇

《蜀道難》即古代樂府《雜曲歌辭》。開頭兩句起筆陡然,入手便寫渴飲貪泉,不懷千金的氣概。隨後寫遊覽山水,風掃緇塵。這既沒有波濤萬頃的壯闊場面,也不見澄靜如練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國語語裡,詩人卻道出了與之相似相通的人間社會的某種哲理。這正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由於激憤不平而一瀉無餘的心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蜀道難》篇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古體詩
  • 作者:佚名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

作品原文

蜀道古來難⑴,遙如青天不可攀。 登高入海一聲笑,五嶽歸來不見山。
山高我輩徒盤桓,盤桓鬱悒多苦顏⑵。
海風吹落雲中月,奔流朝東逝百川。
我願化為凌霄鶴,乘風徘徊上九天。
奈何時哉不我與,天乎天乎復棄我去。
感此不能言,悲歌起長嘆。

  
君不見買臣非是蓬蒿人⑶,韓信終得入青雲⑷。
吾觀二豪始寒微,左右相薄碗生塵。
除道當日何必笑,千金一贈謝漂恩。
蜀道古來難,勸君莫惜千回醉。
世事由來如浮雲,何用榮華與富貴。
不見魏武銅雀台⑸,黃昏烏飛不勝悲。
悲來撫膺欲斷腸,天涯路遠蜀道長。
愁聽山河風吹雨,曉看晨日掛扶桑⑹。
君不見百鍊鐵成鋼,花含春風自然香。
請看鴻鵠待一飛,天空萬里任翱翔。

作品注釋

⑴蜀道:蜀道,即蜀地的道路。蜀地被群山環繞,古時交通不便,道路難以行走。因此蜀道常成為難以行走的代名詞,唐代詩仙李白曾作《蜀道難》一詩,具言蜀道之艱難。
⑵鬱悒:讀音 yù yì ,憂愁;苦悶。心鬱邑余侘傺兮。——《楚辭·九章·惜誦》
⑶ 買臣:朱買臣會稽吳人。生年不詳,卒於漢武帝元鼎二年,年約六十餘歲。
⑷韓信:信(約前231-前196),西漢開國功臣,齊王、楚王上大將軍,後貶為淮陰侯。公元前三世紀世界上最傑出的大軍事家、大戰略家。
銅雀台:銅雀台位於河北臨漳縣境內,距縣城18公里。這裡古稱鄴,古鄴城始建於春秋齊桓公時,在三國時期,曹操擊敗袁紹後營建鄴都,修建了銅雀、金虎、冰井三台。
⑹扶桑:扶桑是中國名花,在華南栽培很為普遍。花期長,幾乎終年不絕,花大色艷,開花量多。加之管理簡便,除亞熱帶地區園林綠化上盛行採用外,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區,為重要的溫室和室內花卉。同時也可供藥用。扶桑一詞在現代也指日本,但在中國神話及史籍中所指目前還存在爭議。

作品鑑賞

接下三句,詩人轉向自己的心態剖白。借用浮雲、黃鶴、月光來比喻人生的不安定,前途的迷茫性和歲月的流逝。他並沒有直面人間的不平而去歌呼吶喊,就連藉以傾吐心中悲憤的《行路難》歌聲,這裡詩人有意迴避了正面訴說自己的悲哀和苦悶。這口吻,這筆調,反倒愈加透露出那深沉濃重的愁苦悲憤的情感,這就造成了一種含蓄不露,蘊藉深厚的藝術效果。
最後五句,一起呵成,筆不加點。把自己的情感發泄的淋漓盡致,雖苦悶抑鬱而不低沉頹廢,格調高昂,表現出詩人豪邁不羈的性格。中唐時期因社會政治和文化特質的變化,已將中唐詩人帶入了一個全新的環境之中。於此環境之中,人們的主觀情思、藝術趣味及審美心態,與盛唐相比,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因而他們的詩歌意境的創造,也產生了與盛唐迥異的特徵。相比於盛唐,此詩則趨向於狹小、內向。安史亂後,社會政治及文化特持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嚴峻、冷酷的現實使中唐詩人陷入極度的苦悶、彷徨之中。可以說,中唐詩歌基本上就是以苦悶、彷徨、哀愁為主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