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性腸梗阻

蛔蟲性腸梗阻是因蛔蟲聚結成團引起腸管機械性的堵塞所致。在非腫瘤性堵塞性腸梗阻中占首位,多為單純性、部分性腸梗阻,因小兒蛔蟲感染率較高,故小兒該病多見。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ascaris  intestinal obstruction
  • 就診科室:外科
  • 多發群體:小兒
  • 常見發病部位:腸
  • 常見病因:蛔蟲騷動、聚集、扭結成團,引起腸腔堵塞
  • 常見症狀:陣發性腹痛、腹脹、噁心、嘔吐,有時吐出或便出蛔蟲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正常情況下,寄生在腸道內的蛔蟲一般不引起梗阻。但在蛔蟲大量繁殖或在人體發生某些生理改變時,如體溫升高、腹瀉、腸功能紊亂、過敏性體質,以及各種刺激引起的腸蠕動增強或服驅蟲藥劑量不足等,可誘發蛔蟲騷動、聚集、扭結成團,引起腸腔堵塞。造成機械性腸堵塞的蛔蟲數量自幾十條至幾千條不等,此外蛔蟲的代謝產物刺激腸壁,使其發生痙攣、梗阻生。

臨床表現

蛔蟲性腸梗阻早期多為部分性。表現為陣發性腹痛、腹脹、噁心、嘔吐,有時吐出或便出蛔蟲等症狀。腹痛多呈絞痛性質。查體時,腹肌緊張不明顯,多數病人在臍周或右下腹摸到條索狀或香腸樣腫塊,指壓有高低不平感或有竄動感,腫塊可有輕度移動,晚期可出現完全性梗阻。梗阻的部位多位於迴腸末端。

檢查

1.周圍血象檢查與糞便檢查
周圍血中的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糞便檢查可檢出糞便中蟲卵;若只有雄蟲寄生,糞便中查不到蟲卵。
2.X線檢查
X線腹平片影像表現為:①梗阻多發生於小腸低位,且以不完全性梗阻為多。②立位腹片有時在液平面上方可見波浪狀或粗顆粒狀不平整,密度不均勻影,呈典型“駝峰”征。③大部分病人的腹片上可見各種蟲體姿態,或成索條狀排列,或蜷曲成團見到大小相似粗顆粒狀蟲體斷面影,形態不斷變化。蟲體5~6mm粗,如蟲體吞氣可見蟲體內有線形或點狀氣影如蟲體吞鋇,待病人腸內鋇排盡後,則可見許多線形或點狀鋇影。④蟲團在腸管內也可引起痙攣,蠕動紊亂導致腸扭轉,甚至發展至絞窄、壞死。⑤嵌頓在回盲瓣內的蛔蟲,由於回盲瓣痙攣,蛔蟲難以通過,臨床表現劇烈痙攣痛,X線下可見成束蛔蟲被嵌於回盲瓣。⑥如腸壞死穿孔可在周圍氣腹或膿腫氣腔內見到蜷曲蛔蟲影。
3.B超檢查
聲像顯示:①梗阻以上腸管擴張,管腔增寬,腔內液體、氣體積存,多個完全充以液體的擴張腸管形成多囊樣表現,液體在腸管內流動,反流活躍。嚴重梗阻者腸間隙有液體滲出。②腸管內可見蛔蟲影像,單條蛔蟲呈條帶狀強回聲可見其在管腔中活動,多條蛔蟲常聚合成團利用B超診斷腸梗阻,可由不同的聲影得到辨認,如能與X線檢查互補則效果更加理想。

診斷

1.病史
患兒常有蛔蟲感染史,如肛門排蟲史或嘔蟲史等。
2.臨床表現
臍周陣發性腹痛和嘔吐。查體腹脹不明顯,也無明顯肌緊張,但腹部可於臍周或右下腹捫及條索狀的團塊,包塊可有變形、可以移動,表面有高低不平感或有竄動感;腸鳴音可正常或亢進。晚期可有完全性腸梗阻症狀和體徵。
3.輔助檢查
腹部X線平片上可看到腸腔內成團的蟲體陰影,因此診斷並不困難。

併發症

蛔蟲堵塞時間過長,少數病人可發生腸壁缺血、壞死、穿孔等,以致大量蛔蟲進入腹腔導致各種併發症的發生。

治療

蛔蟲性腸梗阻大多數可經非手術治療而治癒。
1.非手術治療
(1)禁食、持續胃腸減壓、解痙止痛、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
(2)口服酸性物 病情輕微、全身狀況好的患者,可服複方乙醯水楊酸(APC)、維生素C,或口服食用醋。
(3)藥物驅蟲 目前多使用複方甲苯達唑(甲苯咪唑)、阿苯達唑(腸蟲清)等藥效果較滿意。但也有人主張在梗阻未緩解前應慎用驅蟲劑,否則會加重梗阻或容易出現併發症的可能。
(4)中醫中藥 服用通里攻下的中藥,如姜蜜湯、烏梅湯等,亦可採用針灸、按摩等使蛔蟲團塊散開。
(5)口服油劑 口服豆油、花生油、花椒麻油等植物油。
(6)灌腸 用溫鹽水或大承氣湯滴肛或灌腸,亦能取得一定的療效。採用空氣或氧氣灌腸可改變蛔蟲生活環境,使蛔蟲麻痹而排出體外,但腸潰瘍、腸穿孔及老年體弱患者禁用。
2.手術治療
若經非手術治療後病情不見好轉或反而加重,即應手術治療。手術時應先試用手法擠壓、鬆散蛔蟲團,並將其擠入大腸內,日後再行驅蟲治療。若失敗,則應行腸管切開取蟲。若有腸管壞死,則需行腸切除術;腹腔感染輕者,可不做腹腔沖洗,感染重的則要徹底沖洗。病灶處理徹底時可不做腹腔引流。

預後

積極的早期治療,本病預後良好。

預防

應採取綜合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進行普查普治。感染率超過70%的地區可集體治療,降低土地的蟲卵密度以減少傳播機會。加強糞便管理,改變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不吃生菜或未洗淨的甘薯、胡蘿蔔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