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貝

蚌貝,是商周時代(公元前16~8世紀)隨經濟貿易發展,為彌補自然貨貝流通不足而仿製的石貝、玉貝、骨貝、蚌、及陶貝等,同稱仿貝,系分別用白滑石、玉石、獸骨及蚌殼等刻制而成。

概述,歷史年代,面值,鑄造背景,收藏價值,

概述

形態大抵仿自然海貝,大多背磨一至二隻穿孔,其交換價值約等於或稍低於天然海貝。至春秋貝貨趨向頹勢時,仿貝即逐漸喪失貨幣功能而變成一般裝飾品,許多作殉葬用。但邊陲地區如雲南等地少數民族,曾沿用至元、明時代。

歷史年代

新石器時代直至戰國。

面值

貝以“朋”為單位,十貝一朋,一直沿用到戰國。

鑄造背景

圓形蚌貝是用蚌殼磨製而成的,分中間有孔和無孔兩種。大小不一,厚薄不同,有的還有硃砂的殘餘。硃砂一般塗在外緣,有穿孔的還塗在孔的外圈,無穿孔的則塗在圓心,寓意待考。

收藏價值

30元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