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國博物館

虢國博物館

虢國博物館是建立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周虢國墓地遺址上的一座專題性博物館,占地10萬平方米,是集文物陳列,遺址展示、園林景觀為一體的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景區

虢國博物館擁有5個基本陳列,為《虢國春秋—虢國文化史》、《虢寶擷英-虢國墓地出土文物精華》、《梁姬風韻—虢季夫人墓出土文物》、《車轔馬嘯—虢國車馬坑遺址》和《國君覓蹤—虢季墓遺址》。

虢國墓地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處規模宏大、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時期大型邦國公墓,總面積32.45萬平方米,探明各類遺址800餘處,己發掘的260多座墓葬中出土文物近3萬件。尤其是90 年代發掘的虢季和虢仲兩君大墓。因出止文物數量多,價值高和墓主人級別高,分別被評為1990年、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觀之—。2001年4月,虢國墓地遺址被評為“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虢國博物館
  • 類別:專題性遺址博物館
  • 地點:河南省三門峽市區北部上村嶺
  • 竣工時間:2000年10月1日
  • 開放時間:4-10月 9:00-18:00;11-次年3月 9:00-17:30
  • 館藏精品:龍紋白玉壁,五璜組玉佩
  • 占地面積:約148畝
  • 博物館級別:國家二級博物館
  • 景區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所屬城市:河南省三門峽市
  • 所屬國家:中國
  • 門票價格:40元/人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發展歷史,建築布局,展廳介紹,虢國春秋,虢寶擷英,梁姬風韻,車轔馬蕭,國君覓蹤,館藏精品,銅方彝,“昶伯”匜,陽燧,相關著作,所獲榮譽,實用信息,交通信息,

發展歷史

虢國博物館是在虢國墓地基礎上建立的一座遺址博物館。虢國是西周時期—一個重要的姬姓封國,開國之君為周文王的弟弟虢叔。虢回原分封在寶雞附近地區,西周晚期,東遷到三門峽一帶,建都上陽(今三門峽市區李家窯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貴族墓地位於三門峽市區上村嶺上,公元前655年,被晉國採用“假虞滅虢”之計所滅。
虢國博物館
20世紀50年代,為配合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中國科學院和文化部聯合組成了“黃河水庫考古工作隊”,由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夏鼐和安志敏先生帶隊,對三門峽庫區上村嶺北部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從此,拉開了虢國墓地發掘和研究的序幕。
1956年,在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時被發現以來,先後經過四次鑽探和兩次大規模的發掘。己探明各類遺蹟800餘處,發掘清理了252座墓葬、7座車馬坑和3座馬坑,出土文物近3萬件。
1990年初開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對上村嶺北部進行較大規模的考古調查和發掘,找到了虢國墓地的國君中心區域,此區內埋葬著西虢東遷的歷代國君和眾多的高級貴族,以及他們的陪葬車馬坑、祭禮坑等。第二次發掘的2001號虢季墓和2009號虢仲墓曾分別被評為1990年、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又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1996年12月,該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保護和開發利用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三門峽市籌建博物館。
1998年,虢國博物館主體館開工建設,2000年10月,博物館建成開放,定名“虢國博物館”,由原國家文物局張文彬局長題寫館名。
2002年,虢國博物館被確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03年,虢國博物館榮獲第五屆全國十大陳列精品獎;
2004年,虢國博物館被評為河南十佳人文景觀;
2006年,虢國博物館被評為“河南十佳生態景觀”、“河南十大名勝”等。

建築布局

虢國博物館總占地148畝,建築面積6200平方米,展廳面積4000平方米,庫房面積500平方米。按功能分為五個區:門景廣場區、辦公輔助區、文物展示區、遺址墓園區和發展過渡區。
在文物展示區,主要保護和展出部分重點墓葬、車馬坑及出土文物,分虢國春秋、虢寶擷英、車轔馬嘯、梁姬風韻、虢君覓蹤5個展廳。

展廳介紹

虢國博物館的基本陳列《虢國墓地遺址與文物陳列》分為五個陳列:《虢國春秋——虢國簡史陳列》;《虢寶擷英——虢國墓地出土文物陳列》;《梁姬風韻——虢季夫人墓出土文物陳列》;《車轔馬簫——虢國車馬坑遺址陳列》;《虢君覓蹤一一虢季墓遺址陳列》。

虢國春秋

《虢國春秋》展廳約300平方米,通過文字、圖片、沙盤、壁畫、藝術造型等多種陳列形式,向觀眾介紹虢國的由來、虢國都城、虢國疆域、虢國世系及虢國墓地發掘情況。  虢國是西周初年的姬姓封國。其開國國君是周文王之弟,武王的叔父。虢公多在周王朝中作卿士,輔佐周王征伐,參與大事決策,對周王朝的興起、發展和衰落都有重大影響。公元前655年被晉國所滅,著名的"假虞滅虢"、"唇亡齒寒"的典故,就是說的這件事。
虢國原封寶雞,後遷於陝,其疆域大於今三門峽轄區。國都上陽在今市區李家窯一帶,虢國墓地位於今市區上村嶺上。這裡是一處規模宏大、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邦國公墓。它的發現和發掘,拉開了3000年前古虢國之謎的序幕。

虢寶擷英

《虢寶擷英》展出了90年代以來虢國墓地貴族兆域區發掘的兩座國君墓、一座國君夫人墓及一座太子墓等出土的文物精品。它們分為青銅珍品、玉器精華、其它質地文物三部分,美倫的國寶重器爭奇鬥豔,蔚為大觀。尤其是展出的仿生動物玉器製作精美,惟妙惟肖,北溫帶常見的動物物種幾乎全部囊括。玉柄銅芯鐵劍更是聞名中外,把我國的冶鐵歷史向前提前了200年,被譽為“中華第一劍”。
展廳面積1336平方米,展出文物330件(套)。該陳列分為“青銅珍品”、“玉器精華”和“多種工藝”三個單元。該陳列設計新穎,運用燈箱、照片、拓片、沙盤、文物仿製件等多種輔助陳列手段,營造出一種神秘而又富麗的氣氛,特別是光導纖維照明的運用,更使玉器顯得晶瑩柔潤。
“青銅珍品”,主要展出M2009虢仲墓、M2011太子墓、M2006貴族婦人墓中出土的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工具與武器、車馬器。許多青銅器如虢仲盨、虢仲甫、獸叔盨豐白簠、虢碩父篝、太子車斧均鑄有銘文,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玉器精華”分禮玉、佩玉和葬玉。禮玉有璧、琮、璜、圭、璋、戈、戚。展出的佩玉有玉項飾、玉手腕飾、玉耳飾及100餘件動物形玉佩,雕工精細,栩栩如生。葬玉中展出有綴玉面罩、玉晗、玉握。
“多種工藝”展出有虢國墓地出土的鐵器、陶器、玉器、骨器、象牙器等。

梁姬風韻

展廳約200平方米,集中展示虢國國君夫人梁姬墓(M2012)出土的134件精美文物。有作工精細的梁姬罐,有造型優美的鳳鳥紋盉,有瑰麗多彩的五璜組玉佩,晶瑩柔潤的項飾、腕飾和姿態各異玉佩件,以及表明其身份地位的禮器五鼎四簠。另外複製的重棺單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西周貴族的喪葬制度;利用超寫實手法製作的“梁姬梳妝”景觀,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觀眾嘖嘖稱奇。

車轔馬蕭

《車轔馬蕭》——虢國大型車馬軍陣遺址群陳列,該陳列原狀展出了國君虢季、虢季夫人梁姬及太子墓陪葬車馬坑。這三座車馬坑由南向北按行軍佇列擺放,開了以軍陣隨葬的先河,構成了我國以真車真馬隨葬的時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地下車馬軍陣。
車轔馬蕭車轔馬蕭
展廳約1344平方米,這裡按原地、原物、原狀保護,並展出已清理的車馬坑遺蹟。這裡展出了三個車馬坑,分別是為虢國國君陪葬的一號車馬坑,為國君夫人陪葬的二號車馬坑,為虢國太子陪葬的三號車馬坑。
一號車馬坑是我國發現的西周時期最大的,且保存完好的車馬坑,南北長47.6米,東西寬4.16米,坑深1.4米,坑內清理出了13輛車,64匹馬和6隻狗。三座車馬坑緊密相連,形成了中國最大的車馬坑群。 
二號車馬坑,M2012梁姬墓陪葬車馬坑(二號車馬坑),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0.3米,東西殘寬5.02-5.36米,坑深1.6米。坑內共埋有19輛車子,均為木質結構,由西向東分為三排,西排8輛車,中排7輛車,東排僅有4輛車,每輛車下都壓有馬。因博物館展出和對坑內車輛進行保護的需要,車下部分未作清理。若按一輛車配方二馬來推算,此坑內19輛車應埋有38匹馬。
三號車馬坑,M2011太子墓陪葬車馬坑(三號車馬坑),南北長21米,東西寬3.51米,坑深1.5-1.6米,僅清理坑內東測部分車輪遺蹟,有待今後發掘。

國君覓蹤

《國君覓蹤》展廳共占地400平方米,原狀陳列2001號虢季墓及陪葬的三座侍從墓和兩座馬坑。虢季墓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南北長5.3米,寬3.55米,深12米。葬具為木質重棺單槨,外加大型棺罩。墓主人下葬時口中含玉,面部覆蓋綴玉暝目,胸佩七璜組玉佩,雙手握玉,腳趾夾玉,頭北腳南,仰身直肢,雙手置於胸前。由於西周、春秋時期周天子大墓無一被發現,發現的一些諸侯墓多被盜擾,因此該墓是目前發現的西周春秋時期級別最高、保存完整、出土文物最為豐富的陵墓。
該墓的埋葬年代為周宣王執政的晚年, 距今2800年左右。墓中隨葬品極為豐富,達5293件(顆),依質地分為銅、金、玉、石、瑪瑙、料、骨、陶、角、牙、蚌、葦草、皮革、木、竹、麻、絲帛等19大類。這批出土文物不僅數量多、器形高大、造型別致、製作精美,且多為稀有罕見的精品,填補了西周時期考古研究的一些空白,如出土的“中華第一劍”、綴玉瞑目、七璜組玉佩、12件金器構成的黃金帶飾等,因而被評為199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國君覓蹤國君覓蹤
展廳約400平方米,復原陳列虢季墓及其二座貴族陪葬墓、二座馬坑。虢季墓(M2001)南北長5.3米,東西寬3.55米,墓深12米,葬具為重棺單槨阝,外加大型棺罩。墓中隨葬品極為豐富,共出土各類文物3200餘件(套),計有銅、鐵、金、玉、石、陶、竹木、皮革、麻布等9大類。
其中青銅禮器組合較全,實用器多鑄有銘文,記虢季自作用器。樂器中出土一套8件甬編鐘,鑄工精細,保存完整,有長篇銘文,音律準確,是西周樂器中之精品。銅柄鐵劍,由銅、玉、鐵三種材料複合而成,是中國發現最早的人工冶鐵實物,將我國人工冶鐵的歷史提前200多年,堪稱“中華第一鐵劍”。出土的綴玉面罩是目前西周時期墓葬發掘中所發現的結構最為完整,形制規範,工藝考究,且是專門製作的葬玉,是春秋戰國以後金縷玉衣的祖型。在室外的遺址墓園區,對己發掘的和雖已探明尚未發掘的墓葬、車馬坑或祭祀坑,通過綠化、卵石鋪砌、樹立標誌牌等手段,成組地向觀眾展示虢國貴族聚族而葬且昭穆有序的埋葬情景。

館藏精品

虢國博物館主要收藏虢國墓地出土的30000件虢國文物,按質地分有銅、玉、金、鐵、陶、骨、石、竹木、皮革、麻等十餘類。以青銅器、玉器為大宗。食器組合齊全,多鑄有銘文;酒器器形高大、種類繁多;兵器數量眾多,種類齊全;車馬器鑄造精細、美觀實用。虢國墓地出土的玉器,精美絕倫,集西周玉器之大觀,其數量之多,種類之全,技術工藝之精,都是西周罕見的。從質地上看絕大部分為軟玉,分為青玉、青白玉、碧玉等,來自新疆和闐,依用途可分為禮器、佩飾、殮用、棺飾、用具、飾件與其它等七類。從雕刻技法上看有平雕、浮雕、透雕和圓雕,雕琢細膩,藝術精湛。特別是虢國墓地出土的800餘件仿生動物玉雕,姿態多樣,造型優美,線條流暢,生動傳神。

銅方彝

銅方彝酒器,出土於虢國貴族M2009號墓葬,編號為: M 2009:681,四坡式屋頂形蓋,蓋頂有握手,握手頂端有鈕,握手四道棱脊上各飾一虎形,器蓋兩側各有一道龍形扉棱。腹壁垂直。四面、四角各有一扉棱。淺方圈足,圈足的前後兩邊中各有一個橫梯形豁口。蓋中部飾一周波曲紋,腹壁四面中部有一扉棱,棱兩邊各飾一龍紋。蓋緣、腹壁上部與圈足各飾一周S形無目竊曲紋。此器物為盛酒器,或為調和酒、水之器。
銅方彝銅方彝

“昶伯”匜

青銅水器,出土於虢國貴族M2011號墓葬,編號為:M2011:165,該器物直口,方唇,直腹,龍形鋬,窄槽流,底近平,下有四扁足。口下飾變形蟬紋,腹飾瓦壠紋,鋬上飾重環紋,扁足飾獸形紋。底部銘文三行十六字:□伯作□寶匜,其萬□□□□寶□享。此器物為盥洗器,用來盛裝淨水,使用的時候由侍者拿著匜澆水,尊者來洗手,下邊放著盤,用來接洗過手的污水。
“昶伯”匜“昶伯”匜

陽燧

陽燧是古代人們利用太陽光取火的用具,這面陽燧是根據虢國太子墓出土的一件陽燧放大25倍製成的。陽燧背面中心圖案是一對首尾相連的猛虎,四周是龍和鳥的圖案,象徵虢國崇尚武勇的世風。
陽燧陽燧

相關著作

有關研究虢國墓地的學術著作有20世紀五十年代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上村嶺虢國墓地》、199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三門峽虢國墓》(上下卷)、2000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虢國墓地的發現與研究》以及博物館拍攝的《震驚中外的發掘》、《走近古虢文明》電視片。

所獲榮譽

2002年被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03年榮獲第五屆全國十大陳列精品獎;2004年被評為河南十佳人文景觀,並在河南省“商都杯”全省講解員大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暨一個全省“十佳”講解員稱號;2006年被評為“河南十佳生態景觀”、“河南十大名勝”等。

實用信息

  • 場館服務項目
講解服務:國語 、英語講解;
停車服務:停車場位於館大門前,停車便利;
購物服務:售虢國墓地出土文物仿製品為主的各種旅遊紀念品。
  • 參觀優惠政策
未成年人團體(本市)、現役軍人、殘疾軍人、離休人員、新聞記者、旅行社導遊免票;持老年證的老年人、學生、虢(郭)姓半價優惠。
  • 開館時間
夏、春季(4月1日-10月30日):9:00-18:30(17:30停止售票);
秋、冬季(11月1日-3月30日):9:00-17:30(17:00停止售票)
  • 周邊景點
寶塔苑(3A)三門峽大壩函谷關(3A) 、甘山森林公園豫西大峽谷、陝西華山(4A)、山西運城關帝廟、永樂宮、普救寺(4A)、中國死海。

交通信息

火車:隴海線三門峽站或三門峽西下車進入市區;
自駕車:連霍高速從三門峽入口進入市區,大運高速過三門峽黃河大橋進入市區;
公交路線:三門峽火車站乘1路、高速路三門峽入口乘6路、三門峽西火車站乘5路、陝1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