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燈前

虞美人-燈前

【詞牌】虞美人 【詞題】無 【朝代】北宋 【作者】周邦彥 【體裁】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虞美人-燈前
  • 創作年代:北宋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周邦彥
原文,詞牌,格律,作者,賞析,

原文

虞美人
燈前欲去仍留戀,腸斷朱扉遠。未須紅雨洗香腮,待得薔薇花謝便歸來。
舞腰歌板閒時按,一任旁人看。金爐應見舊殘煤,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

詞牌

《虞美人》是著名詞牌之一,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古代詞開始大體以所詠事物為題,配樂歌唱逐漸形成固定曲調,後即開始名為調名即詞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格律

(○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
燈前欲去仍留戀,
◎○◎●○○▲(仄韻)
腸斷朱扉遠。
◎●○○▲(協仄韻)
未須紅雨洗香腮,
◎○◎●●○△(換平韻)
待得薔薇花謝便歸來。
◎●●○◎●●○△(協平韻)
舞腰歌板閒時按,
◎○◎●○○▲(三換仄韻)
一任旁人看。
◎●○○▲(協三仄韻)
金爐應見舊殘煤,
◎○◎●●○△(四換平韻)
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
◎●●○◎●●○△(協四平韻)

作者

周邦彥
(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小調,通過詞中男主人公與自己鐘情的、以歌舞賣笑為生計的風塵女子短暫別離時的諄諄囑語,抒發他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上片寫燈下告別留連不捨的情景,直截了當。首句“燈前欲去仍留戀”可謂明白如話、開門見山,突出兩情相依的“戀”字。接下來“腸斷朱扉遠”是直寫主體的感受:與情人分手令人腸斷,身後那熟悉的紅色門扉越來越遠。下面則是對客體的叮嚀撫慰、柔情似水“未須紅雨洗香腮,待得薔薇花謝、便歸來”:千萬不要為了我終日以淚洗面,待到薔薇凋謝的暮春時分,我就會回到你的身邊來。“紅雨”,指從美人面龐上流下的沾著胭脂紅色的淚水。真是情意纏綿,屈曲宛轉,令人心醉。
下片雖然仍是抒寫多情的男子對戀人的叮嚀,但卻與前不同,這裡充滿著理智的體貼和無可奈何的大度;使人感到在熾烈而深沉的愛戀中,浸透著隱隱的憂傷。進一步深化了人物的性格。“舞腰歌板閒時按,一任傍人看”兩句中,“舞腰”,實指舞時姿態,因跳舞多靠腰身的擺動;“歌板”,又叫檀板或拍板,是歌女用以敲打出節奏以伴歌喉的樂器。這兩句是叮嚀自己的情人:閒暇時你盡可歌舞迎客如舊,任憑公子王孫們來欣賞光顧。人們常說愛情這東西是自私的,任何一個正常的男子都不會讓自己愛戀的人再去取悅他人。何況這個男主人公是這樣地情有獨鐘;也正是因為他深愛自己的戀人,才越是體貼入微考慮到她的地位、職業,他主動解除戀人的顧慮,叮嚀她不要荒廢技藝,須堅信只要兩情相依,何懼暫時的別離和外界的誘惑。這裡體現了最大的氣度、最大的放心。但一切都不是絕對的,尤其是人的感情常常是錯綜複雜的,就在這最大的放心之中,也幽幽地流露出一絲不放心。全詞便在“金爐應見舊殘煤,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這兩個比喻句中結束,把憂傷、擔心之情盡數流瀉出來:應該看到鑲金的爐膛里留下的舊日燒剩的殘煤,棄置一旁再也無人撥弄;千萬不要使我們之間的恩情像爐中木炭,燃時容易,燃過之後就成了一堆冰涼的輕灰。下片中的叮嚀之語、擔心之詞,句句都切合人物的身份,青樓女伎的職業就是迎賓送客、為人表演歌舞技藝;當然其中頗多見利忘情的薄倖之人。痴情的男主人公儘管十分自信愛情不會變色,但是在這依依難捨之際,也不禁焦慮不安、憂心如焚。
此詞深切、細膩、生動、明快。能從生活細節中抓住人物的心態,善於運用比喻,含蓄地反映出主人公內心複雜的感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