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教育學

虛擬教育學,又名虛擬體驗

摘要:虛擬體驗有現實與虛擬的二重性。真實與虛幻、臨近與遙遠在虛擬體驗中戲劇性地得到了整合;虛擬體驗因其“非現實”、“不在場”的特點,使得它超越了在場體驗的各種弊端,表現出相對於真實體驗的諸多優勢。但是,它的虛擬性又很容易導致體驗主體的人格分裂,對青少年身心成長造成嚴重的負面效應。虛擬體驗已經成為網路時代的學校教育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學校教育應對此做出積極的應對策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虛擬教育學
  • 別名:虛擬體驗
  • 特點:現實與虛擬的二重性
  • 背景:計算機的出現
出現背景,虛擬與虛擬體驗的概念,虛擬體現的特點,虛擬體驗的優勢與缺陷,優勢,缺陷,虛擬體驗與學校教育,

出現背景

計算機的出現,促進了社會的信息化進程。而以計算機網路為基礎建構而成的虛擬社會則使人們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生存體驗方式——虛擬體驗。虛擬體驗的存在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存方式,而且給現實的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虛擬與虛擬體驗的概念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對於虛擬的理解在悄悄地發生著變遷。人類通過科技,把社會現實中已經長期存在的或者是還不存在的可能性轉化為計算機語言而實現虛擬的存在。但是虛擬不僅僅是一種科學技術現象,同時還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現象。首先,虛擬在現代社會中逐漸獲得了其合法地位。藉助於計算機的發展,它有了廣闊的發展平台,它是藉助於人類現代科學技術的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其次,虛擬不完全是思維活動。它更多的包括技術層面的運作,計算機技術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再次,把虛擬僅僅歸結為“超越現實的創造性思維活動”是淺薄的,它是一種對社會現實的反映並且是對現實事物的創造性的改造。因此,虛擬不是簡單的對社會現實照鏡子似的“模擬”,在虛擬社會中,虛擬的事物或活動,不僅反映了社會現實,同時,又是對現實的一種超越和重新詮釋。
虛擬在計算機網路中是以數位化方式實現的生存,它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存在。虛擬可以說是一種“無”的存在,同時又是一種不虛的存在。因為人們平時上網聊天、玩網路遊戲的時候,作為體驗者來說,他已經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場景之中了。這種體驗雖然是一種虛擬體驗,但它又的確是人們可以真實感知的,真實與虛幻、臨近與遙遠戲劇性地融合在虛擬體驗中,人們的身心發展變化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從存在形態上講,虛擬本身是建立在“無”的基礎之上的,“虛擬”是通過數位化方式實現的,它是非物理的,非物質的存在。它沒有質料,只有形式,也不具有廣延性,它不屬於“原子”。虛擬的體驗是在計算機網路里建立起來的,並不是建立在社會現實的基礎之上的,但是它又是人的一種社會性活動,這種體驗具有二重性——現實性和虛擬性。
虛擬體驗可以說是在拓展了的人類生存空間一虛擬社會中進行的,但是虛擬社會是一個“沒有空間的地方”。現實空間是物理的,由原子構成的;虛擬社會的空間是以虛擬為基本特徵的,是由時間和空間高度壓縮以後形成的。在這個虛擬的空間裡人們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同現實生活相類似的活動,如人們的交往、遊戲甚至創業等等,在這些活動中,人們獲得了真實的、但又是非現實的體驗。

虛擬體現的特點

虛擬體驗的各種形式都是植根於現代計算機科技發展的基礎上的,與現實體驗相比,虛擬體驗表現出自身所固有的一些特點。
首先,虛擬體驗是虛擬的。它的虛擬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環境基礎是虛擬的。虛擬體驗的產生依賴於計算機軟硬體的合理配置基礎上,它不屬於自然界,只是一連串的數字和符號組成的。第二,虛擬體驗的主體是虛擬的。現實體驗的主體是感性的,生物的人,主體間可以直接感知對方的存在,而虛擬體驗的主體則是虛擬的,“只是一連串的符號,而且這些符號由主體裂變而成,誰都不能直接感知符號以及符號所致的現實主體的存在”。第三,由於主體的虛擬性,主體的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結成的關係也是虛擬的。
其次,虛擬體驗具有不確定性。在現實社會中主體的生存與時間、空間是統一的,主體通過時間和空間的坐標來表明自己的位置,從而使主體的在場變得確定起來。但是在虛擬體驗之中主體的身份和位置就有了不確定性,“從根本上來說它是極其反空間的”。“網路不承認幾何學”。在虛擬社會裡主體並不一定以在場的方式開展工作,在離場的狀態下只要有一台可以聯網的計算機,人們就可以進行虛擬體驗了。比如說在《傳奇》遊戲中,主體可以使自己遊戲中的“主體”(符號或者是賬號)處於“掛機”狀態,並且不會影響“主體”的升級或者是增強力量,在這兒,現實社會中的人可以開著機器。但是自己並沒有在機器旁邊操作機器,虛擬體驗中的“主體”——符號或者說是數字照樣在進行著活動。這樣就導致了主體存在的方位、時間和交往對象帶有了不確定性,同時也使人們之間的交往沒有了地區和國界的限制。
最後,虛擬體驗具有全球性。在現實社會裡人們的各種活動大多是固定在一個地方的,大部分的人在一生的時間裡都不會有太多的機會接觸其他國家的人,人們的活動很少具有全球性,但是隨著電視、電話、計算機網路的普及、以及信息傳播業的大發展,導致了人們的虛擬生存,計算機網路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連線在一起。在網上國界變得模糊起來,同時由於科技方面的因素,在現實社會中強制性的控制手段由於虛擬社會的模糊性而變得軟弱起來。這樣的話,信息的傳播速度明顯的加快,具有了高度的自由性,使主體的體驗活動和信息的獲取都變成了全球性的行為。

虛擬體驗的優勢與缺陷

優勢

在一個由計算機網路構成的社會空間裡,虛擬體驗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新的生存方式。在這裡,虛擬不再意味著虛假、虛幻,相對於現存的一切而言,虛擬是一個“非在”(nowhere),也就是“不在場”(non—presence)。因其不在場,因此它超越了在場體驗的各種弊端,表現出相對於真實體驗的諸多優勢。
第一,虛擬體驗的豐富性有利於人們實現在現實交往中不容易實現的主客體間的價值互補和主客體轉換。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上網主要是為了尋求與現實生活中不一樣的感受。網上的交際脫離了一定的社會現實,沒有現實社會的種種羈絆,具有虛擬性,交流雙方不會產生任何的心理負擔,變得自由而且充滿創意。在網路里,交往的雙方彼此並不知道對方的真實姓名、性別和年齡。在網上的虛擬空間裡,人們獲得了現實社會中無法獲得的感受。這些感受包括:平等感。交往雙方彼此都是作為一組數字而存在,沒有在現實社會中的身份地位的區別和限制,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自由感。在網上你想說什麼一般都是可以說的,沒有現實生活中的種種顧忌,不用擔心會暴露真實的自我,人們沒有了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面具,感到十分的放鬆和自由;角色的可替代感。人們可以嘗試一下在真實生活當中不大可能有條件進行的活動;滿足感。在虛擬空間裡,人們可以通過網路遊戲、網頁製作、FLASH作品創作等形式獲得成就感,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並因此可以獲得一種自我認可。
第二,在虛擬的空間裡人們可以體驗到在現實生活中所沒有的自由、自為、自觀的主體性感受,促進人們主體性因素的發展和鞏固。網路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多元-化的空間和自由表達的場所,在這個虛擬的世界裡,信息不再是由權威人物或者是權威機構通過單項的媒體進行傳播。網路的互動性使人們獲得了充分的自由、自為、自觀的主觀感受。使人們的包容心增強,開始認可多元的價值觀,心智獲得解放,進而產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行為。
第三,虛擬體驗可以發掘一些特定的心理機能,豐富心靈世界,增強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網上討論、語音視頻聊天、網路遊戲以及網上影音資料等,為上網者提供了豐富的發展資源:在網路上,虛擬體驗不僅發展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發展的能力,同時又使人們的一些與生俱來的興奮性情緒因素在虛擬的社會裡得到很好的宣洩。
與現實體驗相比較,虛擬體驗具有更多的自由平等感,具有更多的創造性。它給人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讓精神的創新有了更好的表現舞台。

缺陷

虛擬體驗畢竟帶有非現實性,它的優勢並不能抹殺它的缺陷,甚至可以說,它的優勢的背面恰恰潛藏著它固有的缺陷。
首先,它的虛擬性使人們很容易產生主體分離,易使青少年上網成癮,讓身心受到傷害。青春期正是長身體、發展智力的黃金時期,過多地把精力耗費在電腦螢幕前面,不僅使主體的身體生長受到影響,而且長期處在角色的分離狀態下,很可能使正在逐步形成完善人格的青少年沉湎於理想化的虛擬體驗之中,養成逃避現實、不敢面對現實的消極避世心態。
其次,虛擬體驗的全球性和不確定性使網路信息良莠並存,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會給青少年帶來不良的影響。由於青少年處在知識單一、經驗不足、判斷能力差、性格形成的時期。而網上的信息平台具有開放性,他們在獲取信息的時候變得無拘無束,同時也沒有一定的標準,沒有現實社會中的規章制度的約束;同時網上的許多黃、賭、毒信息在網路信息控制性比較弱的情況下充斥著青少年的視野,很多自制力不是很強的青少年整天沉湎於這些信息之中。長此以往,抹平了他們的求知慾,削弱了他們的情感感知力,誤導了他們的價值觀形成和發展方向。
因此,虛擬體驗是一柄雙刃劍,利用好了可以給人類文明發展帶來強大的動力,利用不好則會導致主體人格的喪失,進而釀成社會的悲劇。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學校教育也面臨著改革,虛擬體驗的出現、普及和發展要求學校教育調整自己的教育理念,要積極地利用好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健康發展。

虛擬體驗與學校教育

從一般意義上來講,學校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會場所,“由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期望他們發生某種變化的活動”。現實社會中學校教育起著培養人才、傳承人類文明、創新文化的功能,人類社會的存在、延續和發展離不開學校教育的發展。在信息化網路化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學校教育也應該做出相應的改變。在現代社會計算機網路本身就是一個虛擬的校園,在信息化的校園,充分共享的數字資源已經成為包括校園人在內的整個社會學習共同體的共有知識財富,包括多媒體、超媒體、人工智慧以及資料庫在內的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路,全新的智慧型化教學系統和教學環境應運而生,先後出現了“虛擬教室”,“數位化圖書館”、“比特書店”、以及“虛擬計算機”等,在校園範圍內把計算機用光纜連線起來,這樣校園的教學科研資源與社會知識資源實現了高度的整合,校園成了完全開放的、超越時空的網路平台和知識中樞。虛擬體驗逐漸在學校教育中占據了主要的角色,青少年在網路活動中充當了主體,據不完全統計網路資源的共享者90%以上的是14-26周歲之間的青少年。所以說,在這個開放平等的網路平台上,學校教育的組織者應該怎樣引導青少年正確有效的利用網路,在網上正確地學習,獲取健康的識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一個新的嚴峻的課題,為此,學校教育至少應當在以下方面有所作為。
第一,豐富學生的現實體驗,使虛擬體驗和現實體驗和諧互補。現實社會中許多現代化的公共健身遊樂場所的建立和維護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數量過少,設備陳舊,形式落後,缺少有趣的因素等等使正在尋求多變刺激的青少年學生,逐漸地對現實生活中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失去了原有的熱情;此外,一些傳統的益智遊戲逐漸的流失,許多孩子已經不會捉迷藏、丟手絹、跳房子等遊戲了。與此相反的是,虛擬體驗的豐富性、多樣性耗去了他們絕大部分精力。所以我們只有豐富學生現實體驗的形式和種類,盡最大可能實現現實體驗和虛擬體驗的和諧發展,才能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第二,恰當利用網路虛擬體驗,充分發揮虛擬體驗的優勢,彌補現實體驗的一些不足和缺陷。在虛擬的世界裡,個性解放和思想獨立使人變得年輕,充滿朝氣和活力,讓自己的心理狀態保持在平和的水平上,創造力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盡力完善虛擬體驗的形式,加強對它的規範化設計開發,發掘它的優勢,避開它的缺陷,讓它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使它自身不斷地得到完善和發展。
第三,加強師資培訓,促使教師學習現代化的計算機知識,掌握正確而且有效的上網知識。我們常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首先要有一桶水。因此,若想在現代信息社會中做個稱職的教師,引導學生正確地對待虛擬體驗,教師必須學習計算機知識,提高自己的網路文化知識水平。只有教師自己懂得了虛擬體驗的概念,才能正確地指導學生利用好網路資源,在虛擬體驗中獲得身心健康發展。同時也是教師自己獲得發展,完善自我,形成創新,全球化的教學思維方式。
第四,努力培養青少年自主、積極的人生態度,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人格。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沉湎於虛擬體驗中,以至於不能自控、不能自拔的事例並不少見,究其原因,大多數是因為性格的因素。一些性格內向的,沒有特長的以及家庭不是太和睦的青少年,他們的學習成績一般不是太好,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不如意的地方,而虛擬社會中的遊戲、聊天等活動滿足了他們對權力、財富、甚至是性的欲望,並且逐步代替了現實中的有效行為。對此,教師應及時引導青少年進行正確的情緒發泄或者是情緒的升華,培養青少年的心理受挫能力,努力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多用鼓勵和信任的方式培養他們的性格,盡力讓他們感到人生的樂趣,形成良好的性格,更多地體驗到自己人生豐富的價值。
第五,教師應該和家長建立必要的和經常性的聯繫,確保學生的活動信息能及時有效的相互反饋。現實的學校教育很大程度上只是依靠教師的力量在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教育,其實學生的生長發育和許多因素緊密連線在一起,學生的成長就是一個生物體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家長和學校的力量聯合起來能夠更好地給學生設計出適合他們自己特點的發展模式,讓學生能在豐富的虛擬體驗中掌握好自己的標準,充分地利用網路資源的優勢,從而使學生得到健康的知識,形成良好的人格。
第六,努力淨化網路,從根本上斷絕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在網上傳播,創建安全、健康的“信息公路”。對於青少年的虛擬生存來說,健康的網路環境就是很好的教育。首先,學校應該在校園網上設定一些安全的界線,安裝一些具有過濾功能的軟體;其次,要求政府加強對“網咖”的管理,用法律來禁止網路違法行為,引導青少年自覺抵制不健康的網路文化;最後,政府和網路文化工作者應該多創造出優秀的網路文化,用健康的和充滿人性化的網路文化占據廣闊的網路市場。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人類文明也在虛擬社會中得到延續和創新,並且已經積極地影響著現實社會的發展方向和速度,虛擬體驗已經成為人們進行社會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學校教育也越來越藉助於計算機技術,虛擬體驗將在學校教育中扮演主要角色。很好地利用計算機技術,設計出優秀的虛擬體驗形式,發揮虛擬體驗的優勢,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而且對於我國下一代計算機人才的培養,提高我國在未來現代化信息社會中的競爭力和綜合國力具有現實意義,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需共同努力,儘快建立起一套指導青少年在網路社會裡健康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準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