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左河水節氣詩)

處暑(左河水節氣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處暑,是一首描寫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情況的七言絕句詩,作者左河水。該詩表達了酷暑走出處暑,秋風開始送爽的孟秋氣候特徵,描寫了處暑時節太陽向南偏移使日照強度減弱,恰逢農民們在收割水稻的一片繁忙景象。作品發表後有光明網等網站的文章引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處暑
  • 外文名稱:Stopping of Heat
  • 作品別名:處暑節氣
  • 創作年代:2014年秋
  • 作品出處:中國詩詞月刊
  • 文學體裁:詩詞(七言絕句)
  • 作者:左河水
  • 創作地點:江西南昌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

作品原文

處暑
左河水
一度暑出處暑時,秋風送爽已覺遲。
日移南徑斜暉里,割稻陌阡車馬馳。

作品注釋

1、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每年的8月23日前後(8月22日~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節令到了處暑,氣溫進入了顯著變化階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氣逼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2、度:作動詞時,意為度過,越過。《漢書·王莽傳》師古曰:“度,亦逾越也。”作量詞時意為“次”,如:一年一度。
3、暑出:即出暑,暑離開。暑,指炎熱,暑近濕如蒸,熱近燥如烘。如《說文》:“暑,熱也。”
4、秋風送爽:秋風,是秋季時自然形成的風,它區別於夏風與冬風。秋風送爽,一是,秋後太陽直射的位置轉移到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地面氣溫降低明顯;二是,秋風為西風,是西北方向來的涼風,而不同於夏季濕熱的東南風。因此,秋風給人以涼爽。
5、已覺遲:這是從人們的觀念上來說的,因為人們心中的慨念是秋涼冬冷,但實際從立秋日到處暑的初期,有的年份,有的地區還有“秋老虎”,所以人們心盼秋涼,卻等到處暑節氣里才出現了秋風送爽的天氣,心裡總有著它姍姍來遲的感覺。
6、日移南徑:指我們從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已經逐步南移,每天東起西落的路徑已經偏南了。
7、斜暉:指太陽東起西落的路徑已經偏南,那么它的陽光就是斜照的,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再也沒有盛夏太陽當頂的炎熱。
8、割稻:即收割水稻。
9、陌阡:也稱阡陌(qiān mò ),二字均從(阜即土堆、土埂),指田間小路,縱者(南北方向)稱為“”,橫者(東西方向)稱為“”。例:晉代陶淵明桃花源記》:“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10、車馬馳:指在田間的小路上,運送稻穀的馬車或機動車在奔忙。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也是秋季第二個節氣情況的七言絕句詩。詩人在前兩句中,表達了酷暑在處暑節氣里開始消退,秋風開始送來涼爽的孟秋氣候特徵;後面兩句,描寫了處暑時節因為太陽向南偏移,使日照強度與炎熱減弱,我國農業已進入秋收的季節,農村田野呈現一派收割水稻的繁忙景象。全詩四句28字,從氣候、氣象、日照及農業生產等多方面、多角度把一個處暑節氣的特徵表達得淋漓盡致,生動形象。
第一句,“一度暑出處暑時”,是說每年到了的8月23日的前後,進入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暑”,大地的氣候一般開始有了顯著的變化,氣溫逐日下降,已不再是暑氣逼人的現象了。但上一個節氣立秋雖然離開了夏季,天氣一般不會真正轉為秋涼,而是“雖非盛夏還伏虎”,“秋老虎”依然使人感覺炎熱難耐。只有在一年一度的處暑節氣里,酷暑才會悄悄地離開、遠去。
“秋風送爽已覺遲”。秋風區別於南方所吹來的炎熱夏風,北方刮來的寒冷冬風。此時酷暑離去,秋風開始送爽,。秋風為西北方向來的涼風, 因此它能給人以涼爽的舒適之感。
由於人們往往有一種觀念,即春暖、夏熱、秋涼、冬冷,而實際上從立秋之日到處暑之前,或處暑的初期,在有的年份,有的地區還有“秋老虎”,實際上有秋而並無涼,所以人們在立秋節氣的暑熱中期盼著秋涼。一直待到在處暑節氣里出現了秋風送爽的天氣,心裡總有著它姍姍來遲的感覺。
“日移南徑斜暉里”,這是七言絕句後聯的上句,它既對上聯進行了地理氣象方面的補充說明,又為該詩最後描寫農業生產勞動提供了需要表達的環境:處暑時節我們從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已經逐步南移,即每天太陽東起西落的路徑已經偏南了;或者說,秋後處暑節氣的太陽直射位置已經轉移到了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它的陽光變成了斜照,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再也沒有盛夏太陽當頂的炎熱。
“割稻陌阡車馬馳”。指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雨季即將結束,水稻成熟收割。詩人在此以形象的筆觸,生動的語言,將一幅中景的農業生產勞動的動畫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千里沃野的農民們在緊張地收割水稻,脫下穀子,整理禾桿(稻草),同時,在南北交叉的田埂的小路上,運送稻穀的馬車或機動車在穿梭奔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