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之難

處之難

《處之難》節選自《韓非子·說難》,《韓非子·說難》選自戰國時代法家學派著作《韓非子》,是 《韓非子》55篇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處之難
  • 作者:韓非子
  • 創作年代:戰國
  • 作品出處:《韓非子·說難
作者簡介,原文,譯文,作者生平,文學特點,注釋,

作者簡介

韓非子口吃(結巴),雖然不善言談,但是善於著述。韓非與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子博學多能牛元燥兵,才學超人,思維敏捷,李斯自以為不如。韓非子寫起文章來氣勢逼人,堪稱當時的大手筆。凡是讀過他的文章的人,幾乎沒有不佩服他的才學的。著作有《韓非子》等。
韓非子是韓國的貴族。當時韓國很弱,常受鄰國的欺凌,他多次向韓王提出富強的計策,但未被韓王採納。韓非寫了《孤憤》等一系裡的文章,這些作品後來集為《韓非子》一書。秦王嬴政讀了韓非的文章,極為讚賞。公元前234年,韓非作為韓國的使臣來到秦國,上書秦王,勸其先伐趙而緩伐韓。李斯妒忌韓非的才能,進讒加以陷害,韓非被迫服毒自殺。

原文

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於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大夫關其思對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此二人說者皆當矣,厚者為戮,薄者見疑,則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

譯文

從前鄭武公想討伐胡國,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胡國君主來使他快樂。於是問群臣:“我想用兵,哪個國家可以討伐?”大夫關其思回答說:“胡國可以討伐。”武公發怒而殺了他,說:“胡國是兄弟國家,你說討伐它,是何道理?”胡國君主聽說了,把鄭國當作了自己親善的國家,於是不再防備鄭國。鄭國偷襲了胡國,攻占了它。宋國有個富人,下雨把牆淋塌了,他兒子說:“不修的話,必將有盜賊來偷。”鄰居的老人也這么說。到了晚上,果然有大量財物被竊。這家富人認為兒子很明智,卻對鄰居老人起了疑心。關其思和這位老人的話都恰當,而說的嚴重直白的被殺設希定,說的間接委婉的被懷疑;不是了解情況有困難,而是處理所了解的情況困難。

作者生平

韓非師從荀卿,但思想的觀念卻與荀卿大不相同,埋只辯他沒有承襲白朽戰儒家的思想,卻“喜刑名法術之學”(申不害主張君主當執術無刑,因循以督責臣下,其責深刻,所以申不害的理論稱為“術”。商鞅的理論稱為“法”。這兩種理論統稱“刑名”,所以稱為“刑名法術之學”),“歸本於黃老”凶巴習敬(指韓非的理論與黃老之法相似,都不尚繁華,清簡無為,君臣自正),繼承並發展了法家思想,成為戰國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韓國在戰國七雄中是最弱小的國家,韓非身為韓國公子,目睹韓國日趨衰弱,曾多次向韓王上書進諫,希望韓王安勵精圖治,變法圖強,但韓王置若罔聞,始終都未採納。這使他非常悲憤和失望。他從“觀往者得失之變”之中探索變弱為強的道路,寫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十餘萬言的著作,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發了憂憤孤直而不容於時的憤懣。
後來這些著作流傳到秦國,秦王政讀了《孤憤》、《五蠹》之後,大加讚賞,發出“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嘆。可謂推崇備至,仰慕已極。秦王政不知這兩篇文章是誰所寫,於是便問李斯,李斯告訴他是韓非的著作。秦始皇為了見到韓非,便馬上下令攻打韓國。韓王安原本不重用韓非,但此時形勢緊迫,於是便派韓非出使秦國。秦王政見到韓非,非常高興,然而卻未被信任和重用。韓非曾上書勸秦始皇先伐趙緩伐韓,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賈的讒害,他們詆毀地說:“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政認可了他們的說法,下令將韓非入獄審訊。李斯派人給韓非送海驗去毒藥,讓他自殺。韓非想向秦始皇自陳心跡,卻又不能進見。秦王政在韓非入獄之後後悔了,便下令赦免韓非,然而為時已晚。(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文學特點

韓非子的文章說理精密,文鋒犀利,議論透闢,推證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國家可亡之道達47條之多,實屬罕見。《難言》、《說難》二篇,無微不至地揣摩所說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趨避投合,周密細緻,無以復加。
韓非子的文章構思精巧,描寫大膽,語言試嬸刪幽默,於平實中見奇妙,具有耐人尋味、警策世人的藝術效果。韓非子還善於用大量淺顯的寓言故事和豐富的歷史知識作為論證資料,說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體現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對社會人生的深刻認識。在他文章中出現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豐富的內涵,生動的故事,成為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至今為人們廣泛運用。

注釋

故:故意
云:說
妻:做妻子
亡:丟失
聞:聽說
築:修
胡君“以鄭為己親”的原因是: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

文學特點

韓非子的文章說理精密,文鋒犀利,議論透闢,推證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國家可亡之道達47條之多,實屬罕見。《難言》、《說難》二篇,無微不至地揣摩所說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趨避投合,周密細緻,無以復加。
韓非子的文章構思精巧,描寫大膽,語言幽默,於平實中見奇妙,具有耐人尋味、警策世人的藝術效果。韓非子還善於用大量淺顯的寓言故事和豐富的歷史知識作為論證資料,說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體現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對社會人生的深刻認識。在他文章中出現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豐富的內涵,生動的故事,成為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至今為人們廣泛運用。

注釋

故:故意
云:說
妻:做妻子
亡:丟失
聞:聽說
築:修
胡君“以鄭為己親”的原因是: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