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首銅像(虎首)

虎首銅像

虎首一般指本詞條

虎首銅像質地為銅器,其製造年代在清乾隆年間(1736-1795) 。原屬北京圓明園西洋樓海晏堂前大水法的十二獸首銅像之一。在1860年“火燒圓明園”事件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後被中國保利集團公司購回,現收藏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虎首銅像
  • 製造年代:清乾隆年間
  • 收藏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 :32厘米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文物鑑賞,

文物歷史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掠走了十二個青銅獸首,致使這批國寶流失于海外140多年。目前,牛、虎、猴、豬、馬5件青銅獸首已分別在2000年、2003年和2007年由愛國人士出資搶救回國,收藏於保利藝術博物館。1860年,英法聯軍進犯北京,闖入圓明園,把圓明園洗劫一空。他們到底從圓明園阿棗朽潤搶走了多少寶物,至今無法計算,僅法國侵略軍回國後奉送給法國皇帝的部分禮物,就有珍奇古玩近萬件。如今要想觀看圓明元迎章園的珍貴文物,只有到英國和法國去看了。當年侵略軍搶劫時,也是將其作為欠判最珍貴的寶捆危地物對待的。得到它的,也是有特殊身份的人。
虎首銅像在2000年5月前後,於香港拍賣會上出手,最終我國兩家公司以1400萬的價格拍賣買下,放置在了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虎頭內部原來連線噴水管的榫卯處已經殘破,一副虎鬚也只剩下一小根;豬頭頂部也有一處凹坑,推測為槍托所砸;同時,虎首和牛首上都有程度不同的戒抹妹汽劃痕。

文物特徵

高32厘米。屬國寶級文物,是原擺放在圓明園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銅像中的一個。
十二生良淚院肖銅像由歐洲傳教士設計,清宮廷匠師製作,是展現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藝術珍品。
設計者充分考慮到中國的民俗文化,以十二生肖的坐像取代了西方噴泉設計中常用的人體雕塑。

文物鑑賞

生肖銅像身軀為石雕穿著袍服的造型,頭部為寫實風格造頌籃嚷型,鑄工精細,獸首上的褶皺和絨毛等細微之處,都清晰逼真。鑄造獸首所選用的材料為當時清廷精煉的紅銅,外表色澤深沉、內蘊精光,歷經百年而不鏽蝕,堪稱一絕。據考證,當年十二生肖銅像呈八字形排列在圓明園海晏堂前的一個水池兩邊,被時人稱為“水力鐘”。每日,十二生肖銅像會依次輪流噴水,分別代表全日不同時分,正午時分時,十二像會同時涌射,這些銅像是西方人設計,在中國製造的,融東西方文化於一身。
海晏堂十二生肖噴泉是按照我國十二生肖設計的噴泉時鐘,每到一個時辰,屬於刻時辰的生肖鐘就會自動噴水,正午十二點時,十二生肖則同時噴水。設計極為精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