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賁將軍(真實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74軍57師,被稱為“虎賁軍”,師長余程萬將軍。

基本介紹

  • 本名:余程萬
  • 出生地:廣東台山
  • 出生時間:1902年
  • 主要成就:1943年常德保衛戰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74軍57師,被稱為“虎賁軍”,師長余程萬將軍。其個人及其部隊的著名事跡是“常德守衛戰”
日軍覬覦
日軍所發動的太平洋戰爭和緬、印戰爭處處失利,恐將難以維持全線潰敗的戰局,因而寄希望於儘早結束中國戰事,侵華日軍總司令官認為,基於目前事態,只有“對敵採取攻勢,殺出一條血路是能最迅速地解決中國事變唯一重要方策”。他在日記里寫道:“沒有殺出一條血路的打算。重慶屈服的時機是不會到來的。”
由於這一決策,常德境內和川鄂邊境集中增至7個步兵師團和一個飛行師團的兵力,其中5個師團分三路進攻常德,2個師團對抗牽制鄂西守軍。日軍強調對常作戰還為了“牽制中國軍把精力轉用到緬甸方面”。
1939年,日軍開始南下轟炸常德。6月23日,日機39架先後入侵常德上空,投彈500餘枚,城內6處起火。1943年11月2日起,日軍西起松滋東至華容,兵分三路,在長達200公里的戰線向南推進,以期圍攻常德。日軍勢如破竹,國民軍節節敗退,到11月21日,日軍已攻至離常德35公里的桃源。分東路、中路和西路來到常德城一河之隔的南站和西門、北門。
日軍侵華派遣軍在作戰命令中寫道:“常德是湖南省西部地區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為重慶軍補給命脈所在。我軍若將該地占領,東南可監視長沙、衡陽,西方可顧及四川東部,成為足以威脅重慶的戰略要衝。”
駐守常德
常德會戰前夕,蔣介石在開羅會議上向羅斯福表示一定能守住常德。並電諭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與74軍軍長王耀武:“一定要保住常德,駐軍必須與城共存亡。”
1943年4月,國民黨74軍進駐常德地區。該軍57師駐守常德城。
當57師經過11晝夜兼程趕到城郊,常德百姓已疏散外地,城內空無一人。該師入城,首先將城內洞開的居民門戶關閉,並下令非經指定,軍士一律不得擅入民宅。鄂西大捷後,市民紛紛回到城內,該師派出士兵在各碼頭和要道為市民擔運行李,不收分文。常德秩序恢復後,部隊移居郊外,還協助郊區農民收割。
11月初,日軍再度蠢蠢欲動,常德局勢日趨緊張。余程萬率部由郊區入城,宣布敵軍壓境。為了民眾的安全,城內不留一人。57師與地方機關配合,強制居民疏散,並發布紀律文告:“我們虎賁部隊,一向有良好的軍譽……常德城裡的各家各戶,任何人不得擅自進入取物,如有故違,就地槍決。”為嚴肅軍紀,余程萬還按文告精神處決了為市民擔送行李出城後,索要2塊大洋的上等兵劉為才。
常德血戰
余程萬是蔣介石欽點赴常德守城的國軍57師師長,字石堅,廣東台山人,生於1902年。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在軍校期間,曾加入“孫文主義學會”,與鄧悌、胡宗南為該會活躍分子,後參加第一次東征,表現英勇。參加北伐後晉級極快,任海軍局政治部少將主任,是繼李之龍後,最早進入少將官階的黃埔生第二人。之後進入陸軍大學九期學習,畢業後任南京警備司令部少將軍官。
1940年余程萬升任57師師長。在淞滬會戰武漢會戰、上高會戰等多次會戰中,他一次次地顯示出自己的才華,得到將軍們的賞識。特別是上高會戰中,他指揮57師堅守下陂橋陣地,冒著熾烈的炮火與日軍第34師團浴血奮戰,為57師贏得了“虎賁”的榮譽稱號。“虎賁”一詞來源於《書經》中的《牧誓(上)》篇:“武王有戎車三百輛,虎賁三百人。”此後,“虎賁”稱號成為歷代英勇無敵的軍隊的最高榮譽。
余程萬在20多年的軍旅生涯中,以堅定沉著和善於固守著稱,治軍尤其嚴明。據當時參加過常德城巷戰的警察回憶:“57師之所以能使常德的百姓這樣繫念,作戰還在其次,平時的紀律好才是最大的因素。”
余程萬率57師於1943年5月奉命趕往常德抗日,隨即留駐常德接替防務,一面整訓部隊,一面構築工事。當蔣介石令其“固守常德”時,余程萬當即復電:“奉電寄重,保衛常德,本師官兵,極感光榮,均抱與常德共存亡之決心,達成任務,以副期望之殷。”
余程萬常訓誡部屬“軍人之職為國守土”,“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備戰前夕,他發表57師保衛常德文告,“各級官兵應有堅定的決心,應該認清生與死的界限。假如我們是為了保衛常德,爭取國家民族獨立自由而死,這死比生更有價值,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歷史上留下名字,就是我們父母、妻子,也同樣沾到光榮……總之,有虎賁存在,常德一定存在。”
為了示範犧牲的決心和準備,余程萬臨戰前給妻子寫了絕筆書:“程萬此次奉命保衛常德,任務固甚重大,但我以擔負這個任務為光榮……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此訣別的時候,我謹將後句改為‘留取光芒照武陵’,吾妻以為如何?但念余從軍二十餘載,不治家產,景況蕭條,高堂年老,以戎馬倥傯,欠欠侍奉,但望吾妻艱苦支撐,以贖吾過……倘余果有不測,九泉之下再作孿濤。”遺囑發出後,他即率領全師官兵宣誓:“非將敵寇驅退,決不生離常德”,並指囑常德城一處高地為戰死後的葬身之地。
在保衛常德城最後關頭,日軍採取攻心戰,向城內居民散發招降傳單,“日軍愛護汝等,宜速反對抗戰,與57師將兵揚起白旗。”余程萬在傳單上批語,“黃埔軍事教育,無懸起白旗之一語。”
劫後險槍決
常德城內經過日軍14天的飛機轟炸、炮轟、毒氣彈、燃燒彈,無數次的攻防戰和白刃衝鋒,生存下來的官兵已不足百人。後來余程萬在常德城血戰中寫道,“有一人使一人,有一槍使一槍,無槍則使刀矛或磚石木棒,與敵寇死拼。直至彈盡糧絕。”而援軍遲遲未到,派出去接引的人都失敗而回或音訊全無。12月2日晚上,余程萬宣布決定突圍,以圖與增援友軍會合。
12月3日凌晨,余程萬率領著曠文清等8名衛士,用木梯翻過南門城牆,分乘三條日軍遺下的小木船,橫渡沅江向南突圍。上岸時,遭到日軍的手榴彈和機槍轟擊,其他人都跑散了,只有曠文清跟著余程萬一起被逼向西北方逃跑。因余程萬帶兵突圍,其他城內的官兵也突圍出城,等到把散兵集合起來,點算共有83人。
一周后,常德復克。當剩下的將士回到常德,斷垣殘梁中奇蹟般走出300餘名57師官兵。官兵望著國旗再度招展於殘缺的中央銀行大樓上,不禁失聲痛哭。僅數日,軍委會認為余程萬遺棄部屬放棄守土,下令將其拘押至重慶。曠文清回憶,所有突圍退卻的將校官長,一律按革命軍連坐法處置,但在戰後真正遭到懲處的僅余程萬將軍一人。
第74軍邱維達將軍在回憶錄中提到,蔣介石下令槍決余程萬。後經74軍前軍長俞濟時和軍長王耀武求情,又得常德百姓簽名和縣長戴九峰聯名求情,稱常德會戰時全城已被日軍炮火夷為平地,57師官兵守城為國捐軀,彈盡糧絕,實已盡全力。余程萬被囚4個月後,離開重慶南岸土橋監獄無罪釋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