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莊鎮

虎莊鎮

虎莊鎮位於營口大石橋市西北部,東臨官屯鎮,西靠高坎鎮,南與金橋管理區毗連,北與海城市接壤。歷史上稱為虎莊屯,是遼南四大屯之一,素有北牛莊南虎莊之說。很早以前這裡就是經濟文化交流中心。1984年恢復鎮建制,鎮政府駐虎莊村,全鎮總面積86.51平方公里,總人口32000人,下轄1個社區及12個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虎莊鎮
  • 別名:虎莊屯、虎獐屯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營口大石橋市
  • 下轄地區:石橋子、楊家、高台子等12村
  • 政府駐地:虎莊社區
  • 電話區號:0417
  • 郵政區碼:115102
  • 地理位置:大石橋市北部
  • 面積:86.51平方公里
  • 人口:3.2萬
  • 方言:東北官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機場:營口蘭旗機場
  • 火車站:大石橋站、營口東站(高鐵)
  • 車牌代碼:遼H
虎莊概況,地名由來,民間傳說,可考歷史,歷史沿革,地理環境,水文氣象,地質地貌,氣候特徵,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交通事業,電力事業,風景名勝,歷史名人,覺光法師,王亢,圓山長老,民間傳說,

虎莊概況

虎莊處於東經121°56″到130°0′,北緯39°55′至40°56″,東臨官屯鎮,西靠高坎鎮,南與金橋管理區毗連,北與海城市接壤。全鎮總面積86.51平方公里,總人口32000人。瀋海高速公路(G15)和阜營高速在境內穿過,設有虎莊進出口。全鎮共轄1社區12行政村。是大石橋市的北大門。

地名由來

民間傳說

虎莊原名谷張屯,清順治年間,最早從山東移民到這裡落戶的是谷、張兩家,因此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虎獐屯,據說原先這裡有老虎等野獸出沒;虎莊還被稱為虎撞墳,傳說有一隻老虎受了重傷,被這裡的一個老人救活了,後來老虎為了報答老人的救命之恩,每年春節都給老人家裡送來幾隻獵物,野豬、獐子等。有一年春節它又來了,卻沒有見到老人,老人的兒子告訴老虎,他爹已經去世了,老虎十分傷心,來到老人的墳上,一頭撞死在石碑上,老人的兒子就把老虎埋葬在他爹的墳旁。這個故事後來傳開了,於是人們把這裡叫做虎撞墳或虎上墳,時間長了就演變成虎莊屯了。

可考歷史

以上只是民間傳說,其實虎莊地名的由來還有據可考,據《大連文史資料》第三輯——王永江二三事記載:筆者家鄉有虎獐屯村(舊屬海城縣,解放後政區調整歸營口縣),該村村民聚訟,呈文送達省長(王永江:1922-1926任奉天省省長)公署。王氏批曰:“地名虎獐,人無善類。”遂不受理。村人因地名不祥且不雅,乃改稱“虎莊”,沿用至今。

歷史沿革

虎莊鎮舊稱虎獐屯、虎莊屯
清順治八年(1651年)自直、魯、豫、晉地區撥民來此定居開墾,形成村落
解放前期隸海城縣
1947年12月解放後劃歸營口縣,改稱虎莊屯,設立虎莊區政府
1949年4月改為虎莊區人民政府
1950年6月29日與其他區一起按數字順序改稱為營口縣第七區人民政府
1950年秋改為第七區區公所
1951年10月因原第四區(老邊區)被撤銷,將七區改為四區
1955年8月改為虎莊區
1956年3月行政區調整,撤銷旗口區,將其部分村屯併入虎莊區,將虎莊區公所改為虎莊區人民政府
1958年2月,全縣撤區並鄉,改虎莊區為虎莊鄉
虎莊鎮
1958年9月,成立虎莊人民公社
1968年4月成立虎莊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0年9月改為虎莊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3年9月改為虎莊鄉人民政府
1984年10月4日,經批准,撤銷虎莊鄉,建立虎莊鎮人民政府。
2002年下轄29個村委會:一街、二街、三街、四街、分水、楊家、文甲、土台子、前林子、前坎子、鎮興、前台子、後台子、廠溝、腰林子、後坎子、柳家、雙井子、石頭地、甜水、三道嶺子、東拉房、高山台、王莊、西林子、後林子、腰屯、韓家、石橋子
2004年區劃整合以後,合併為1個社區及12個村,分別為:虎莊社區、楊家、韓家、老林子、前坎子、後坎子、高台子、鎮興、石橋子、雙井子、土台子、高山台、文甜。

地理環境

水文氣象

虎莊鎮處於平原鬆散孔隙水文地質區,部分為富水層,部分為中富水區。表層為亞砂土,中層與深層含孔隙承壓水,累計含水厚度10—20m,地下水埋深30—60m,單井湧水量800—1500噸/日,礦化度小於0.5克/升。地下水資源可開採量為2000萬立方米。境內有虎莊河、解放河、紅旗河等河流。其中解放河水域面積最大,於1960年人工挖掘並引遼河水而成,境內全長10公里,平均寬度約50米,自旗口鎮磙子泡村流出,由北向南依次流經廠溝、鎮興、韓家、石頭地等村,主要用於水田灌溉。
屬於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主要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溫熱多雨,雨熱同季。一年四季分明,年氣溫9.6—10.1℃,最高氣溫33℃,最低氣溫-30℃,活動積溫3193-3454℃,平均風速35m/s,年降水量650mm,無霜期168天。

地質地貌

處於遼河衝擊平原與千山山脈東延的結合地帶,地形為東高西低。地貌有兩種類型:一種為遼河衝擊平原(西部),另一種是山前傾斜邊緣的黃土堆積地貌。土壤:西部為水稻土,東部為粽壤土和沙壤土。境內有牛頭山、鍋底山、東老虎山、馬圈山、東頭山、長山等山,多為小山丘。
虎莊鎮

氣候特徵

虎莊鎮臨近渤海遼東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氣候特徵主要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氣候溫和,降水適中,光照充足,氣候條件優越。 年平均氣溫為7~9.5°C,年降水量為670~800毫米,雨量適中。日照時數為2600~2880小時,光照資源豐富。

經濟概況

第一產業

虎莊鎮耕地總面積72650.8畝,其中水田33802.9畝,旱田38687.9畝;山地面積7880.5畝,果園6580畝,林地224.3畝;水域面積12883畝,養殖水面1000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等,水果有蘋果、梨等。水田全部種植水稻,平均畝產550公斤/畝;玉米平均畝產500公斤/畝;高粱平均畝產490公斤/畝;蘋果平均株產75公斤/株。虎莊鎮農業機械化程度很高,擁有大型機車包括鏈軌式拖拉機、輪式拖拉機,小型機車包括四輪車、手扶拖拉機,全部配備耙具,還有噴灌機、播種機、犁等。農機總動力超過12400kw,排灌機械動力超過560kw。水旱田已全部實現機械耕作。農業發展中心負責農機管理及服務,並有農機服務隊。

第二產業

憑藉著周圍菱鎂礦、滑石礦蘊藏豐富的優勢,虎莊鎮已逐步發展成以非金屬礦產品深加工為主體經濟的開放型城鎮,主要有嘉晨集團、大益礦產品公司等企業,其中大型企業嘉晨集團是虎莊鎮重點企業之一,擁有職工2600餘人,主要產品有重燒鎂、滑石粉等,年產值近7億元。除此以外,還有機械製造、糧油加工、化工、服裝加工等企業。境內礦產資源比較豐富,有長石、鐵礦、金礦和鉛礦等,得到了合理的開採與利用。虎莊鎮工業發展迅猛,開發區初具規模,投資環境不斷改善。

第三產業

服務行業種類繁多,商業網點主要集中在鎮內主街道兩側。鎮內還有一個農貿市場,占地9400平方米,每逢農曆三、六、九日,來趕集的人絡繹不絕,其中不乏從百里外趕來的外鄉人,平均每個集市日人數可達7000餘人次,年成交額達5000餘萬元。虎莊市場形成於解放初期,起初人們以自發的形式在街上擺攤賣貨,隨著人數的逐漸增多而演變成市場,1996年,由鎮政府出資在原供銷社的位置重新興建,成為現在的農貿市場。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4年,虎莊鎮擁有11所國小,2所中學。
國小
韓家國小
前坎子國小
後坎子國小
高台國小
虎莊中心國小
分水國小
雙井子國小
鎮興國小
土台子國小
文甜國小
東砬國小
中學
虎莊一中
虎莊二中

交通事業

虎莊鎮位於營口北面,有大石橋“北大門”之稱。境內交通條件非常便利,四通八達,瀋海高速公路、哈大公路、國道202,長大鐵路、盤海高速公路貫通全鎮。

  
鐵路分水站位於虎莊鎮東側。是瀋大鐵路上四等站。
虎莊鎮
公路
瀋海高速公路有虎莊出入口。全鎮各行政村全部通上柏油路,達到了路相通、樓相連、樹成行、街成方的現代化小城鎮標準。
虎莊鎮客運站每天有發往營口、大石橋、海城的班車。

電力事業

擁有營口地區農村最大變電所2座,有通訊塔二座。

風景名勝

虎莊鎮青龍山石佛寺
青龍山石佛寺位於大石橋市虎莊鎮(四街),始建於唐代,清順治年間修建藥王殿。民國九年重新擴建,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藥王殿內供奉天皇、地皇、人皇三尊聖像和中國歷史上的藥王孫思邈等10位古代名醫,大雄寶殿內供奉三如來佛像和十八羅漢像,東配殿供奉子孫奶奶和施不全像,西配殿供奉胡三太爺太奶像,香火鼎盛。石佛寺內現存一棵老槐樹已是千年以上的古樹,是該處獨有的神樹。
1966年的一場浩劫,將這座古剎徹底摧毀。古剎現存遺址土地面積3520平方米。改革開放以後,人民生活不斷提高,民眾對文化生活越加熱愛,對恢復古建築,弘揚古文化,建設美好家園,創建和諧社會充滿信心。從2002年開始,根據廣大人民民眾的要求,逐步籌資重建了青龍山石佛寺(藥王廟)。
土台村牛頭山雙泉寺
牛頭山雙泉寺始建於明末清初,因牛頭山的山南山北各有一眼古井,故得名雙泉寺。傳說岳飛與北國打仗時曾到過此山。清朝道光皇帝在雙泉寺修建經堂殿,又在殿門中央懸掛一塊牌匾,上書“雙泉禪寺——道光帝九年菊月吉日《皇衛》贈”。各地大和尚紛紛到寺中修行。民國十二年六月,雙泉寺不幸遭土匪洗劫;偽滿時期,日偽軍將寺廟燒毀,只剩下鐘樓和鼓樓;文革時期,僅有的殘留物被紅衛兵又一次摧毀。昔日宏偉壯觀的名勝古蹟被無情的全部毀掉,以後因廟宇殘破,僧人無處容身而解體。
1997年農曆4月26日,五台山望海寺的覺能和尚來到牛頭山,立志要重建牛頭山雙泉寺。覺能和尚俗名王仁宣,法名釋覺能,1938年出生於遼寧省海城縣感王鎮古城子村,1997年在山西五台山東台望海寺出家,是上本下如師傅的弟子。覺能住持發揮土木古建築方面的特長,參與設計大雄寶殿,建築面積2273平方米;興建了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豐都城(十八層地獄),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歷經11年,終於建成了總面積5萬多平方米,建築物面積近2萬平方米的雙泉寺。該寺是旅遊觀光的好地方。
覺能住持親自設計圖紙,親臨施工現場監工,嘔心瀝血11年,用非凡的毅力與智慧創造了宏偉壯觀的宗教古建築群,把一片荒山建成了北方地區規模最大的全能型廟宇,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他為弘揚中華傳統宗教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歷史名人

覺光法師

覺光法師1919年5月16日生於海城(今屬大石橋市)虎莊,俗姓谷,是家中次子,父親給他起名叫做“成海”。母親篤信佛法,在成海出生前已長期素食,因此成海出生即“胎里素”,幼年時便最喜歡吃素食,不吃肉。
1928年,青一和尚由江蘇揚州高旻寺不遠千里來到虎莊,化緣重修高旻寺,成海母親敬重三寶,便布施金錢結緣。而成海每天放學後就跑到附近的佛堂聽青一和尚講佛經故事。一年後,青一和尚離開了虎莊,但成海悄悄尾隨不捨。青一和尚勸他回家,成海說:“我要出家!”經一再勸說,成海矢志不移。青一和尚無奈,只好帶他到營口乘海輪到上海,並親任剃度師,在海會寺為他剃度成為沙彌,給法名“安童”。
1930年赴寧波天童寺受戒,從得圓瑛長老得法名覺光,後赴觀宗寺深造。1939年,赴香港親近寶靜大師,受天台宗教義,傳為天台宗第四十六代。1941年,日軍侵港,出走香港。抗戰勝利後返港,創辦香海正覺蓮社,香港佛教月刊,重組香港佛教聯合會。他先後擔任香港佛教弘法部主任、香港佛教聯合會總務主任、粉嶺寶公紀念堂司理、香觀宗寺住持、菩提學會導師、正覺蓮社社長、佛教月刊社社長等職。現任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香海正覺蓮社社長、佛教寶靜安老院董事會主席、佛教寶靜護理安老院董事會主席、《香港佛教月刊》社社長、香港佛教醫院名譽監督、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名譽監督、香港正覺蓮社周六念佛會講師、菩提學會導師、虛雲紀念堂副董長、香觀宗寺住持、香港教師會名譽會長、世界僧伽大會副會長、世界佛教友誼會香港分會會長,以及多所佛教學校校監、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1992年受聘為香港事務顧問。數十年來被推為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致力於弘法、教育、慈善、養老等事業,功績卓著,成為香港著名佛教領袖。

王亢

王亢(1911—1992)營口縣(今虎莊鎮王莊村)人。1937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任晉西北抗日先鋒總隊中隊長,平西抗日聯軍參謀長,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平北軍分區十團營長,團長,平北軍分區參謀長兼熱西支隊支隊長,冀熱遼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哈爾濱衛戍司令部參謀長,松江軍區獨立二師副師長兼參謀長,東北野戰軍第十二縱隊副參謀長,第四野戰軍五十一軍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軍委作戰部軍務局副局長,西藏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顧問。1960年晉升為少將軍銜。他智勇雙全,善於打游擊戰和伏擊戰,予日軍以沉重打擊。1992年11月24日病逝於北京。
王亢主要事跡:
1940年5月,時任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第10團第1營營長的王亢隨白乙化團長和團直屬機關挺進豐灤密地區,開闢抗日根據地。23日,在途經昌平沙塘溝時,他率第1營與前來攔截的偽滿軍第35團第2營進行了一場激戰,打退敵7次衝鋒,殲敵60餘人,出師告捷。26日,又夜襲琉璃廟子偽軍據點,僅用十幾分鐘即斃、俘偽軍和偽警察200餘人,並徹底拔除了該據點。第10團於5月底到達密雲地區後,開始創立豐灤密抗日根據地。王亢率第1營隨白乙化團長拉到外線作戰,打擊日偽軍,掩護根據地的創建工作。豐灤密抗日根據地創立後的10月初,他率第1營的2個連從盤山出發,護送冀東100多名抗日幹部赴晉察冀地區學習,12日下午抵達密雲達峪村,突遭日軍三面包圍。在冀東第3支隊的配合下,他機智果斷地殲滅了日軍指揮所,擊斃石井少左以下日軍20餘人,乘黃昏巧妙突圍,勝利完成護送任務。12月15日,他率第1營在馮家峪南灣子設伏,殲滅日軍哲田中隊90餘人,創平北抗日根據地消滅日軍的新記錄。此次戰鬥,極大的鼓舞了豐灤密人民的抗日鬥爭信心,對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1941年2月4日白乙化犧牲後不久,王亢升任第10團團長。4月中旬,他率團在馮家峪的東、西白蓮峪溝口打了一場伏擊戰,全殲日軍21人。5月16日,在卸甲山的白道峪村,他指揮部隊消滅康各莊據點日偽軍50餘人,其中日軍23人,並清除當了漢奸的偽大鄉長。9月23日,他又指揮部隊取得了“一撮毛”殲滅戰的重大勝利,殲滅包括中隊長朱狩在內的日軍56人。1942年12月初,他又親率3個連對竄至古石峪搶糧燒房的日軍進行了一場圍殲戰。此戰,共斃石匣據點日軍南島中隊中隊長以下日軍80餘人,奪回被搶掠的糧食70餘馱。勝利訊息鼓舞了豐灤密人民的抗日鬥志。1943年春,王亢率團轉入延慶地區作戰。1944年6月又進入明十三陵地區打擊日偽軍,在6月6日消滅景陵和昭陵兩個偽軍據點的80餘人之後的不久,他奉命到軍區學習,從此離開10團。

圓山長老

營口楞嚴寺第四任方丈圓山老和尚,法號無塵,1919年9月26日出生於虎莊屯(今遼寧省大石橋市虎莊鎮甜水村),俗名孫兆舟。圓山法師1943年出家(15歲)。於楞嚴寺依禪定老和尚受具足戒。1936年隨父修建慈蓮寺,1939年於長春柏若寺天台宗布教師佛學院就讀,1945年-1947年在家農村參加生產,1966年其師(父)病故,臨終遺言:”不要還俗,佛法將有再興之日。”圓山謹從師命,依教奉行。1986年來楞嚴寺,先後任管委會主任,監院,在社會各界支持下,重振昔日楞嚴之莊嚴法界,將楞嚴寺維修得煥然一新。1994年後棄高令於不顧,國內外奔跑,募化,建成了楞嚴寶塔,開光之日圓山法師晉升為楞嚴禪寺第四任方丈。圓山老和尚現任楞嚴寺法主和尚以及蓋州慈航寺方丈、昌圖常太寺方丈,雖已高齡,仍在募化鑄鐘、籌劃建造更大面積的法堂。

民間傳說

虎莊“薛家墳”的傳說
相傳同治年間,南方有一個風水先生名叫郭鐵石,在江湖上頗有名氣,週遊各地為人相宅看土,多年來修煉一身仙氣。一日游到虎莊地界,見青龍山藥王廟正門坡下有一個土堆,高約數丈,四邊齊齊整整,土堆上不生雜草。憑他多年修煉的道行,看出此處地氣濃重、閃現金光,乃龍脈之地。於是郭鐵石到附近有公雞的人家買了三個雞蛋,叫一個放牛牧童將雞蛋埋入土堆之中,並告訴他不可泄露天機。然後郭鐵石走到青龍山後面口念咒語,連跺三腳,如果做完法之後雞蛋能孵出小雞,那這個土堆處必是龍脈無疑。誰知放牛牧童並沒有按照郭鐵石的吩咐去做,他把雞蛋拿回家並告訴了母親,他母親拿出三個臭雞蛋讓牧童埋入土堆。原來這家姓薛,家中有一長者已病入膏肓,這位薛氏想到,既然風水先生相重了這個土堆,可見此處必是風水寶地,等日後家中長者過世,用這塊寶地做祖墳,薛家子孫定能大富大貴。因此薛氏故意破壞了郭鐵石的施法。對於薛氏在雞蛋上偷梁換柱,郭鐵石並不知曉,他從後山下來,見土堆之中並沒有孵出小雞,大失所望。
三年後,郭鐵石再次來到此地,只見土堆已變成墳塋地,百姓稱之為“薛家墳”,一打聽才知道,這薛家正是當年放牛的小牧童家。郭鐵石悔恨交加,心想:絕不能讓薛家出真龍天子。於是他變賣家產,出資在虎莊東街並排打了兩眼大井(龍眼)壓住龍頭,老百姓叫“雙井子”,在虎莊西街打了一眼大井壓住龍尾,老百姓叫老馬井沿,又在藥王廟立了兩塊石碑壓住龍身。這樣一來就破了薛家墳的龍脈,郭鐵石臨走之際告訴虎莊的百姓,稱此處可挖不可填,否則百姓會有戰亂之苦。至此之後,薛家墳的土一天比一天少,最後挖光了土堆,薛家墳也不復存在了。據說後來薛家出了一位戲子,專門扮演皇帝。
這就是傳說中的虎莊薛家墳的由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