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劍池

虎丘劍池

虎丘中最引人入勝的古蹟名勝就是傳為吳王闔閭墓的劍池。從千人石上朝北看,“ 別有洞天”圓洞門旁刻有“虎丘劍池”4個大字,渾厚遒勁,原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獨子顏頵所書。圓洞內石壁上另刻有“風壑雲泉”,筆法瀟灑,傳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米芾所書。崖左壁有篆文“劍池”二字,傳為大書法家王羲之所書。據方誌上記載,劍池下面是吳王闔閭埋葬的地方。劍池廣約45米,深約6米,終年不乾,清澈見底,可以汲飲。唐代李秀卿曾品為“天下第三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虎丘劍池
  • 地理位置:蘇州市姑蘇區虎丘山8號
  • 開放時間:7:30-18:00
  • 景點級別:AAAAA級
  • 門票價格:60元/80元
  • 著名景點:劍池 石刻
  • :45米
  • :6米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江蘇省蘇州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名稱由來,虎丘由來,劍池由來,虎丘劍池,歷史沿革,古人發現,近代科考,最新進展,實用信息,地址,開放時間,門票票價,交通信息,主要景點,

名稱由來

虎丘由來

虎丘的得名,傳說眾多。一說是闔閭葬後三日,有白虎蹲在山上,故名虎丘。一說是山形像只老虎,所以叫虎丘。一說是秦始皇上山遊玩,見到一隻老虎,用劍劈去,老虎變成了石頭,遂名虎丘。下面的故事從第一說,較為傳統。 虎丘山原名海涌山,顧名思義,是海上湧現出來的一座小山,故名海涌山。那么,後來為什麼不叫海涌山而叫虎丘了呢,這與山上出現的白虎有關。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代,吳國在蘇州建都。吳王闔閭死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繼承了王位。那時,國王死後,不僅葬禮十分隆重,而且要選擇一塊風水好的墓地。闔閭是諸侯中的霸主,更是要講究這些。闔閭究竟葬在哪裡呢?在選擇墓地時,夫差叫掌管風水的大臣去察看地形。風水大臣察看後回來說:“海涌山那裡最好,是虎踞龍蟋之地。虎踞者,山似老虎形狀;龍蟋者,山下原為海洋,是蛟龍潛伏之處,是一塊難得的墓地,葬在那裡最好。” 於是,夫差立即調集民夫,在海涌山下深挖墓穴,建造墓室,把闔閭葬在山下,並用許多金銀寶物和三千把名為“魚腸”、“扁諸”的寶劍作為隨葬。葬畢,夫差和兩個大臣在山上守墓。在第三天早上,兩個大臣到墓前去焚香磕頭,發現墓上蹲著一隻老虎,雙耳豎起,兩眼閃光,凶勢逼人,十分威嚴。兩個大臣嚇得心驚肉跳,急忙去告訴夫差。夫差出來一看,果見山上蹲著一隻老虎,但走近一看,老虎不見了。派人到山上去四處尋找,也遍尋無著。夫差心中十分疑惑,想:父王葬後三日,山上出現老虎,不知是凶是吉?就把掌管風水的大臣叫來,說明了情況,要風水大臣解釋。 風水大臣一聽,當即滿臉笑容,乘機奉承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這是一個吉祥的兆頭,虎者,獸中之王也,雄踞高山,威震四方,象徵著大王千秋霸業,各國諸侯都要臣服於大王。”夫差一聽,心中十分高興,但轉眼一想,如今虎跡全無,這又怎么解釋呢?便問道:“現在山上找不到老虎,不知是何道理?” 風水大臣道:“大王所見的老虎,乃是山中之精靈所化,並非真虎,故而不可能找到。大王可以回想一下老虎的形狀,命石匠鑿一隻老虎放在山上,叫它永踞此山,大王也可以永保霸業。” 夫差本想永當霸主,聽風水大臣這么一說,正中下懷,立即叫來了幾個靈巧的石匠,鑿了一隻石老虎,放在山上。從此,過路的行人遠遠望去,就可以看見一隻栩栩如生的老虎蹲在山上,人們便稱之謂“虎丘”。時間一久,大家不叫“海涌山”而叫“虎丘山”了。

劍池由來

虎丘寶塔下有個深水池,池畔山石疊嶂,飛泉流瀑,池內流水不斷,幽深莫測。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劍池”風景點,許多聽說或到過虎丘劍池的人,也許都知道劍池是個美妙的地方,但卻恐怕最少有人知道,它還是個像謎一樣神秘的地方呢!傳說劍池不是天然造化之物,而是靠人工斧鑿而成。劍池水中有著春秋末期吳王闔閭的許多寶劍,劍池下面埋葬著吳王闔閭的屍體和珍寶。當時,秦始皇稱帝後為了找到吳王闔閭的墓穴,挖出他陪葬的許多珍寶和寶劍,於是調兵遣將,從鹹陽不遠千里到達虎丘山下安營紮寨。他們四處打聽,八方開掘,可是折騰了好久卻一無所得。楚漢相爭時,楚霸王不知人哪裡聽到了關於劍池的傳說,也對它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他帶人來到劍池,興師動眾,大肆開掘,結果,和秦始皇的遭遇一樣,連吳王闔閭的刀劍蹤影也沒有看到,更不要說吳王闔閭的墓穴了。三國朝代,東吳孫權也夢想能找到吳王闔閭的墓穴,他親自帶領兵馬來到虎丘劍池開挖,但仍是毫無所獲,晉代大司徒王旬和他的弟弟司空王珉為了尋找到傳說中埋在劍池下面的寶藏,竟把自己的館舍建到了虎丘,但是等待著他們的還是失望劍池到底是天然而成還是由人工斧鑿而成?這裡是不是真的埋有吳王闔閭的屍身?在一系列尋寶失敗之後,人們不禁對劍池產生了種種疑問。為著搞清劍池的真實情況,宋代大名士朱長文曾經到虎丘進行實地考察。他在經過一番實地考察後斷言,古代關於劍池的傳說純是無稽之談,劍池根本沒什麼神秘可言。秦皇楚霸等之所以屢次尋寶失敗,那是因為他們誤聽傳說受騙上當。劍池不過是古代人在這裡鑄造寶劍時淬火的地方。宋代大詩人王禹偁在虎丘劍池轉了幾次後,也得出相同結論,聲稱劍池完全是天造地設的,它是大自然的產物,根本不是人力造就的。秦始皇等在那裡尋寶,純粹是受了虛妄荒誕的傳說的愚弄。

虎丘劍池

當年顏真卿想寫“虎丘劍池”時,相傳因“虎”避唐高祖李淵父親李虎的諱,因此寫的是“五丘劍池”。唐朝後又經人改回“虎丘劍池”。
虎丘劍池虎丘劍池

歷史沿革

古人發現

在當時和明、清等各代,許多人對此都持懷疑,自宋代以來,許多不同意朱長文、王禹偁看法的人,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寶貴資料。其中,有一位不太有名的古人,在一本叫作《山志》的書中,記下了這樣的一件事:公元1512年,蘇州劍池忽然水乾見底,當時,人們奇異地看見一面池壁上有扇緊關著的石扉。有遊人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竟然大著膽子下到池裡去探訪。在劍池的石壁上,人們看見了明代宰相王鏊(áo)等人留下的題記……。這段記載儘管很簡單,但它無疑地向人們表明,以前關於劍池埋葬著吳王闔閭和大量珍寶的傳說,並非完全是無中生有,而很可能就是事實。
虎丘虎丘

近代科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許多專家學者受蘇州市政府的邀請,先後到虎丘進行了考察和研究。在長期深入細緻的考察研究基礎上,許多專家學者推翻了宋代朱長文、王禹偁等人的結論。他們充滿自信地認為,虎丘劍池絕不是天然造物,肯定是人工所建,只是它造得精妙,達到了巧奪天工的地步罷了。他們推斷劍池建造的經過可能是這樣的:虎丘原是吳王闔閭和他兒子夫差的王宮。闔閭生前認真地研究了古代皇家建造陵墓的規律,細緻地勘測了劍池一帶的地理條件。他了解到古代皇家建造陵墓,一般是第一要規模宏大,第二要精巧和隱蔽。而劍池地勢險要,依山近水,終年流水不斷,很合乎古代營造王陵的規矩,因此就決定在此建造自己的陵墓。吳王闔閭是春秋末年的五大霸主之一,他為了防止在自己死後有人來盜屍和挖寶,在生前就用心選擇營造陵墓的場所,這也是很自然的事。後來,闔閭駕崩了,他的兒子夫差,就遵從他的遺囑,按照古代營造王陵的規矩辦理,經過精心施工,把闔閭的遺體葬在了劍池下面,並把他生前喜愛的寶劍和珍寶用來陪葬。許多科學家的推斷,看起來有根有據,合情合理。但要想最後弄清虎丘劍池的真面貌,那還需要實地掘開它來證明。
虎丘劍池虎丘劍池
1955年,在許多科學家的倡導下,蘇州市政府下決心組織力量對劍池進行疏浚開掘,希望用開掘結果來進一步驗證許多科學家的判斷。疏浚開掘劍池,第一步是運用現代化的手段,把劍池裡的水抽乾。幾天后,劍池的水終於被排完了。人們在清除污泥後,清楚地看到了劍池水塘全貌。池的面積不大,池深約5米,池的底部很平坦,它的東西兩面石壁自下至上都很平直,劍池東面石壁上砌著兩塊經過雕刻的石板,石板上赫然寫著王鏊、唐伯虎等明代名人的手跡。內容與古人在《山志》一書中的記載相符。科學工作者們初戰告捷。他們的這些發現,以十分確鑿的證據證明劍池是由人工開山劈石千百萬方,古代宋長文、王禹偁等人斷言劍池是由天然而成,那是缺乏事根據的。從而使新中國的科學工作者對自己原先有關劍池的推斷,更加深信不疑。當時曾刷洗苔蘚,核實劍池東側岩壁上確有明代長洲、吳縣、崑山三縣令吾翕等人以及唐寅、王鏊等人的石刻記事兩方,載有明正德七年(1512年)劍池水乾,於池底發現吳王墓門的簡單情況。後來又戽乾池水,出清污泥,又見劍池兩壁自上到底切削平整,池底也很平坦,沒有高低欹斜現象,顯然是由人工開山劈石所鑿成。池南有土壩一個,與石壁三面相連,面積約四隻八仙桌大小,低於平時水面三尺,是人工築成用作蓄水的。由於池北最狹處,發現一個洞穴和向北延伸約一丈多長的隧道,可容身材魁梧的人單獨出入,舉手可摸到頂,從上到下方正筆直。不難推斷,也是人工開鑿而成。盡頭處為一喇叭口,前有一米多隙地,可容四人並立,而無迴旋餘地。前面有用麻礫石人工琢成的長方石板四塊,一塊平鋪土中作底座,三塊橫砌疊放著,好似一大碑石。每塊石板的面積約二尺半高,三尺多寬。第一塊已脫位,斜倚在第二塊上。第二塊石板門的石質不同於虎丘本山的火成岩,表面平整。由於長期受池水侵蝕,顯露出橫斜稀疏的石筋。根據形制分析,這是一種洞室墓的墓門。劍池是豎穴,南北向,池底的石穴是通路,這和春秋戰國時代的墓制形式是完全相符的。據記載,“闔閭之葬,穿土為山,積壤為丘,發五郡之士十萬人,共治千里,使象運土鑿池,四周廣六十里,水深一丈……傾水銀為池六尺,黃金珍玉為鳧雁。”這樣誇大的描寫,雖然不一定可信,但作為春秋末年五霸之一的吳王之墓,建築規模肯定很大,墓室設計也必然會相當精密和隱蔽。從虎丘後山由泥土堆成和上述種種跡象分析,劍池很可能是為了掩護吳王墓而設計開鑿的。墓門後面也很可能存在某種秘密。但是吳王墓是否即在其中,在未經考古發掘證實之前,尚是千古之謎。
疏浚開掘的第二步,是查清劍池的地下奧秘,尋找吳王闔閭墓穴。在抽乾劍池積水後的一天中午,幾位科學工作者正在劍池內加班加點地清除著池底的污泥。突然,有一個人在池底岩石中間意外地發現了一個三角形洞穴。當時,其他的人都紛紛放下手中的工作奔過來看。有人取來根長竹竿插入洞中試探,以此為突破口來查清池底下的真實情況。於是,幾天后,幾個人小心翼翼地把洞穴擴展開,用木板鋪設在地上,持著手電筒,踩著木板鋪成的路,一個接一個地鑽進了洞內。地下洞穴的通道陰森潮濕,長約10來米。人在裡面穿行,舉手便可以摸到洞頂。人們靠著手電筒的光亮,走過了那側面狹長的通道後,來到了洞的盡頭。洞盡頭比剛進洞進的通道要寬敞些。人們一進到比較寬敞的洞盡頭時,迎面碰到了三塊矗立著的長方形石板,每塊石板都是近1米高、約1米寬。大家猜測,這三塊石板可能就是吳王闔閭陵墓的門,在石板後面可能就安放著吳王闔閭的遺體和珍寶。對於這一發現,大家都異常高興。
可是,幾天后,正當部分科學考察工作者準備著手搬開三塊長方形石板時,突然接到了停止開掘墓穴的通知。通知中說明如果當真要打開深藏在劍池底下的那個墓穴,那建築在劍池邊上的虎丘寶塔就可能毀於一旦,整個虎丘風景區也將隨之化為烏有。這樣損失就太大了。科學考察工作者們不得不承認通知說得有道理,最後只得如此罷休。

最新進展

2008年6月9日,蘇州虎丘著名景點劍池清淤工作已近尾聲,神秘的虎丘劍池底部又一次“重見天日”。
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虎丘劍池為蘇州虎丘山風景名勝區重要景點之一。然而,新近該景區工作人員在現場勘查時發現,位於“虎丘劍池”景點西側一圓形“別有洞天”石洞門牆體上方有一處牆磚“鼓突”,後經專家考證確認,此現象緣由雨水常年沖刷“積勞成疾”而導致“別有洞天”石拱門變形移位。為防止牆體坍塌的隱患,蘇州園林部門確定將“別有洞天”景點拆除維修,同時其北側的“劍池”水先抽乾以便整體修復還原。在抽乾水後曾經“池暗生寒氣”、“空山劍氣深”的劍池。在近20年來首次見底,而該池北面一個呈三角形的“洞口”,即相傳吳王闔閭的墓穴入口也初露端倪。 據史料記載,劍池水深約5米,溝壑的南面較寬,北面較窄,其形狀似一把利劍。相傳這裡便是當年埋葬吳王闔閭的墓穴入口。

實用信息

地址

虎丘山8號

開放時間

7:30-18:00

門票票價

旺季(每年4月16日—10月30日)60元;淡季(每年10月31日—4月15日)40元。70歲以上老人憑證免費,1.2以下兒童免費

交通信息

游1、2線、8路、32路、146路(原46路)、949路(原49路)到達。自駕游: 滬寧高速蘇州新區出口下,隨景點道路指示牌,經312國道可直達景區北大門;蘇嘉杭高速蘇州園區出口下,隨景點道路指示牌,經蘇州市區,走桐涇路,玻纖路可到景區南大門。(景區在南北門均設有停車場,總面積約 12000平方,擁有小車泊位約400個,大車停車位約60個。)

主要景點

劍池
劍池是虎丘山崖壁下有一窄如長劍的水池。據方誌上記載,劍池下面是吳王闔閭埋葬的地方。劍池廣約45米,深約6米,終年不乾,清澈見底,可以汲飲。唐代李秀卿曾品為“天下第三泉”。
石刻
從千人石上朝北看,“ 別有洞天”圓洞門旁刻有“虎丘劍池”4個大字,渾厚遒勁,原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獨子顏頵所書。圓洞內石壁上另刻有“風壑雲泉”,筆法瀟灑,傳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米芾所書。崖左壁有篆文“劍池”二字,傳為大書法家王羲之所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