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莉節

蘿莉的英文是“Loli”,10月11日拆開來看,就是1 0 1 1=l o l i。所以,網友們把10月11日當做蘿莉節,最先出現於貓撲。蘿莉節的日子已被聯合國定為“國際女童日”,這不是官方認可,而只是個巧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蘿莉節
  • 別稱:國際女童節
  • 節日時間:10.11
  • 節日類型:紀念節日
  • 節日起源:來自長篇小說《Lolita》
  • 節日意義:是可愛的象徵,也是最弱小,最需要保護的群體
涵義,評論,由來,特徵,國際女童日,

涵義

蘿莉節
蘿莉”是指那些衣著華麗洋裝、嗓音稚嫩、相貌甜美的可愛少女。在英語中,蘿莉的拼寫為“loli”,該單詞與阿拉伯數字10和11合起來神似。每年10月11日,網上論壇、微博等熱傳“快祝你身邊的‘蘿莉’節日快樂”。而此前一天,一些網友則相互問候:“萌節快樂。”網友稱,“萌”是動漫網友常用詞,其有可愛的意思。十月十日可以拼湊成一個“萌”字,所以在網路上這天也被稱為“萌節”。
在此前,5月20日因諧音“我愛你”、9月12日因諧音“就要愛”,而被網友稱為是:網路情人節、示愛節。

評論

對於網路節日的頻繁出現,不少網友認為有創意,但也有人對此表示反感。網友“緣來如此”就在貼吧留言說,這些節日莫名其妙。心理諮詢師認為,現代人生活節奏感強,職場壓力大,他們希望通過節日放鬆心情,緩解壓力。

由來

源於美籍俄裔小說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1977)於1955年所作的長篇小說《Lolita》(中文通常譯為洛麗塔,或是羅麗泰,亦或蘿莉塔)。《Lolita》描述一名中年教授迷戀上12歲女孩Lolita的故事。此書當時一度被禁,但現在已成文學中的經典名著,並被美國蘭登書屋選為20世紀英文小說第四名,還曾被改編為同名電影《Lolita》(一樹梨花壓海棠),劇中女孩設定為15歲。此後,凡是帶有劇中女主角特質者,就被稱為“Lolita”或“Loli”。

特徵

一個女生究竟是不是蘿莉,每人的定義都有不同:有以年齡(嚴格生理年齡)來分的,有以氣質(心理年齡、外表年齡)來分的,更嚴格的是兩項標準都要達到的。不過普遍來說有一個重點就是要“尚未發育”或者“發育不全”。
蘿莉蘿莉
Loli從外表特質上看大體有兩類:一種是Sweet Love Loli,多數都是這種的;另一種就是Elegant Gothic Loli(哥德式)。
從年齡上看又有不同,12-15為標準Loli,7-12為愛麗斯式Loli,7以下為High Loli。那些對年齡有嚴格要求的羅莉控也因此而分類,對於好第一類的便叫lolicon,好第二類的為alicon,好第三類的就是haicon了。
Lolita書中對於Loli年齡的定義是9-13歲,既正在成長中,馬上就要成熟但還沒有成熟的少女(不是兒童)。英國曾推出法典對少女的年齡進行定義:8歲以下:女童;8-13歲:幼女;18歲以上:成年女性。
這種劃分方法,界於成熟與幼稚之間,更能體現Loli的魅力,現在經過演變定義也比較模糊,有很多人喜歡更低齡型,既8歲以前的,超低齡型Loli,也有人喜歡,已進入青春期的,即將成熟的,即14-16歲的,即成熟型Loli;甚至跨越年齡界限,成為“可愛的女人”的代名詞;各隨其變,沒有確切的定義。但不論低齡,成熟,還是正統LOLI,都是年輕,可愛的象徵,也是最弱小,最需要保護的群體,所以愛她們予以保護,予以關心。

國際女童日

蘿莉節的日子已被聯合國定為“國際女童日”,這不是官方認可,而只是個巧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