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白蘭瓜

蘭州白蘭瓜

蘭州白蘭瓜,又叫“蘭州蜜瓜”,是久負盛名的“瓜果之城”蘭州著名的一種甜瓜。這種瓜,外形美觀,瓜糖盈口,清香撲鼻,馳名全國,在國際市場上享有一定的聲譽。 白蘭瓜在蘭州有近五十年的種植歷史。據說,一九三四年,有個叫徐本仁的農民,得蘇聯甜瓜籽數粒,於一九三五年種得兩株甜瓜,取名“俄國瓜”。徐本仁精心培育了九年,到一九四四年,美國副總統華萊士訪華路過蘭州,臨行時把從美國帶來的甜瓜籽留給當時的甘肅省建設廳廳長張心一。其中有一種美國甜瓜籽和徐本仁種植的“俄國瓜”雜交,遂成此優良品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蘭州白蘭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葫蘆目
  • :葫蘆科
簡介,來歷與推廣,特徵特性,特徵,特性,栽培概況,栽培技術,選地,品種選擇,大棚搭建,播種,採收,歷史溯源,優點,現狀,有利條件,最佳化舉措,

簡介

為紀念華萊士送籽之情,取名“華萊士”。解放初期,由於美國政府採取敵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錯誤政策,當地人民根據這種瓜皮白瓤綠的特徵,將“華萊士”更名“綠瓤白蘭瓜”。一九五六年又定名“蘭州瓜”,俗稱“白蘭瓜”。

來歷與推廣

1944年6月美國總統華萊士訪華時途經甘肅蘭州,贈給蘭州市“密露瓜”種子,1945年該瓜種在蘭州市城關區青白石試種成功,收穫的第一批瓜甜度高於美國產的“密露瓜”,當時人們稱其為“華萊士瓜”。1946年開始在蘭州砂田推廣種植,1952年更名為“白蘭瓜”,1955年,經當時任甘肅省省長的前國民黨愛國將領鄧寶珊將軍提議,定名為“白蘭瓜”,即白色的蘭州瓜。1960年武威園藝試驗站引進示範推廣。1964年全國第一次西瓜、甜瓜科技會議在蘭州市召開,本次會議對全國發展西瓜、甜瓜生產起到了促進作用。1965年白蘭瓜在甘肅民勤及中部乾旱地區的砂田大面積種植,至今已有近60年的栽培歷史。白蘭瓜主要產於蘭州青白石鄉。青白石地處黃河北岸。南臨濤濤的黃河,北依重疊的山巒,是素享盛名的“瓜鄉”,為蘭州優良瓜種的重要產區。有名的蘭州醉瓜、金塔寺、鐵蛋子、西瓜、甜瓜螺絲卷等皆有種植,而且品質好,產量高。據統計,近年來,青白石平均瓜田面積三千多畝,其中白蘭瓜近二千畝,畝產一千八百斤至兩千斤,最高達兩千五百斤,平均年出口七、八十萬斤。
蘭州白蘭瓜蘭州白蘭瓜

特徵特性

特徵

植株生長健壯,葉圓略呈五角形,葉緣缺刻較深,孫蔓座瓜,最大個重達11斤,瓜圓球形,頂端隆起,皮中厚,色白略橙黃表皮光滑,肉淡綠色,生育期120天左右。

特性

果肉厚,質柔軟,汁液多,味濃甜,含糖量11—14.5%,具芳香,耐貯藏,抗病性強,大暑左右採收,一般畝產量3000斤左右,適於乾旱地區砂田栽培。白蘭瓜性喜乾燥,適宜在乾旱地區種植。蘭州地處西北黃土高原中部,屬於大陸性氣候,雨量少,日照強,晝夜溫度大,對於白蘭瓜的生長和糖份積累十分有利。成熟的白蘭瓜呈圓球形,個頭均勻,皮色白中泛黃,外形十分美觀。切開後瓤口碧綠,肉厚汁多,脆而細嫩,清香撲鼻。而且耐貯藏,易攜帶。白蘭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酶、鈣、磷、鐵等,營養豐富,而且具有清暑解熱,利尿解渴,開胃消食的功能。

栽培概況

據有關資料記載,1963年l蘭州有白蘭瓜面積8000多畝,1984發展到16000餘畝,總產量達2437萬公斤。1990年下降到4800畝,總產量減少到763萬公斤。2000年以後白蘭瓜種植面積非常小,全市面積不足千畝,有些瓜農種植的白蘭瓜含糖量僅有7—8%,品質和風味差,不耐貯藏,採收下來的瓜一星期左右就變軟腐爛。近年來,各縣區的甜瓜品種以銀帝鬱金香、台龍2號等引進品種為主,產品只供本地市民銷費。

栽培技術

白蘭瓜採用砂田小行棚加塑膠大棚雙覆蓋促成栽培,較傳統單用大棚或小行棚覆蓋栽培,具有早上市、品質好的優點,而且還能有效避開病害高發期,從而且著增加經濟效益。

選地

宜選用周邊開闊,小氣候優越的新砂地作栽培用地。在上年秋按播種行施入基肥,用量為每畝施腐熟牛糞2000公斤、磷酸二銨25公斤、油渣或豆渣100公斤、磷肥30公斤,施入後整平整實,平覆砂石後噴足水分留待備用。

品種選擇

小熟紅瓤白蘭瓜、大熟白蘭瓜、黃河蜜等品種。

大棚搭建

塑膠大棚的跨度和長度依地塊而定。一般寬度為3.5~5.5米,長度為70~90米,過長不利於管理。於播種前7~10天(2月25日左右)扣好大棚,以利地溫回升,備足種植行搭建小棚用的竹竿、薄膜,大棚用膜一般可使用兩季。

播種

播種以3月初為宜,先將種子用紗布包好,用55℃溫水浸泡種子,使之在溫水中自然冷卻。12小時後,用清水沖洗,盛籽容器置於25~30℃恆溫下催芽,達到催芽標準後進行播種。每穴播2粒(若種子較珍貴也可選飽滿種子l粒/穴),一般行株距為0.55~0.75米×0.75米,密度為1300株/畝。播後立即在大棚內按播行搭小行棚,並將薄膜拉緊壓嚴。

採收

白蘭瓜與黃河蜜同屬於厚皮甜瓜中晚熟種。這兩個品種從播種到採收共用120天左右。其中,雌花開放到果實成熟需55天,除了依據果實發育時間採收外,還可根據這兩個品種成熟時的固有色澤採收。採收時可輕壓臍部稍感有彈性外,還要特別注意果實觸地部分的皮色。白蘭瓜果實觸地部皮色如果已轉變成乳白色,富有光澤,黃河蜜轉變成橙黃色或金黃色.果實就已充分成熟,即可採收。

歷史溯源

白蘭瓜在蘭州有近五十年的種植歷史。據說,一九三四年,有個叫徐本仁的農民,得蘇聯甜瓜籽數粒,於一九三五年種得兩株甜瓜,取名“俄國瓜”。徐本仁精心培育了九年,到一九四四年,美國副總統華萊士訪華路過蘭州,臨行時把從美國帶來的甜瓜籽留給當時的甘肅省建設廳廳長張心一。張心一把這種瓜籽轉由雁灘農業改進所與當地瓜農在黃河北岸試種。其中有一種美國甜瓜籽和徐本仁種植的“俄國瓜”雜交,遂成此優良品種。為紀念華萊士送籽之情,取名“華萊士”。解放初期,由於美國政府採取敵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錯誤政策,當地人民根據這種瓜皮白瓤綠的特徵,將“華萊士”更名“綠瓤白蘭瓜”。一九五六年又定名“蘭州瓜”,俗稱“白蘭瓜”。

優點

白蘭瓜在蘭州種植歷史較長,由於氣候變化、品種混雜退化,一度曾質量下降。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採取早播種,出苗後覆蓋保溫,適時噴灌澆水等措施,解決了因春寒、夏早,使發育受到抑制的問題,白蘭瓜的質量有了很大提高。所產的白蘭瓜個頭均勻,一般個體重約三至四斤;色澤美觀,靠地的一面白,向陽的一面黃,瓜色白中泛黃;含糖量高,平均含糖量百分之十四以上,最高達百分之十八,高於美國的王牌甜瓜。白蘭瓜既是夏令清涼解暑的佳品,又是餐桌百食不厭的珍饈,聲譽日著,馳名中外。每當盛暑炎天瓜果應市,南來北往,西去東走的旅客途經蘭州,都要購買白蘭瓜給親人品嘗或饋贈親朋至友;生活在蘭州的城鄉居民,更喜以白蘭瓜消渴解暑,因而使白蘭瓜一直滿足不了市場需要。一九七二年以來,地處騰格里沙漠邊緣的民勤縣和有名的古瓜州安西等地,種植白蘭瓜成功,擴大了產量,使市場供應日趨好轉,銷售遠至港、澳地區和東南亞、歐洲諸國,深受這些地區和國家消費者的歡迎。
白蘭瓜品質下降面積減少的原因
1、天然雜交引起的品種退化。白蘭瓜屬異花授粉作物,在自然條件下,它的雌蕊接受異株花粉受精結實並產生種子,異交率在50%以上,故後代表現不整齊,純度低,變異較大。因此,天然雜交是引起品種退化的主要原因。
2、不合理的耕作引起品質下降。白蘭瓜適合在旱砂田種植,一般砂田種植白蘭瓜一年後,需要輪作倒茬2—3年,才能發揮高產優質的潛力。但在70—80年代,白蘭瓜大量出口,生產任務大,而砂田面積小,連作現象普遍,還有些瓜農為追求經濟效益。在瓜快要成熟時過量澆水,不利糖分積累;施肥不合理,如增施氮肥;提早採摘生瓜上市,施用過量或濫用農藥等,都會導致品質下降。
3、病蟲危害引起的質量差。白蘭瓜的主要病蟲害有:病毒病、蔓枯病和蚜蟲。
①白蘭瓜病毒病。是蘭州地區瓜類嚴重發生的病害之一,自60年代以來開始發生,並日趨嚴重,到了1972年以後,連續多年大發生,如1973年6月下旬蘭州市城關區城關鄉的五峰子坪有的瓜田發病株率達82.2%。多年來能上市的白蘭瓜很大一部分瓜形小而不正常,味道不甜。因此病毒病對白蘭瓜產量和品質有很大影響。
②白蘭瓜蔓枯病。又稱黑腐病,蘭州瓜農又叫“油秧”或“朽根病”。分布普遍,白蘭瓜被害株重病年常達30—50%,死株率5—8%,病株生長發育不良,如果後期病害加重,則瓜蔓提早死亡。據分析記載,重病株平均減產25%,含糖量降低20%左右。
③蚜蟲。蚜蟲除吸食植物汁液,使葉片變形扭曲,影響植株正常生長外,還能傳播病毒病。
4、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實踐證明,有了優良品種,還必須有相應的良種繁育基地,以加強或加速優良品種的選留種和更新換代工作,才能保證高產、優質。而我市白蘭瓜品種至今為民眾自選自留自種。因而也是導致品種混雜退化、品質下降的原因之一
5、白蘭瓜生產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計畫經濟時期,由於農產品數量有限,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是量多。進入市場經濟後,農產品數量充足並出現了局部過剩,人們生活消費觀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由量多轉變為質優、營養、無公害。而白蘭瓜的生產趕不上這一需求的發展,因而在市場上漸漸失去了競爭力。

現狀

蘭州市是全國有名的瓜果城,尤其是聞名遐邇的白蘭瓜。60--80年代,產品暢銷國內十幾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東南亞市場,身價百倍,供不應求,是我市當時出口創匯的主要農產品之一。到了20世紀80年代後受品種退化、品質差、產量低等因素的影響,種植面積逐年下降。隨著時間推移,這一特色產品名存實亡,在市場上很少見到香甜撲鼻的原味白蘭瓜。為了尋找能代替白蘭瓜的優良品種,近年來我市引進了許多國外的洋香瓜和國內培育的優良甜瓜新品種,儘管有些品種含糖量很高,品質優良,但在生產上卻形不成規模,不能引起市民關注,生命力生非常短暫。目前,據有關人士估計,我市種植的西、甜瓜品種有六、七十個,其中甜瓜品種不下三十個,但人們仍然企盼白蘭瓜東山再起。
白蘭瓜作為蘭州的特色農產品,它對蘭州經濟建設做出過貢獻,也為蘭州瓜果城爭得了不少榮譽。在一些教科書中、中國農作物業中、甘肅省志、蘭州市志等文獻中都有對白蘭瓜的詳細記載。它不但品質優良,而且外表美麗,還是中美人民的友好象徵,更是我國瓜類品種的寶貴資源。保護這一資源,重振白蘭瓜產業,讓白蘭瓜恢復往日的風采是蘭州人民乃至全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我市農業結構調整、培植特色、打造品牌的優勢作物之一。

有利條件

1、地理優勢。蘭州地處中國地理版圖的幾何中心,有“陸都心臟”之稱,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乾旱少雨,光照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這一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特別適合瓜類生長。同時,也是白蘭瓜生長的理想地區。蘭州市應緊緊抓住這種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使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去發展白蘭瓜生產,這對我市農業可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具有豐富的栽培經驗。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我市積累了豐富的栽培經驗。如在世界上少見的砂田栽培,40年代的白蘭瓜的引進,80年代P2西瓜的選育成功,在國內外都有一定的影響,也代表了蘭州市在西、甜瓜生產上具有很高的栽培水平和豐富的經驗。因此,重振白蘭瓜產業一旦將傳統的栽培方法與現代的高新技術相結合,就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3、利用保護地設施能進行周年生產。白蘭瓜生育期短,利用我市設施面積大的優勢,進行春早熟、秋延遲和夏季栽培,或排開播種期周年生產,並利用其耐貯運的特點,搞好短期貯藏保鮮,能實現周年上市,周年供應,讓市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白蘭瓜。
4、市場需求仍有潛力可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新鮮、天然、營養、無公害的甜瓜需求數量會越來越大。而且物以稀為貴,白蘭瓜是蘭州市的特色產品。只要我們在特色上做文章,努力提高栽培技術,改善品質,生產出銷費者滿意的優質白蘭瓜,就能增強白蘭瓜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5、搞好白蘭瓜生產能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如能直接帶動旅遊業、加工業、農產品運輸銷售業等發展。
6、社會關注,人們厚愛白蘭瓜。重振白蘭瓜產業,是我市乃至全國人民的願望,也是一項“民心工程”,人民民眾希望我們去做,有他們的關心、理解和支持,我們就一定能夠做好,並能走向成功。

最佳化舉措

1、加強組織引導。政府應加強對蘭州市特色農產品的開發和研究,尤其對能提高我市知名度的白蘭瓜開發作出規劃。並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在資金上給予扶持,組織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聯合攻關,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做好示範。在巨觀調控上積極引導農民,限量栽培。借鑑蘭州市出台的百合生產管理方法生產白蘭瓜,禁止劣質白蘭瓜入市,並建立農產品身份證制度,以提高和保護品牌效應。
2、選育白蘭瓜新品種。加強與高等院校和各大科研單位的合作,引進國內外優良育種材料與我市白蘭瓜,套用先進的育種方法,儘快選育出外表接近白蘭瓜,而品質、營養、風味更加優良或超過白蘭瓜,並適合蘭州市種植的新品種,淘汰和更新現有品種。
3、加強良種基地建設。在產區比較集中的地區,建立種苗基地,給農戶提供優良種苗,做到統一繁種,統一供種,避免亂留亂繁過程中造成的優良品種混雜和退化。
4、引進試驗推廣先進的栽培技術。如砂田+大棚覆蓋技術;嫁接換根技術;配方施肥技術;反季節立體密植栽培技術;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無公害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和節水灌溉技術等,全面提高瓜農栽培水平。進而提高白蘭瓜產質量。
5、建立優質白蘭瓜生產基地。在城關區的青白石鄉,皋蘭縣的忠和鄉、什川鄉等建立優質白蘭瓜生產示範基地,在紅古區建立反季節生產基地。
6、實行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制定白蘭瓜無公害栽培技術標準,全面實行標準化生產,並加強產地、產中、產品的檢測與檢驗,切實做到營養無公害,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7、加強市場信息調查和了解。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方法和生產季節,不斷改進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生產和銷售方法,以提升白蘭瓜競爭力度。通過以上方面的努力,代表“蘭州瓜果城”形象的白蘭瓜會以全新的面貌為我市經濟建設再創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