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榆中

蘭州榆中

榆中縣是省城蘭州所轄三縣之一。隸屬於甘肅省中部,西靠七里河城關區,東鄰定西市安定區,西南與臨洮縣交界,北隔黃河與皋蘭白銀市平川區相望,東北和靖遠縣會寧縣接壤,面積為3301平方公里。2013年,榆中縣總人口為42萬人。.

榆中自秦始皇33年建縣以來,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區馬家山新石器文化遺址、更有“隴右第一名山”之稱的興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有全國三大牡丹基地之一的和平牡丹園,旅遊資源相當豐富。 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的和平開發區距蘭州僅四公里,已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龍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榆中縣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甘肅蘭州市
  • 地理位置:甘肅蘭州
簡介,歷史,名勝古蹟,教育事業,

簡介

甘肅蘭州榆中縣
榆中縣是省城蘭州所轄三縣之一. 榆中自秦始皇33年建縣以來,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區馬家山新石器文化遺址、更有“隴右第一名山”之稱的興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有全國三大牡丹基地之一的和平牡丹園,旅遊資源相當豐富。 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的和平開發區距蘭州僅四公里,已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龍頭。

歷史


榆中歷史,距今約1.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上古時為羌住地,後被匈奴占據。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蒙恬“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三十四縣(一為四十四縣),城河上為塞”。治所在今蘭州市城關區東崗鎮,隸屬隴西郡。秦漢之際,復被匈奴攻占。 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復置榆中縣,隸屬隴西郡。元擰二年(前 121)置勇士縣,轄榆中苑川河東北地區,治所在今定西縣境內。後榆中、勇士二縣改屬天水郡。昭帝始元六年(前81),設金城郡,榆中縣改屬金城郡,勇士縣仍屬天水郡。明帝永平十七年(74),改天水郡為漢陽郡,轄勇士縣,榆中縣仍屬金城郡。靈帝中平元年(184),勇士縣北部被羌胡占據。三國時,榆中縣為曹魏政權金絨郡屬縣。 晉穆帝永和十一年(355),榆中縣被前涼李儼所占。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前秦滅前涼,榆中屬前秦。太元十年(385)鮮卑族乞伏國仁在苑川築勇士城,建立西秦,置苑川等12郡,榆中縣隸屬苑川郡。
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廢縣,設榆中鎮。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廢榆中鎮,恢復榆中縣置,隸屬金城郡。北周廢榆中縣,其地並人子城縣,仍屬金城郡。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新置蘭州,領金城郡,金城郡領子城1縣。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實行州縣兩級行政建置,蘭州領子城等4縣,治所在子城縣。煬帝大業三年(607),又改蘭州為金城郡,將子城縣改為金城縣。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金城郡又改為蘭州,廢金城縣,其地並人五泉縣,屬蘭州。高宗鹹亨二年(671),五泉縣又改為金城縣。玄宗天寶元午(742),又改為五泉縣。代宗寶應元年(762),榆中全境陷於吐蕃。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西夏趙元吳攻占榆中地,據吐蕃康古城。慶曆三年(1043),趙元吳改康古城為龕谷城。神宗元豐四年(1081)八月,宋熙河路經略使李憲率部攻克西夏龕谷城,改城為寨。元祐七年(1092),廢龕谷寨,慶州知州穆衍築定遠城。紹興三年(1096)復修龕谷寨為堡。崇寧三年(1104),今榆中縣西部部分地區屬蘭州蘭泉縣,紹興元年(1131),金人攻進榆中全境。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省龕谷、定遠二入金州,金州成為不領縣的州,改屬陝西行中書省管轄。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降金州為金縣,治所移至今城關鎮,屬臨洮府。憲宗成化四年(1468),改屬蘭州。清初,金縣改屬臨洮府。乾隆三年(1738)又屬蘭州府。 民國2年(1913),將蘭州、鞏昌2府並為蘭山道,金縣屬蘭山道。民國8年(1919),因與奉天(今遼寧)金縣同名,8月改為金城縣,10月恢復榆中縣。民國16年(1927)改道為區,榆中縣屬蘭山區。民國17年(1928),實行省、縣兩級制,榆中縣直隸於甘肅省政府。民國25年(1936)5月,隸屬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0年門941)8月,直隸於省政府。民國33年(1944)12月,隸屬第九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8年 (1949)8月16日榆中解放,成立榆中縣人民政府,隸屬會寧專員公署。9月,改屬定西專員公署。
1956年9月,榆中縣人民政府委員會改為榆中縣人民委員會。1968年1月,成立榆中中縣革命委員會。1970年4月,劃歸蘭州市管轄。1981年1月,撤銷榆中縣革命委員會,恢復榆中縣人民政府。

名勝古蹟

【八路軍駐蘭辦事處舊址】
在甘肅蘭州市互助巷2號。磚木結構舊式平房小院。緊靠大門的南屋外間,是辦公室兼作會議室、接待室,裡間為處長住室。西房為秘書、副官及警衛員住室,東房是廚房和服務員、炊事員住室。1937年成立,宣傳抗日主張,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輸送大批青年到延安,營救西路紅軍,接待前往蘇聯路經蘭州的我黨領導同志。1939至1940年周恩來在鄧穎超的陪同下赴蘇聯治病,往返都住於此。並轉運蘇聯支援的物資和新疆、甘肅運往前線的物資。1941年撤回延安。
【五泉山】
在甘肅蘭州市南、皋蘭山北麓。海拔1.600多米。因山有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泉而得名。蒙、惠二泉在東西兩側,俗稱東、西龍口,清流泄地,瀑布垂空,景色天然。史籍載:漢無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驃騎將軍霍去病西證,曾駐兵於此。可見五泉由來已久。山上主要建築為崇慶寺,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千佛閣、嘛尼寺、地藏寺、三教洞均系清同治七年(1868年)以後和光緒年間陸續重修。崇慶寺保存泰和鐵鐘一口和金剛殿內接引寺銅佛造像一尊。泰和鐵鐘為金泰和二年(1202年)鑄造:高3米,徑2米,重萬斤。銘文有“仙聞生喜,鬼聞停凶,擊破地獄,救苦無窮”等語;接引寺銅佛為明洪武三年(1370年)鑄造,高5米多,身圍約2.7米,重近萬斤,造型精美。1955年於此山辟公園,遊覽面積350畝。山間斷崖陡立,喬木蔽天,可登高望遠,鳥瞰市容。
【甘肅省博物館】
在甘肅蘭州市七里河南側。大樓中間五層,兩翼三層、後為展覽大廳,尾部有圓形講演廳。建築面積約2萬平方米。展覽大廳兩側有寬4米的迴廊,與兩翼相連,建築雄偉壯麗。另建有文物保管樓、漢簡樓、文物化驗修復室及搬遷復原的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館藏種類繁多的彩陶,圖案絢麗,具有地方特色;兩萬餘枚居延簡冊及其他漢簡,是研究漢代歷史的文字資料。館藏木漆、絲麻織品和少數民族文物尤多,淳化閣帖刻石一百七十五塊,包括歐陽、顏、柳各名家,以及王羲之、王獻之的草書,趙盂頫的千字文等,是我國書法藝術寶藏。
【白雲觀】
在甘肅蘭州市。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總督瑚松額奏請建立祀呂祖。初建規模占地30畝,中軸主體建築,東西院對稱,北是亭台樓閣,假山小橋,曲欄迴廊點綴。現存山門巍然屹立,頂磚雕重檐斗栱,下開左中右三個拱形大門,氣勢雄偉,戲樓高10米,木結構,卷棚歇山頂,三面斗栱,畫棟雕梁,四角飛檐挑空,前中後三座大殿,均為卷棚歇山頂,前殿高深宏敞,四面斗栱三十二朵,上下方之間雕飾精美。左右置廂房,鐘鼓樓。近年整修,闢為文化活動場所。
【白塔山】
在甘肅蘭州市黃河北岸。因山頭白塔得名。崗阜起伏,蟠結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勢。山下有金城、玉迭二關,為古代軍事要衝。白塔建於元代,明景泰年間重建,七級八面,上置綠頂,下築圓基,通高約下米。山上一、二、三台建築群,依山勢升高,飛檐紅柱,參差錯落,綠樹叢中亭榭迴廊連屬,四通八達。“風林香裊”牌坊、羅漢殿、三官殿、三星殿、迎旭客閣、白塔寺、雲月寺等建築,總面積約8000餘平方米。
白塔山白塔登臨殿閣,可憑欄遠眺日出,黃河九曲,氣象萬千。東、西、北三山之巔各有東風亭、喜雨亭、牡丹亭。此山原為荒山,解放後,引水上山,植樹造林,綠化面積約4.500多畝。今已樹高林密,濃蔭翳:1958年闢為公園。
【白衣寺塔】
又名白衣庵塔。在甘肅蘭州市內,是白衣寺內主要建築,寺已改建他用。塔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通體磚砌,面堊白色,實心。八角十三級,高近20米,塔剎置綠色琉璃球。每層八面開龕,龕內塑佛像,形態各異。下層正面開一大龕,塑佛像三尊。每層檐角系鈴,隨風叮噹作響。
【黃河鐵橋】
舊名鎮遠橋。在甘肅蘭州市白塔山下。為黃河第一橋。建千明洪武年間。清道光《蘭州府志》記載:黃河經皋蘭城北,距城西八十步架浮橋樑以渡河,河北有關(指金城關),在白塔山下,以二十四隻大船貫連,浮於河面,稱鎮遠橋。冬拆春設。古代這裡是控扼河西走廊、青海、寧夏的交通要衝,“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西漢以後,嚴冬黃河結冰,厚數尺,車馬通行其上,俗稱冰橋。史稱陝西之路可通甘涼者,惟蘭州浮橋,敵若據此橋,則河西隔絕,餉援難通。夏秋河水暴漲,橋常沖毀,冬春之際,冰凌衝撞,亦常摧橋。《蘭州古今注》記載: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把浮橋改建為鐵橋,長七十丈,寬二丈二尺四寸,橋下設四墩,下用水泥鐵柱,上用石塊,河南第二墩最深,墩底至水面一丈七尺。共花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工程由德商泰來洋行承修,但物資運輸和施工全為我國承擔,各地人民以駱駝、大軲轆車,遠涉千里,東自天津等地運輸架橋材料,終於在黃河上架起第一座鐵橋。鐵橋曾於1954年進行加固工程,上架弧形鋼架拱梁,結構美觀,氣勢更見雄偉。
【雁灘】
在甘肅蘭州市東北隅,原是黃河中的十八個沙島。早年常有大雁在此棲息,因有此名。1958年修築成20公里的環灘大壩和柏油馬路,穿過灘上黃河支流三條,河灘乃與市區連成一體。後辟雁灘公園、游泳池,已成蘭州遊覽勝地。
【興隆山】
在甘肅榆中縣城西南5公里。海拔2.400米左右。東西兩面山坡上,天然林密布,有雲杉、松、燁、柳、楊等喬木及灌木叢。峰巒迭翠,四季長育。上有大白、玉液泉,匯成小溪山澗,清流潺潺。中有大峽河,清澈見底,南北穿越峽谷,流入榆中縣宛川,歸於黃河。地陰潮濕,氣溫較低,為遊覽避暑勝地。東西兩山原有殿宇樓閣七十餘處,畫棟雕粱,飛檐紅柱,多為明清兩代所建或改建,解放前多已毀壞。現僅存清代小型臥橋一座。每年6月6日山上有廟會,為時六天,遐邇居民十餘萬人來此朝山趕會。此風俗延續至今。抗日戰爭時期成吉思汗靈柩曾從內蒙古伊金霍洛旗遷存東山娘娘殿。
榆中未來
“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座房。”當年,上海浦東新區開發前,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浦東不被看好可見一斑。但是現在,當舉世矚目的世博會在浦東“安家”,浦東的發展一定會讓說過這句話的人自打耳光。
今天的蘭州,也面臨上海當年的難題--用地緊缺、環境污染、交通堵塞……如何破解蘭州發展的瓶頸問題?在年初召開的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分組討論中,榆中縣委書記胥波提出:今年,榆中縣將在定遠--連搭地區啟動建設一座宜居、宜商、宜業,可容10萬人的“城市花園”。
從半年前提出構想到現在“城市花園”一期土地已完成招拍掛供地程式,旨在破解蘭州發展難題的東城區建設大幕已經開啟,蘭州人相信未來的榆中就是今日之浦東。
發展中的榆中縣城
興隆商貿城開工奠基儀式
金川科技園
駐蘭商會了解定遠地區的基本情況
新建的榆中一中餐飲服務中心
南河農家樂四合院
榆鋼鋼花飛濺
榆中縣破解蘭州發展瓶頸 東城區建設拉開大幕
昔日荒山將變“城市花園”,榆中縣始建於公元前214年,《史記》以河為境,累石為城,樹榆為塞。6月23日,由榆中縣委、縣政府主辦,省投資貿易促進局、市經濟合作服務局支持的駐蘭商會“看榆中、謀發展”活動啟動,在縣上“四大班子”領導的陪同下,16個駐蘭商會和3家企業的負責人實地考察了榆中的投資環境,第一站就是和平鎮徐家山。雖然地名叫徐家山,但眼前已無“山”,曾經的荒山荒溝現在已開發整理為平坦的建設用地,用地規劃性質為商住。這裡正是蘭州東城區“城市花園”一期項目用地,占地面積約2100畝,目前投資方恆大集團已完成探地工作。計畫投資120億元在此修建含商住樓、商服樓、小區道路、路燈等配套設施完善的高檔住宅區,建成規模達20萬平方米。一期工程建成後,將成為從舊城到新區的橋頭堡、聯繫新區與舊城的紐帶,為蘭州二三產業發展提供一個更好的載體,有效帶動蘭州都市圈的發展。二期項目選址於312國道兩側的定遠鎮和連搭鄉區域,規劃面積約10平方公里。待兩個工程完成後,榆中縣將為蘭州提供一個生態環境優美、功能設施完善、空氣品質好,且能創業、經商、居住的新城區。而恆大布局蘭州還不止於此,在興隆山山麓,恆大旅遊服務中心項目效果圖向大家展示了興隆山未來的服務設施。項目總規劃占地5000畝,其中一期項目占地1300畝,總投資30億元,是一個集酒店、會議、餐飲、娛樂、保健和商業於一體的超大型綜合旅遊度假住區,包括有五星級酒店及“六大國際中心”(會議中心、運動中心、健康中心、娛樂中心、飲宴中心、商業中心),建築形態涵蓋獨棟、雙拼、聯排、雙景小高層、高層觀邸。目前項目正在進行前期工作,將在蘭洽會上正式簽約。
據了解,根據省委“中心帶動”戰略、市委“蘭北新區”建設規劃,榆中縣將規劃和建設定遠至縣城、興隆山至夏官營、金崖至定遠“兩縱兩橫”城市主幹道,逐步拉開城市發展框架。同時通過市場化運作,規劃建設10平方公里的現代生態居住區,著力打造宜居、宜商、宜業的蘭州“城市花園”,加速東城區與中心城區的對接融合,推動榆中縣的城市化進程。
從招商引資到選商擇資。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招商引資一直是我省助推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今年截至目前,榆中縣共引進簽約各類招商項目17個,總投資136.4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個;到位資金1.025億元;開工建設項目14個。主要包括投資120億元的蘭州東城區城市花園恆大集團一期項目、投資6億元的徽商工業園、投資5億元的20萬隻/天鎳氫電池蘭州生產基地、投資2.6億元的夕陽紅老年公寓、投資6200萬元的瑞豐奶牛養殖場等。目前,正在洽談的項目還有投資30億元的奧特萊斯世界名品折扣城,投資450億元的大唐核電站,投資1億元的蘭州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園,投資2億元的青島啤酒生產線,投資2億元的蘇寧電器倉儲加工基地等10多個大型項目。

教育事業

高等教育
學校
成立時間
層次
備註
2001年9月
本科
211、985、雙一流高校
蘭州財經大學和平校區
2008年
本科
公辦
蘭州財經大學隴橋學院
2000年
本科
民辦
西北民族大學榆中校區
2005年
本科
省部共建大學
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
2002年
本科
民辦
2017年
本科
公辦
蘭州外語職業學院
2005年
專科
民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