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婊

蘋果婊

舊意:蘋果表=apple watch

新意:繼綠茶婊之後,新出現的一種婊,喜歡纏著別人要蘋果的女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蘋果婊
  • 外文名:apple bitch
  • 新意:喜歡纏著別人要蘋果的女生。
  • 拼音:ping guo biao
甘成蘋果婊,品牌力,產品力,生態鏈,媒體緣,

甘成蘋果婊

每一個持續購買蘋果產品的“果粉”都可以稱之為“蘋果婊”。很不幸,我也是。
最近頻繁看到一個詞:蘋果婊。這個詞看起來並不讓人感到舒服,因為與之聯繫在一起的還有綠茶婊。而遍尋網路“蘋果婊”這個詞的發跡起源之後,我還發現,“蘋果婊”這個詞並不是在Watch發布而新近流行的,而是早已有之,這個詞的原意是指在社交媒體上向別人索要蘋果新品的女子,這看起來像是繼“賣腎”之後又一個因為蘋果產品而扭曲價值觀的案例。
那么,蘋果的產品究竟有何魔力,讓哪些女青年們甘作“蘋果婊”?我思考了良久,找到了以下四個理由:

品牌力

顯然,蘋果品牌的強大影響力是蘋果在國內外持續幾年長期暢銷的重要原因。對於很多國人來說,一部蘋果手機曾經是“土豪”的象徵,尤其是在蘋果4發布之後,蘋果手機成為很多網際網路巨頭公司的年輕白領的標配,一個部門裡八個人有七部蘋果手機是尋常見到的。對於這些年輕的白領來說,蘋果不僅僅是一部手機,更多的時候是一種酷炫,或者是一種潮流。
而5000元這樣的高價位,又高出其他手機一個檔次,又讓自己平添了一份比別人的優越感。這種時尚潮流和優越感的體現都是蘋果品牌的象徵,也是蘋果官方希望極力傳播給消費者的,而愛慕虛榮到中國消費者非常配合大幾乎全部吸收了。
與此同時,蘋果手機的流行還跟他的創始人賈伯斯密不可分。賈伯斯在去世前已經被媒體塑造成神一樣的人物,在很多媒體的筆下,它就是造物精靈,他是產品之神,他創造的蘋果產品獨一無二,甚至他對手機行業的影響不亞於盤古開天地,而很多人在媒體的宣傳下信以為真。當然,我們不能說賈伯斯不偉大,但是稍微清醒一點的人就會明白,憑藉賈伯斯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創造蘋果手機,他背後依靠的無數的工程師和設計師以及其他矽谷精英。
但是,為什麼蘋果要突出賈伯斯的偉大呢?這個時候,其實我們可以從美國好萊塢的電影裡找到答案,在美國的電影中塑造了太多太多具有超能力的人或獸,美國人信奉英雄主義,這是傳統,而賈伯斯就是蘋果傳播品牌和輸出價值觀最有力的武器。

產品力

而在此前,每當蘋果召開新品發布會之後,社交媒體上就開始洶湧傳播又要賣掉一個腎的段子,而到現在蘋果手機已經發布了第六代,iPad也已經經過了四代的更迭,然後段子手們又開始感嘆已經無腎可賣。
而蘋果婊的來源更加簡單,就是不少年輕女性學生和白領群體,在自身財力有限的情況下,繼而尋求他人贈予,尤其是向身邊的男性朋友甚至是社交媒體上的男性網友索取蘋果產品,這些索取當然不可能是沒有代價的。當然,這裡不做道德審判,只是藉以說明蘋果產品在國內的受歡迎程度。
蘋果產品究竟好不好?當然好!這其實是有公論的。國內做的風生水起的小米,此前也是將蘋果作為榜樣,並通過借勢行銷的手段,向人們灌輸小米就是國產蘋果手機的概念。而傲嬌的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在蘋果產品面前,也甘心情願把錘子手機列為地球上第二好的手機。
客觀的說,蘋果手機在做工、設計、外觀等多個方面,都是比較優秀的。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那么多的果粉,前赴後繼的使用蘋果產品的客觀原因,僅僅是為了“裝”這一需求顯然沒有持續如此強烈,畢竟可以用來“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沒必要非要在蘋果這一個棵樹上吊死。這毫無疑問就是蘋果產品的強大感召力體現。

生態鏈

擁有了品牌影響力以及產品自身的感召力,遠不止於讓蘋果如此成功。最致命的就是蘋果構建的生態鏈。一個套用商店和一個iCloud賬號連結多個設備,你的蘋果手機、電腦、iPad可以共享相冊、通訊錄、簡訊等。蘋果在無形之間,通過自身構建的生態鏈,成功的實現了硬體的捆綁銷售。一旦你使用了一部蘋果產品,並習慣了它的系統,然後你就會購買第二部、第三部蘋果的產品,因為他們之間能夠實現互聯互通,確實在某些方面便捷了你的生活。
這個生態鏈的作用,在Watch的銷售過程可能更加重要。這將促成兩個方面的事情發生,一是為了適配Watch將有更多的用戶購買一部蘋果手機,這將間接促進蘋果手機的銷售,二是因為有蘋果手機及產品,而愛屋及烏的購買一部Watch,畢竟對於購買了5000元甚至更貴的iPhone手機的消費者來說,再購買一部2500左右的Watch並不會產生更大的負擔,再說如果自己沒有購買力,還可以做回“蘋果婊”。
這就是蘋果生態鏈的厲害的地方,每當它銷售出一部設備時,不僅僅是一位設備的售出,而是布下了一個點,在蘋果生態鏈的體系里,這個點將轉化為更多的蘋果產品的購買。

媒體緣

最後,要說到很多寫蘋果產品分析的文章里少有人提到的蘋果的媒體緣。事實上,蘋果在進入中國後,最先征服了媒體,國內科技媒體中有太多編輯記者都是蘋果的忠實擁躉,這個征服當然還是依靠產品真正的魅力,並不是公關手段。
在我和其他國內主流的科技媒體人士一起參與的線下活動上,我特意觀察了身邊的人使用的手機,我驚訝的發現,使用蘋果產品的比例竟然高達80%以上,而且還有人同時使用不止有一部蘋果手機,可見對蘋果產品的忠實程度。而就在不久前,社交媒體上曾經流行一張照片,在參加微軟新產品的發布會上,在場的媒體們幾乎全部使用的是蘋果筆記本,極具諷刺性。這兩個事件聯繫在一起,給我的主觀判斷就是:在媒體人群中,使用蘋果產品的比例很可能比一般行業的人群的比例更高,這就意味著蘋果的媒體緣極好。
而媒體人都愛寫蘋果,這也是事實。這次Watch的發布自然也不例外,一如即往的朋友圈刷屏,一如既往的海量報導,一如即往的分析評論,短時間內Watch發布的訊息已經經科技圈傳播大眾圈,似乎又要掀起一股“買買買”的蘋果產品追逐熱潮。顯然,這些媒體人士都具有比一般人群更強大的傳播能力和更廣泛的渠道,他們能夠影響的人群更為廣泛,而蘋果產品的長期流行必然有一份他們的功勞。
毫無貶義的說,每一個持續購買蘋果產品的“果粉”都可以稱之為“蘋果婊”。很不幸,我也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