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30МКК/МКК2戰鬥轟炸機

蘇-30МКК/МКК2戰鬥轟炸機

蘇-30МКК/MKK2(英文:Sukhoi Su-30MKK/MKK2)戰鬥轟炸機,是俄羅斯蘇霍伊飛機設計局在蘇-27СК基礎上以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CAD/CAM/CAE)對機身結構進行重新設計後製造出來的第三代戰鬥轟炸機。

中國於2000年開始從俄羅斯引進蘇-30МКК/МКК2戰鬥轟炸機,並裝備空軍和海軍航空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蘇-30MKK/NKK2
  • 英文名稱:Sukhoi Su-30MKK/MKK2
  • 前型/級:蘇-27
  • 次型/級:蘇-33
  • 研製時間:1986~1999
  • 國家:俄羅斯
  • 裝備國家:俄羅斯、中國
發展沿革,技術特點,性能參數,服役事件,

發展沿革

蘇-30多用途戰鬥機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戰鬥轟炸機。現代空中作戰逐步呈現高機動、大過載、長時間飛行,使飛行員難以單獨應付複雜的作戰情況、各種機載電子綜合設備和機載武器。為此,許多先進戰鬥機採用雙座體制,後艙飛行員主要負責操作機上雷達、通信、電子對抗系統,控制各類精確制導武器,也可為其他飛機提供戰場態勢。雙座戰鬥機既適於遠程作戰,也更適於執行危險而複雜的對地攻擊任務。美國、法國等都在F-15幻影-2000戰鬥機的雙座戰鬥教練型基礎上改進發展了F-15E和幻影-2000D等雙座戰鬥轟炸機,法國研製的“陣風”三代半戰鬥機還直接採取了單雙座戰鬥型同時研製的方式。
蘇-30MKK/MKK2戰鬥轟炸機蘇-30MKK/MKK2戰鬥轟炸機
1986年,蘇聯軍方決定利用蘇-27飛機較大的機內空間進行改進,在蘇-27УБ雙座教練機基礎上,為防空軍研製一種裝有空中受油系統、新型導航系統、先進慣性導航系統和火控系統,具備較遠航程的雙座截擊機。該型號最初被稱為空中加油型蘇-27УБ飛機,總設計師伊戈爾·伊萬諾夫,武器系統設計師維克托·加魯申科。
空中加油型蘇-27УБ飛機可收放空中受油管裝在機頭右側,不使用時收納於機頭左側,不增加飛行阻力,亦不影響機載雷達工作。這套系統後來被由蘇-27改進而來的蘇-33、蘇-35戰鬥機和蘇-34戰鬥轟炸機採用。空中加油型蘇-27УБ於1987年首飛,隨後完成了距離13440千米的莫斯科-共青城-莫斯科不著陸飛行,連續飛行15小時42分,4次空中加油。1988年,研製工作加速,飛機重新命名為蘇-30,1989年12月31日,蘇-30在伊爾庫茨克飛機製造廠機場首飛。首批量產的5架蘇-30飛機裝備蘇聯防空軍薩沃斯特別伊克飛行員訓練中心,進行了與A-50預警機、米格-31截擊機、伊爾-78空中加油機配合作戰演練。後來因蘇聯解體,俄羅斯空軍經費不足,停止購買蘇-30。兩架蘇-30飛機被移交給俄羅斯試飛院,用來參加各國航展,開拓海外市場,其中1架曾兩次參加珠海航展。
在這種情況下,蘇霍伊飛機設計局與伊爾庫茨克飛機生產股份公司一起開始研製生產蘇-30齣口型,命名為蘇-30К。出口型增強對地作戰能力。蘇-30К又衍生了新改型,換裝新型機載雷達,增加武器種類,發展出蘇-30М戰鬥機,出口型稱蘇-30МК。
與此同時,在遠東阿穆爾河畔的蘇-27飛機主要生產基地共青城工廠也發展了自己的蘇-27對地攻擊型,共青城工廠項目總師柯內舍夫在蘇-35УБ雙座戰鬥/教練機研製過程中,決定在此新機型基礎上發展一種雙座戰鬥轟炸機,而不是在已經成熟的蘇-27УБ基礎上換些電子設備掛幾枚空地飛彈來做秀。考慮到俄羅斯軍方和杜馬中某些勢力對於出口最新的軍事技術裝備持強烈否定態度,所以蘇霍伊設計局和共青城工廠決定讓新飛機沿用俄羅斯國防部已批准的出口編號蘇-30МКК,最後一個“K”代表KnAAPO(阿穆爾共青城製造廠縮寫)的第一個字母。1999年3月9日,阿穆爾共青城製造廠研製的蘇-30МКК首架原型機首飛成功。

技術特點

蘇-30МКК是在蘇-27СК基礎上以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CAD/CAM/CAE)對機身結構進行重新設計後製造出來的。蘇-30МКК和蘇-35УБ是阿穆爾共青城製造廠第一批採用這種套用技術設計製造的飛機。開發生產蘇-30МКК飛機過程中,運用新型鋁鑄造合金,並擴大複合材料使用範圍,並對原型機結構進行調整,主要是:對機身頭部和中央尾錐形梁結構進行了修改,雷達整流罩錐體改成可拆卸式,在機頭設備艙接近雷達和光學雷達部件的位置開設了艙口。在機頭段左邊設定空中受油系統的伸縮管,並配備了夜間受油照明燈,光學雷達則從飛機軸線向右移。為增大航程,換用了帶加大尺寸油箱的機翼外翼段,加大面積、高度和厚度並內置整體油箱的垂尾,與蘇-27相比,蘇-30МКК的垂直尾翼弦長和高度都有所增大,機翼根部增加了兩個可載重2000千克的掛架,以掛載Х-59等大型空地飛彈。蘇-30МКК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8000千克,最大極限載彈量達到12000千克,不但超過蘇-30MKI的8000千克、圖-16中程轟炸機的9000千克,也超過了美軍F-15E的11113千克。為適應最大起飛重量增加,蘇-30МКК將前起落架改為雙輪。
蘇-30MKK/MKK2戰鬥轟炸機三視圖蘇-30MKK/MKK2戰鬥轟炸機三視圖
蘇-30МКК採用串列雙座布局,座艙蓋也由兩部分構成,即前固定風擋和兩個飛行員共用的艙蓋,艙蓋向後上方打開。后座位置稍高,以保證在各個方向都有良好的視界。艙內配備改進型К-36М型彈射座椅。
蘇-30МКК的綜合式航電系統是開放式結構,各子系統除了有自己的主控計算機外、還以1箇中央計算機為中心構成綜合信息網路。該機的電傳操縱系統為數字式的,其飛行限制較蘇-27СК少,飛行操縱更為人性化。火控系統分為空對空、空對地火控子系統兩部分。其中,空對空火控子系統包括雷達、光電探測器、頭盔瞄準器、全向雷達告警器、數據鏈。雷達告警器精度很高,可顯示4個最具威脅的地面目標,能滿足Х-31П反輻射飛彈偵察目標和引導發射需要,環視紅外線探測器除了提供飛彈預警外也可控測飛機,並可提供飛彈火控資料,通過數據鏈可接收其他作戰平台的火控資料,使本機不開雷達“靜默作戰”。空對地火控子系統與空對空火控子系統共用探測設備,但在處理方式上有所差異,能與精確制導武器進行寬頻通信,可將精確制導武器所攻擊的目標數據、武器的導航數據等顯示在座艙的4個顯示屏上。火控雷達具有對地工作模式,具備從一群目標中準確識別出單個目標能力,還能探測直升機類低空低速目標。使用對面模式時,能進行地圖測繪、地面移動目標識別和標定,並增加發射Х-31和Х-59空地飛彈的模式。
1999~2000年,蘇-30МКК完成了定型試飛和新武器試驗,自2000年底開始交付。為了繼續提高作戰能力,蘇霍伊設計局和阿穆爾共青城製造廠繼續對蘇-30МКК武器系統進行升級,提高對面目標攻擊效能,改型後的飛機稱為蘇-30МКК2。主要是裝備新型雷達和火控系統,具備全天候探測、跟蹤和攻擊地面/海上目標能力,新增發射Х-31А超聲速反艦飛彈能力,航電系統進一步改進,新型座艙管理系統更加高效,在導航和通信組件方面也進行了升級,還換裝了更先進的自衛電子對抗組件。

性能參數

蘇-30MKK參考數據:
蘇-30MKK參考數據蘇-30MKK參考數據

服役事件

中國於2000年開始從俄羅斯引進的蘇-30多用途戰鬥機,其中,蘇-30МКК裝備中國空軍部隊。蘇-30МКК2裝備中國海軍航空兵部隊。蘇-30МКК2自2004年起交付中國海軍航空兵部隊。
中國空軍的蘇-30中國空軍的蘇-3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