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AA-1空空飛彈

蘇聯AA-1空空飛彈

蘇聯AA—1空空飛彈是前蘇聯自行研製的第一種空對空飛彈是1956年投入批量生產的K—5(軍用型號PC—2y)。西方給這種雷達制導的飛彈取名為AA—l,綽號“鹼”。該飛彈長1.88米,彈徑 0.178米,舵翼翼展0.32米,彈翼翼展0.58米,彈重82千克,戰鬥部重13千克,最大射程5—7千米,最大速度M數2,使用高度16千米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聯AA-1空空飛彈
  • 飛彈長:1.88米
  • 彈徑:0.178米
  • 舵翼翼展:0.32米
基本資料,主要數據,結構特點,設計缺陷,建造背景,

基本資料

蘇聯AA-1空空飛彈
蘇聯AA—1空空飛彈是前蘇聯自行研製的第一種 空對空飛彈是1956年投入批量生產的K—5(軍用型號PC—2y)。西方給這種雷達制導的飛彈取名為AA—l,綽號“鹼”。 K—5之後的蘇制空對空飛彈被依次取名為AA—2、AA—3、AA—4等。
K—5於50年代中期研製成功,1956年裝備帶有機載雷達的米格—17y。在K—5的基礎上,又研製出了K—5M和K—51(軍用型號PC—2yc)等改進型飛彈,主要裝備帶有“綠寶石—2”機載雷達的前蘇聯第一種超1音速戰鬥機米格—19。由於K—5的射程較近、速度較低、制導系統比較落後,只能對付轟炸機,20世紀60年代中期便已停產。

主要數據

最大射程:4.5km(РС-1/2У)6~7km(РС-2УС)10km(Р-55)
最小射程:1500m(РС-1У)1200mm(Р-55)  最大速度:M2  使用高度:>2000m  制導系統:雷達波束  引信:無線電近炸引信   戰鬥部:爆炸破片,重13kg  動力裝置:1台固體火箭發動機  彈重:82kg(РС-1У)83.2kg(РС-2УС)91kg(Р-55)  彈長:1.88m(РС-1У)2.45m(РС-1УС)  彈徑:200mm580mm(РС-1У)  翼展:654mm(Р-55)
最大射程:4.5km(РС-1/2У)6~7km(РС-2УС)10km(Р-55)  最小射程:1500m(РС-1У)1200mm(Р-55)  最大速度:M2  使用高度:>2000m  制導系統:雷達波束  引信:無線電近炸引信
戰鬥部:爆炸破片,重13kg  動力裝置:1台固體火箭發動機  彈重:82kg(РС-1У)83.2kg(РС-2УС)91kg(Р-55)  彈長:1.88m(РС-1У)2.45m(РС-1УС)  彈徑:200mm580mm(РС-1У)  翼展:654mm(Р-55)
最小射程:1500m(РС-1У)1200mm(Р-55)
最大速度:M2
使用高度:>2000m
制導系統:雷達波束
引信:無線電近炸引信
動力裝置:1台固體火箭發動機
彈重:82kg(РС-1У)83.2kg(РС-2УС)91kg(Р-55)
彈長:1.88m(РС-1У)2.45m(РС-1УС)
彈徑:200mm580mm(РС-1У)
翼展:654mm(Р-55)

結構特點

蘇聯AA-1空空飛彈
蘇聯AA—1空空飛彈(K— 5)採用鴨式氣動布局, 4個舵面在前, 4個三角形彈翼在後。其動力裝置為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制導方式為雷達波束制導。在飛彈飛向目標期間,需機載火控雷達始終照射目標。蘇聯AA—1空空飛彈空對空飛彈長1.88米,彈徑0.178米,舵翼翼展0.32米,彈翼翼展0.58米,彈重82千克,戰鬥部重13千克,最大射程5—7千米,最大速度M數2,使用高度16千米左右。
該彈採用鴨式氣動外形布局,由5個艙段組成。第一艙為引信和戰鬥部艙,無線電近炸引信裝在頭部,最大作用距離13米,破片殺傷戰鬥部裝在引信之後,裝填炸藥為梯恩梯和黑索近混合炸藥。第二艙為制導控制艙,採用無線電駕束式制導,將裝在飛彈尾部的定向天線接收的機載雷達的照射波束信號,轉變為與飛彈偏離等強信號線的偏移量和偏移速度成比例的制導信號,輸給舵機裝置,控制鴨式舵面運動,使飛彈沿著機載雷達照射目標的波束方向飛向目標。第三艙為發動機艙,位於彈體中部,內裝單級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以及電源,兩個排氣噴管位於該艙段後部的彈體兩側。第四艙為穩定艙,內裝橫滾穩定裝置和冷氣裝置,彈體外部裝十字形尾翼。第五艙為無線電天線接收機和控制裝置艙,位於彈體尾部,用來接收機載雷達的照射波束信號。

設計缺陷

蘇聯AA-1空空飛彈
作為雷達型空空飛彈,該彈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但是由於採用駕束式制導,必須與載機的火控雷達配合工作,使載機不具有“發射後不管”的能力;同時,受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機載雷達和飛彈本身的性能很差,米格-17ПФ的機載雷達作用距離不超過10km,由搜尋轉為自動跟蹤的距離為3.2km,可發射飛彈的距離為2.5km,飛彈的射程受發動機推力限制不超過4.5km,飛彈的作戰高度受地雜波影響不低於2000m,載機只能從尾後攻擊機動性差的敵方轟炸機,不能滿足現代空戰的需要。

建造背景

蘇聯AA-1空空飛彈
РС-1是蘇聯自行研製並大量裝備部隊的第一種空空飛彈,也是蘇聯國土防空截擊機用來攔截敵轟炸機的第一種雷達型空空飛彈,由位於莫斯科附近的希姆基地區的第293廠第2試驗設計局——現在的“火炬”機械製造設計局的前身,在50年代初開始設計,於1956年投入批生產,1957年首次裝備米格-17П殲擊機,70年代初停產,隨後退出現役。該飛彈的系統代號和編號分別為К-5(K-5)和И(Izd.1),空軍使用代號為РС- 1У(RS-1U)。
從蘇聯解體後透露給外界的訊息表明,該彈並不是蘇聯研製的第一個空空飛彈。第2試驗設計局的前身——第293廠設計局在馬圖斯.比斯諾瓦特的領導下,從1948年開始設計並試飛過的СНАРС-250(SNARS-250),才是蘇聯最早研製的空空飛彈,並且是第一個雷達型空空飛彈,計畫用於蘇聯第一批裝備機載雷達的殲擊機——“拉沃奇金”200和“米高揚”И-320。該彈重250kg,戰鬥部重30kg,彈長4.2m,翼展1.08m,最大射程 5km,採用第393設計局研製的半主動雷達導引頭。除雷達型外,還研製了紅外導引頭和電視導引頭。但由於1954年第293廠轉為生產ШБ(ShB)-32地空飛彈,成立由彼得.格魯辛領導的第2試驗設計局取代前設計局,使СНАРС-250空空飛彈未能完成試飛而被取消。但是,第2試驗設計局在研製ШБ-32地空飛彈的同時,卻發展了自已的ШМ(ShM)空空飛彈,這就是К-5空空飛彈。ШБ- 32和К-5飛彈的總設計師均是德米特里.托馬舍維奇。
西方情報機關直到1959年8月,才從蘇聯駐東德的第24戰術航空軍的一架米格-19ПМ攜帶的АРУ-4滑軌式發射架及其К-5空空飛彈的圖片上獲悉該飛彈的存在。由於不知道該飛彈的蘇聯編號和名稱,西方和北約集團按照自行確定的對蘇聯武器裝備的命名規則,給予該飛彈的編號和命名為AA-1“鹼”(Alkali)。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