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積玉

蘇積玉

蘇積玉,男,1948年5月生,山東榮成人。筆名紀宇,中國當代著名詩人,傳記文學作家。1967年畢業於青島市第九中學。中學時代開始寫詩,後因“文革”輟學,當過記者、工人、編輯、編劇,戲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青島市藝術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青島市文聯主席。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職稱為國家一級編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積玉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48年5月
  • 性別:男
主要作品,獲獎情況,創作經歷,名家評說,

主要作品

已出版詩集《金色的航線》《船台濤聲》《五色草》《風流歌》《山海魂》《紀宇朗誦詩》《紀宇抒情詩》《紀宇自選詩集》《追求六重奏》《紀宇兒童詩》《紀宇愛情詩》長詩《’97詩韻》《20世紀詩典》等十餘部;另著有詩論集《詩之夢》《〈’97詩韻〉評談錄》;散文集《美的遐想》《紀宇報告文學選》,長篇傳記《雕塑大師劉開渠》《雕塑人生》《青銅與白石》《喜劇人生》;盒式磁帶《風流歌》《’97詩韻》。

獲獎情況

1988年獲得全國自學成才獎,1988年、1995年連續兩次被評為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992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2000年被評為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2001年被評為山東省十佳文藝工作者。
作品多次獲各種獎勵,並被譯介到國外。組詩《春天的小花》編入美國出版的教科書,《風流歌》、《我站在祖國的地圖前》編入中國教育部的教科書中,詩歌被收入一百多種各類選本,被譽為“影響了一代青少年的成長”。曾應邀訪問美國、義大利等國。
繼20世紀80年代的《風流歌》廣泛傳播之後,長詩《’97詩韻》和《20世紀詩典》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文藝報》、香港《大公報》、美國《美華文化人報》等數十家報刊發表評論。《20世紀詩典》長達兩萬多行,被稱為“震撼心靈的世紀史詩”,“中國新詩史上空前的著作”。
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紀宇詩文珍藏本》十卷。

創作經歷

蘇積玉(紀宇)1948年5月出生在山東榮城俚島鄉南鄭家村。在黃寶山下的茅屋、山野、溪水、井台側畔度過幼年和部分童年,在村辦的初小開始上學。一年多後隨父遷往青島,在青島市上海路國小插班讀二年級。
蘇積玉家境貧寒,這個名字是他的祖父蘇清泉起的。祖父有文化,會記帳,能寫一筆好字。可祖父去世的早,除了血緣傳遞和賜名於他的孫子孫女之外,蘇積玉只記得他是個慈眉善目的老人。蘇積玉的父母因為家窮,小時候連一天學也沒上,都不識字。
蘇積玉的父親名叫蘇慶祿,他參加工作之初,在青島漁業公司的漁船上做飯。他的收入很有限,小時候全家5口人住在青島大窯溝鐵路橋邊,一間8平方米的小房子裡。他家裡除了課本之外,沒有一本書,。他曾經向母親提出要買一本書,母親很奇怪地問他:“你開學時不是買過書嗎?怎么又要買書?”不識字的母親不懂得,孩子除了學課本之外,還要看課外書籍。再說,家裡也沒有餘錢讓他買書看。他印象很深的是,在母親針線笸籮里有一本夾鞋樣和絲線的雜誌,肚子鼓得大大的,記得那是一本20世紀30年代出版的《東方》雜誌。
國小五年級時,蘇積玉被同學拉去參加青島市的一次賽詩畫會,沒想到竟得了獎。從此,他對分行排列的詩便有了好感,讀點詩,也練習寫點詩。在那個年代裡,他目睹和經歷了大煉鋼鐵、三年困難時期、大抓階級鬥爭等生活環境和運動,心頭的詩意蕩然無存。
1964年蘇積玉考入青島九中後,國家經濟形勢好轉,他開始學習寫作。1965年最先在《青島日報》上發表雜文《怨與不怨》等,1966年3月在《山東文藝》上發表處女作《石雷》。在面向最基層民眾的《街頭詩畫》中發表了許多詩歌。這意味著他從創作之始就樹立了讓詩走向民眾、走向現實、走向時代的理想。
由於寫稿投稿老是被退,受到一些同學取笑和嬉鬧,蘇積玉將姓名中的兩個字“積玉”的諧音“紀宇”作為筆名,一直使用至今。
“文革”爆發了,這一年紀宇在讀高中二年級。他是老三屆中的1967屆高中生。高考取消,學校停課,他曾經在《青島日報》幫助工作近兩年。曾擔任副刊編輯和文化記者,創作了詩《狂飆曲》等,以鉛印和油印的形式散發流傳。1968年紀宇分配進青島捲菸廠當壯工。因參加工廠文藝創作演出,編寫曲藝、話劇等參加省、市級演出而被專業文化部門注意。1973年調至青島市文化局。此時開始大量寫作以造船工業為背景的詩歌,這些詩在1975年結集為《金色的航線》,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紀宇的第一本詩集。
這期間,紀宇有大量詩歌發表於《詩刊》、《人民文學》、《文匯報》、《光明日報》等報刊,這是他的第一個創作高潮。但這些作品留下了那個時代的痕跡,也就成為那場錯誤運動的思想反映和藝術見證。
1976年,十年洗劫過去了,這一年紀宇28歲。他學習,他思索,他沉澱,他升華。他是最早主動要求作自我批評的人,他也是到胡耀邦同志親筆批示,受到保護的詩人。他經過兩年多的醞釀反思,寫成一批以《風流歌》、《愛》、《關於美的探討》、《理想篇》、《幸福歌》為代表的抒情詩作。《風流歌》發表在《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配樂朗誦,並作為交換節目和全國的省、市廣播電台交流,一些電台也自行錄製,真可謂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舉國傳播,廣泛流傳,在青年和民眾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982年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詩集《風流歌》。在80年代的大學裡,幾乎無人不知《風流歌》。紀宇還根據讀者的強烈反映,續寫了《風流歌》之二和之三,在《中國青年報》發表。大中學生們傳抄、朗誦、成為一時的風尚。《青年文摘》、《詩選刊》、香港《龍之淵》等十幾種報刊轉載,三首《風流歌》還專門出版了瞿弦和張筠英朗誦的盒式磁帶。《風流歌》迴蕩在祖國的大地,迴蕩在自衛還擊戰的戰壕和貓耳洞裡。
1986年5月,賀敬之對紀宇說:“我是你很熱心的讀者,讀你的詩仿佛聽到空谷足音,很長時間沒有看到這樣的詩了,我是你的詩的知音。”這些詩彙編為《紀宇朗誦詩》,賀敬之題寫書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印刷37000冊,由新華書店發行7000冊,其餘全部由作者郵售一空,紀宇收到來信和匯款單3萬餘份,這本詩集成為紀宇創作里程中的第二個高潮。
看到讀者寫給紀宇的信和郵購匯款單上剪下來的“簡短附言”,艾青說:“在當今中國誰能做到這樣!”
臧克家說:“要注意紀宇的詩,讀者多,影響大。”
進入20世紀90年代,文學和詩歌都逐漸邊緣化,詩的讀者和客群越來越少了,許多人不屑再寫詩,他們下海了,改行了,可紀宇仍然執著地堅持著寫詩,每年都有新作問世。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時,紀宇寫了長詩《’97詩韻》,這部長詩極具創造性地把漢語詩韻作為結構,從第一韻,依序寫到第十八韻,環環相扣,韻韻銜聯,情由韻出,語從韻生,十八韻如編鐘排馨,演奏出一曲富有中華特色的神奇樂章。這部長詩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人民文學》、《時代文學》、《中國文化報》等都發了選章。這部長詩受到讀者的歡迎,未過半年就再版,出了精裝本並專門出版了《〈’97詩韻〉談評錄》,收入公木、吳奔星、呂進、周濤、葉文福等七十多位詩人和詩評家的談話、書信和文章。他們高度評價《’97詩韻》,認為在抒情長詩這種詩體上,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創新,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是紀宇最好的作品”,做到了“一部長詩,半本詩韻”。《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中國青年報》,香港《大公報》、美國《美華文化人報》等都發表了評論文章或訊息。
有人預言,《’97詩韻》是紀宇最好的詩了,是他創作的高峰,要想突破自己是很難了,但人們沒有想到,紀宇早已開始了新的長詩構思。新千年即將到來時,紀宇完成了以詩為20世紀立傳的計畫。他查閱了大量資料,精心構思,巧妙剪裁,用兩萬多行的篇幅,寫了長詩《20世紀詩典》。
完成了兩部長詩,紀宇創作的腳步沒有停歇,他還要繼續向前跋涉和攀登。地平線在前,在文學這條充滿艱辛的道路上,永遠沒有盡頭。
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十卷本的《紀宇詩文珍藏本》,八本詩集,兩本散文集。它們分別是《朗誦中國》、《風流歌》、《人之歌》、《就是那一個字》、《詩神月魂》、《瀟灑少年》、《流水漂花》、《城市歌謠》、《紅塵筆記》、《活著就是》。
到2005年,紀宇寫作已經四十餘年了。四十年霜晨月夕,大半生辛勤耕耘。詩已經和他的生活和生命融化在一起,拆不散,也分不開了。
紀宇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歷任青島市文化局戲曲研究室創作員、副主任、主任。青島市藝術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青島市文聯第三、四、五屆副主席,2001年選為主席、連任第六屆青島市文聯主席。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7年獲得全國自學成才獎章,1988年獲國家一級編劇職稱,1988年被評為山東省和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992年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0年被評為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2002年被評為山東十佳文藝工作者,2002年被選為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政協委員。
紀宇的詩在中國已經產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是繼郭小川和賀敬之之後,中國最有影響的政治抒情詩人之一。同時,紀宇還寫了大量的抒情詩、愛情詩、兒童詩、城市歌謠等,孔繁森的藏語翻譯在回憶文章中說,孔繁森生前喜歡閱讀和朗誦紀宇的《風流歌》,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中犧牲的記者許杏虎,上高中時把紀宇的詩抄在筆記本上。許多人真誠地說:“我是讀著紀宇的詩歌長大的”。
在詩歌創作的同時,紀宇在散文、報告文學、長篇傳記和詩論的創作方面也取得了優良成績。已出版《美的遐想》、《紀宇報告文學選》、《青銅與白》、《喜劇人生》、《詩的夢》等。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詩歌被選入大中學教材和一百多種各類選本,有的譯介到國外,有的收入在美國出版的教科書。

名家評說

艾青(已故著名詩人):“你是很會寫詩的,我們是先讀了你的詩,後認識你。你說你不會寫詩,那是謙虛。”(1983年3月,艾青夫人高瑛替艾青來信)
賀敬之(著名詩人):“我是你很熱心的讀者,讀你的詩仿佛是聽到空谷足音,很長時間沒有看到這樣的詩了。”
臧克家(著名詩人):“我已年老,目力減弱,讀東西困難,但《追求六重奏》,我全文讀了,激情洋溢,哲思深邃,我很受感動……對紀宇的詩,我講過多次,我不但欣賞紀宇的詩,我還欣賞紀宇這個人。”
王澤群(作家,青島市文聯創作研究室主任):“紀宇長期執著、寂寞地努力,始終以一種感恩的心情,緊貼生活創作。他的詩歌風格多樣,不只是‘朗誦詩人’、‘主旋律的歌手’。”
馮國榮(評論家):“紀宇的詩,一是有崇高的素質,二是流暢自如,他對詩韻做出了特殊的貢獻。他的詩歌是‘沉到底的文學’,不浮躁,不媚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