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祠中學

蘇祠中學

四川省東坡區蘇祠中學毗鄰聞名中外的“三蘇祠”,人傑地靈,歷史悠久,原系清朝考棚,新中國成立以前是眉聯中、俊川中學,省眉中校址,幾經易名,一九九二年定名為“眉山縣蘇祠中學”,2001年更名為“眉山市東坡區蘇祠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祠中學
  • 類別:公辦高中
  • 學校類型:綜合
  • 教師職工:126人
學校簡介,悠久厚重的歷史,優良的教育傳統,先進的辦學理念,蘇祠國中校訓,辦學思想,蘇祠國中的追求,獨特的校園文化,蘇祠國中校徽,蘇祠國中校旗,蘇祠中學校歌,校園標示,獎學金,突出的團隊和業績,引人注目的未來,整體發展,蘇祠國中五年發展,

學校簡介

學校現有教師職工126人,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101人,占學校教師數的80%;中學高級教師8人;眉山市國中中心教研組組長2人;學生2476人。多年來,學校堅持“以人為本”思想和“開放、開明、開括”的辦學理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國中畢業聲,每年升學眉山中學眉山一中的比例均居東坡區第一位,我校輸送到高中的學生2000年以來考入清華、北大共5人,學校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獲獎人數和獲獎層次均為東坡區首位;學生每年均獲東坡區“學校規範化管理示範獎”,學校現在是“省體育傳統項目示範校”、“省體育達標”和“省全民健身”先進單位、“市校風示範校”“市依法治校示範學校”、“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市體育工作先進單位”、東坡區首批“名學校”、“區先進黨支部”。學校團委是省、市“五四紅旗團委”。
蘇祠中學

悠久厚重的歷史

眉山市東坡區蘇祠中學舊址位於眉山老城區三蘇祠旁,與大文豪蘇東坡的故居僅一牆之隔(2003年因三蘇祠擴建,已改建成為三蘇祠東園——碑廊)。這裡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古木參天、承襲“三蘇”之靈氣,被譽為莘莘學子讀書成才的搖籃。 上溯至清代,這裡曾是眉山科舉考試的考棚。1853年,四川學政何紹基(1799~1873)到此督考並題寫“三蘇祠”。 蘇祠國中的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四川省眉山師範附屬國小”。隨著時代變遷,學校先後被命名為“正西街國小”“城關一小”,1968年開始附設國中班。1983年更名為“眉山縣眉山鎮初級中學”。1992年更名為“眉山縣蘇祠初級中學”。2000年更名為“眉山市東坡區蘇祠初級中學”。 自創校以來,學校就與占地百畝的蘇家古宅——三蘇祠比鄰而居。三蘇祠成了學生們的第二堂課:賞三蘇書畫、觀石刻碑文、吟文豪詩詞,師生們徜徉於三蘇文化的濃厚氛圍里,感受著蘇軾仁愛博學、務實創新、堅韌樂觀的精神,喜得近水樓台之便。 2003年9月,因三蘇祠擴建需要,蘇祠國中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懷下,整體遷入鄰近三蘇祠的原眉山中學校址。

優良的教育傳統

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寫道:“他(指蘇軾)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可以滋潤營養,因而維持眾生萬物。” 學校與三蘇祠僅一牆之隔。春去冬來,三蘇祠的古樸雅靜侵潤出蘇祠國中的質樸靈秀的個性;寒暑易節,以傳播優秀文化為己任的蘇祠國中為三蘇祠回饋著現代文明的氣息。歷史古蹟,現代學校,就這樣攜手並肩,走出蘇祠故里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 自建校以來,歷屆師生深受蘇軾精神的影響,緊跟時代步伐,修身養德,務實創新,堅韌樂觀,仁愛博學,形成了團結協作,樂觀進取、務實創新的校風。

先進的辦學理念

蘇祠國中校訓

厚德、博學、篤行
《周易》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禮記·中庸》第十九章里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而蘇祠國中校訓的意思是:人生要剛毅而自強不息,修養美德,仁愛樂觀;學習要廣泛獵取,開放胸襟,全面發展;做事要踏實而堅持不懈,踐履所學,知行合一。

辦學思想

育人為中心,學生為主體
育人為中心:良好的習慣、高尚的品質、健全的人格是學生成才的保證,也是學校教育正常運轉的基礎。我們認為“育人為中心”比“教學為中心”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更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也能更好地解決教育中的諸多矛盾,圍繞“育人”這一中心,要努力形成“四化”道德模式(德育目標層次化、德育管理系統化、德育途徑網路化、德育方法多樣化),“四育人”氛圍(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三結合”育人體系(學校、社會、家庭)。
學生為主體:21世紀的基礎教育模式,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在提高學生在全面素質的基礎上,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髮展奠定基礎的教育模式,強調“三個轉變”的教育觀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態度的轉變——由消極到積極;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地位的轉變——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方式的轉變——由單一接受式到自主性活動),體現“自主性、民主性、開放性、活動性、創造性”的原則,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蘇祠國中的追求

蘇祠國中的追求:與時俱進,探索改革,向課堂要質量,務實高效。
蘇祠國中堅持“育人為中心,學生為主體”的辦學理念,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放在第一位。
蘇祠國中盡力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盡力提高綜合素質,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蘇祠國中現每年都有科技周,文化周,體育健康周等多項活動周,還有科技創新大賽、才藝大比拼和校園十大歌手等多項校內娛樂項目。

獨特的校園文化

蘇祠國中依據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與時俱進,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在有關專家的指導下,富有創意地打造自己的校園文化,進一步加強對三蘇文化的傳承。

蘇祠國中校徽

頂部的校名“蘇祠國中”用圓潤的字型,寓意為厚重的文化積澱和一帆風順。 中間黃色圓形背景象徵炎黃子孫。 紅色由大到小的三撇是“三”的變體,也是三支筆,寓意是三蘇文化和三蘇精神;綠色也是兩隻手的變形,蘊含辛勤付出之意,也是充滿生命力的兩片樹葉,代表著未來和希望。這兩個圖案組合起來既是一支指引方向的火炬,也是一朵綻放的花,含義是蘇祠國中傳承三蘇精神,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在老師的辛勤教育下,學生們一定會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立志成才。 “1853”指的是有史可查的學校最早的存在時間。 外環為跑道,既代表學校之意,也含傳承之意。上部綠底黃字為學校的簡稱,下部白底綠色字母是“蘇祠國中”英文名。
蘇祠校徽蘇祠校徽

蘇祠國中校旗

校旗以綠色為底色,中間黃色圖案是“蘇祠”兩字的拼音首字母“S”“C”的變形,也是經變形處理的三個太陽,蘊含三蘇精神的光輝。圖案下的漢子是學校的校名簡稱。整面校旗由綠底黃圖黃字組成,表達出健康、青春、陽光、希望的理念。
蘇祠校旗蘇祠校旗

蘇祠中學校歌

岷江之濱,三蘇故里,這裡曾留下多少傳奇。古城之南,書香校園,東坡是我們敬仰的芳鄰。蘇祠我姓名,堅韌我個性,我們紮根在肥沃的土地里。仁愛我信仰,報國我志向,我們成長在時代的春天裡。母校,蘇祠,我心靈的家園,春夏秋冬吟唱難忘同窗情誼。母校蘇祠,我理想的起點,我們就從這裡出發奔向未來。奔向未來。
蘇祠校歌蘇祠校歌

校園標示

教學樓:①老泉樓 ②東坡樓 ③穎濱樓
行政辦公樓:蘇祠樓 教師辦公樓:厚德樓
會議中心:博學廳
綜合實驗樓:篤行館
男生宿舍:御風樓 女生宿舍:清影樓
食堂:御膳房

獎學金

蘇祠中學每次月考都有獎學金作為獎勵,成績突出、進步者都有。

突出的團隊和業績

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培養出一流的教師隊伍。省教育學會會員,省、市、區級骨幹教師,東坡區名教師人數占全校教師人數的比例遠遠高於同類學校。教師參加各項教學比才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獎的人次在同類學校中也是全市最前列。 蘇祠國中形成了“高效育人,培養特長,和諧發展”的辦學特色,教學成績得到了社會尤其是高一級學校的高度評價。重點高中的老師說:“來自蘇祠國中的學生習慣好,學法靈活,潛力大,後勁足。” 蘇祠國中的教育教學成果也獲得了上級政府和社會的認可。學校已被批准為“全國‘十一五’重點課題子課題承研單位” ,先後被授予省“體育傳統項目示範校”“體育達標”和“全民健身”先進單位,市“校風示範校”“依法治校先進單位”“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綠色學校”,省市級“五四紅旗團委”等稱號,東坡區首批“名學校”。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一路走來,正是這種豁達的態度讓蘇祠人不畏阻力,一往無前;正是這種堅韌的精神成就了蘇祠國中辦學條件艱苦,辦學質量一流的奇蹟。

引人注目的未來

整體發展

蘇祠國中整體搬遷下大南街原眉山中學、成人中專、教師進修校後,各級黨委政府非常關懷,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財力,加強硬體建設和軟體環境改造。學校制定了詳盡的發展規劃,描繪出一幅令人矚目的藍圖。
建設規劃圖建設規劃圖

蘇祠國中五年發展

一個奮鬥目標
今後五年,把蘇祠國中建設成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質量、有特色、創造型人才的搖籃;出先進教育思想和經驗的教科研基地;辦學條件和水平達到市內一流的示範性國中。
兩項基本任務
一是加快校園建設,新建一幢容納24個班的教學樓,新建標準化運動場、器械運動區各一個,新建一幢標準化學生公寓樓,完成校門、舊教學樓、公寓樓及學校廣場、路面、花台等的維修、改造,開通校園信息網路、現代技術教育網路,完善相關實驗設備。 二是提高辦學水平,站在時代的高度,運用先進的教育思想、科學的教育模式、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創造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質量,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資源開發,聯通中國教育寬頻,構建現代“大教育”模式。
三條重要措施
一是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抓住機遇,做好五年發展總體規劃,努力營造學校發展的良好氛圍,積極爭取各級各界對學校的支持,認真解決學校改革和發展的重大問題。 二是多方籌集資金,爭取政府加大對學校建設的投入。 三是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要切實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增強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心;要開展以新教材教法培訓、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為主的會員繼續教育;大力推進和完善教師聘任制,建立起真正的優勝劣汰、優勞優酬的競爭用人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