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崮抗日烈士陵園

蘇家崮抗日烈士陵園,原名鄭城烈士陵園,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城南31公里處,鄭城鎮西嶺(山),1944年費南縣各界民眾建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家崮抗日烈士陵園
  • 地點: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城南31公里處
  • 建立時間:1944
  • 占地:10000平方米
陵園簡介,陵園歷史,擴修陵園,蘇家崮血戰,

陵園簡介

蘇家崮抗日烈士陵園陵園占地10000平方米,陵園內草木茂密,松柏參天,抗日烈士紀念館、抗日烈士紀念碑、紀念亭、紫滕架迴廊、荷花池、萬里長城影壁牆等紀念設施分布園內,現園內有抗日烈士陵墓118座,紀念碑刻10統。

陵園歷史

1944年費南縣各界民眾建立,建成之初,將蘇家崮戰鬥犧牲葬於崮下的118名烈士奉安入園,瘞於崮頂者仍由民眾管護。隨後,陸續將散葬各地的55名烈士遷入。園內建抗日烈士紀念碑一座,碑陰刻縣內509位烈士英名,兩側碑記概述了境內歷次戰鬥及民眾的光輝事跡。1964年紀念碑毀於雷擊,現紀念碑為1966年平邑縣人民委員會按原貌重立。2005年10月14日,復將蘇家崮頂的43座烈士墓遷入,內二人合葬共6座,計49名烈士,至此形成現在的規模。
蘇家崮抗日烈士陵園原門蘇家崮抗日烈士陵園原門

擴修陵園

1942年11月,八路軍山東縱隊一旅三團,和數倍於己的日軍在沂蒙山區腹地的蘇家崮血戰競日,斃傷敵500餘人,三團將士180多人壯烈殉國,就地零星掩埋在當地。60多年過去了,鄭城土地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但許多烈士仍葬在山頂上,令當地人牽動心腸。2005年初,鄭城鎮黨委、政府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籌資120萬元,對原烈士陵園進行了重修,搬遷49位烈士入園安葬。 整個工程分三期進行,一期工程完成烈士陵園大門和前院牆60米,立重修烈士陵園紀念碑一座,各界捐款紀念碑一座,2005年陰曆十月自蘇家崮戰鬥遺址搬遷烈士遺骨43具,安葬到烈士陵園。二期工程修建院牆350米,栽植松柏、芙蓉、家槐等樹木3600棵,並對陵園實行封閉式管理。三期工程,在蘇家崮抗日烈士陵園內修建一座蘇家崮抗日烈士紀念館(仿古建築),由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前國務委員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題寫館名,紀念館建築面積273.6平米;同時置造紫藤架迴廊、荷花池、萬里長城影壁牆,主體工程已於2009年12月竣工,2010年正式開放。

蘇家崮血戰

1941年12月8日,日軍發覺中共山東分局黨校轉移到蘇家崮山區。敵隨即糾集6000餘人,從城後、白彥、地方、平邑等地,分10路向蘇家崮山區“奔襲合擊”。八路軍山東縱隊一旅三團掩護山東分局黨校轉移。12月8日3時許,二營與城後出動之敵接火。5時許,三營與白彥方向來敵打響。5時半,黨校突出包圍圈。當團長王吉文率一、四連和特務連一部向木頭崖前進時,發現敵人正集中兵力尾追黨校人員。為牽制住敵人,確保黨校安全轉移,團長王吉文即令一連搶占蘇家崮山頂,並率四連登上北頂。雙方展開激戰。一連長壯烈犧牲。12時許,團長王吉文由北頂突圍,團政治部主任陳曉峰光榮殉國,年僅24歲,一、四連仍堅守北頂。下午3時被迫突圍,因地形險峻,兩面受敵夾擊,除30多名戰士衝出包圍圈外,其餘120名同志壯烈犧牲。此役,斃傷敵旅團長福田以下400多人,保衛了山東分局黨校的安全突圍。
蘇家崮戰鬥遺址蘇家崮戰鬥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