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俄戰略空射巡航飛彈

蘇俄戰略空射巡航飛彈

蘇俄戰略空射巡航飛彈是蘇聯在二戰中期曾考慮研製使用活塞動力的空射巡航飛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蘇俄戰略空射巡航飛彈
  • 國家:蘇聯
  • 類型:飛彈
  • 動力系統:活塞動力
起源----克隆V-1和拉-350"風暴",KS-1"彗星(AS-1"狗窩"),KSR-2/11(AS-5"蛙魚"),KH-15(AS-16"反衝"),KH-55(AS-15“肯特”)/KH-101,附:蘇俄空射巡航飛彈的命名,

起源----克隆V-1和拉-350"風暴"

蘇聯在二戰中期曾考慮研製使用活塞動力的空射巡航飛彈,不過細節沒有對外透露,也沒有得出什麼結果.1944年10月英國政府把在本土擊落的一枚德國V-1飛彈殘骸送給蘇聯.蘇聯如獲至寶,立即成立了OKB-51設計局來反設計這種飛彈.該設計局由弗拉基米爾-切羅梅伊領導.此人後來因主持巨型"質子"火箭而聞名.(右圖為TU-160發射Kh-55飛彈)
自1945年起,由切羅梅伊領導的OKB-51設計局開始克隆V-1飛彈,命名為10Kh,即X-10(西里爾字母中,Kh類似於X).同年4月初,蘇聯在中亞大草原進行10Kh飛彈的發射實驗.飛行實驗表明10Kh飛彈無論是作戰性能還是可靠性都無法令人滿意.於是,OKB-51設計局在對10Kh飛彈進行多項改進後開發出14Kh飛彈.接著又開發出16Kh飛彈.這些飛彈通過實驗並進入部隊服役,最後被用做靶彈.
蘇聯從克隆V-1開始,走上了空射巡航飛彈的發展之路.1954年春天蘇同時進行兩個項目的研製工程----塞姆尤-拉沃金飛機設計局負責的拉-350"風暴"武器系統和弗拉基米爾-邁亞切什耶夫飛機設計局負責的M-40"布冷風"武器系統.這類飛彈的用途與美國倒霉的"納瓦霍"遠程飛彈類似,但在結構上卻有很大不同.蘇聯最高當局為上述兩個項目提出了相同的技術要求:飛行馬赫數3,洲際射程,能投送核彈頭及使用一台大型衝壓式噴氣發動機作為巡航段的動力.蘇聯當局之所以選擇兩個項目同時進行,目的是萬一其中一個項目失敗還有另一個項目可使用.
.
拉沃金飛機設計局以其二戰時期的拉-7和拉-11戰鬥機而享有盛名.它研製的"風暴"飛彈由R-11(北約稱"飛毛腿")戰術飛彈改進的雙液體燃料推進器發射;而邁亞切什耶夫飛機設計局的"布冷風"則由格魯什科火箭設計局提供的四個更小的液體推進器發射.拉沃金設計局首先進行實彈飛行測試.首次發射於1957年夏天進行.到1960年末,"風暴"共進行了18次發射實驗,其中4次失敗,包括頭3次實驗.就其複雜性而言,取得這樣的成功率已經很不錯了.1961年該飛彈一切準備就緒,進入蘇聯空軍武器庫,隨時可以投入戰場使用."風暴"飛彈全長22米,總重97.215噸,有效載荷2.35噸,最大射程6500千米,巡航飛行馬赫數為3.2.儘管"風暴"的誕生是蘇聯戰略核打擊能力邁出的重要一步,然而蘇聯當局的真正目標卻不在此.當時蘇聯的洲際飛彈研製項目正全力進行,且已看到曙光,因此削減的命運便降落在威懾能力遠不如洲際彈道飛彈的"風暴"空射巡航飛彈的頭上."風暴"就此消失了,已經生產出來的飛彈全部銷毀,沒有留下任何重要的硬體。拉沃金設計局轉行成為蘇聯空間飛行器的主要設計者之一.

KS-1"彗星(AS-1"狗窩")

雖然通過克隆德國V-1飛彈來發展重型戰略空射巡航飛彈的路走到了盡頭,但蘇聯並沒有放棄空射巡航飛彈的研究.由阿爾特姆-米高揚和邁凱爾-格列維奇領導的OKB-155設計局(即後來的米高揚飛機設計局)以著名的米格戰鬥機而聞名,在二戰後噴氣式戰鬥機研製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1947年底,OKB-155設計局成立了一個飛彈分部,由亞歷山大一世-別列茲尼亞科領導,著手研製使用渦輪噴氣發動機為動力的空射巡航飛彈,命名為"彗星".
米高揚飛機設計局所屬飛彈分部受到青睞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該分部的高層官員之一塞爾格-別里亞的父親是當時蘇聯權利極大且令人生畏的國家安全局局長.該飛彈分部後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機構,並逐步發展成為今天享譽全球"彩虹"設計局.蘇聯的空射巡航飛彈無一不是該設計局的作品.當時其開發"彗星"從外形上看非常像一架按1/2比例縮小的米格-15戰鬥機,最初由一台RD-20渦輪噴氣發動機(德國BMW-003的翻版)提供動力,但不夠強大。稍後改為一台RD-500K發動機.飛彈使用的燃料為煤油/汽油混合燃料,在飛彈掛機並處於發射準備狀態時由載機油箱輸送到飛彈油箱內,然後啟動飛彈發動機.
KS-1飛彈於1952年5月開始實彈發射實驗,同年底投入生產並裝備部隊。KS-1飛彈的彈翼為4.9米,彈長8.29米,彈徑1.2米,全重2.735噸,可攜帶一枚800千克的常規彈頭或一個核彈頭,使用高度5000-8000米,飛行速度為高亞音速,最大馬赫數0.9,射程100千米.
KS-1飛彈由圖-16"獾"轟炸機攜帶,每個機翼下各掛載一枚,主要用於攻擊美國軍事工業中心,鐵路樞紐,大型橋樑,港口設施,航空母艦和其他大型艦艇."彩虹"設計局還在KS-1空射巡航飛彈的基礎上開發了多種改型:(艦/地對艦/地)型為KFR-1(北約稱為SSC-1A"撒希利",採用慣性制導系統;海岸防禦型為S-2"索普卡"(北約稱為SSC-2B"小蛙魚"),採用飛行中段由K-2無線電控制鏈路制導,末段為K-1主動雷達尋的頭制導.它們都使用單台RATO推進器,由安裝在卡車拖車上的發射軌發射.
50年代末,一種KS-1飛彈的改進型投入使用,射程增至150千米,部署在蘇聯各加盟共和國,70年代中期全部退役.

KSR-2/11(AS-5"蛙魚")

KSR-2飛彈具有更好的氣動外觀,彈翼可摺疊,翼展4.5米,彈廠8.65米,彈徑1米,全重4噸,戰鬥部重850千克,可攜帶一枚核彈頭或一枚常規聚能裝藥穿甲彈頭,巡航飛行速度為超音速,最大1250千米/小時,最大射程170千米.制導系統採用配有陀螺儀的慣性導航系統,用於中段制導;另安裝一個主動雷達尋的頭用於末段攻擊,具有發射後不管能力.主要由圖-16"獾"轟炸機攜帶,每個機翼下各掛載一枚,主要用於攻擊美國軍事工業中心,作戰指揮中心,港口及航空母艦等.
KH-20(AS-3"袋鼠")/K-10(AS-2"醃魚")
到20世紀60年代初,一種全新的空射巡航飛彈陸續進入蘇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服役,蘇軍稱KH-20,北約稱為AS-3"袋鼠".
KH-20為具有後掠翼的空射噴氣式巡航飛彈,可攜帶核彈頭,主要利用了米格-19戰鬥機的技術.飛彈翼展9.15米,彈長14.95米,彈徑1.85米,全重11噸,巡航飛行速度為高亞音速,最大射程650千米,制導方式為慣性加無線電指令制導.戰鬥部為大型核彈頭,因此沒有也不需要末段制導,用於攻擊陸上和海上大型目標.在60年代能夠攜帶這種飛彈的蘇軍前線飛機只有圖-95"熊"重型戰略轟炸機.
繼KH-20飛彈後,彩虹設計局研製出更加成功的空射噴氣式巡航飛彈K-10"渴望",北約稱為AS-2"醃魚",該型飛彈也利用了米格-19戰鬥機的技術,但它並非KH-20的改型.與KH-20相比,K-10飛彈在外形上完全不同,主彈體像標槍,採用飛機式彈體結構和布局,頭部呈尖形,內裝末制導雷達;後掠式彈翼位於彈體中部,全動式後掠水平尾翼和帶方向舵的後掠垂直尾翼位於彈體後部。飛彈翼展4.18米,彈長9.75米,彈徑1.14米,全重4.5噸,戰鬥部重1噸,巡航飛行速度2030千米/小時,最大射程200千米.制導方式採用帶有主動雷達尋的頭的慣性制導系統制導.
K-10飛彈在作戰性能上與之前的飛彈有了很大提高,具備一定威懾能力,但它一直受到可靠性較低這一問題困擾.如1964年一枚K-10飛彈在遠東海岸水域試射時,飛彈自動鎖定了一艘在蘇聯港口卸貨後誤入飛彈射程的日本船"光輝丸"號,雖然飛彈在最後被下令自毀,但彈片仍造成一名日本船員受傷.K-10系列飛彈到80年代就退出現役.
KH-22(AS-4"廚房")/KSR-5(AS-6"王魚")
1958年該設計局開始研製新型KH-22空射巡航飛彈,60年代中期部署使用.KH-22是K-22武器系統的組成部分,是一種超音速巡航飛行的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推動的巡航飛彈,北約稱為AS-4"廚房".主彈體像一支頭部被削尖了的鉛筆,中部安裝雙三角翼,尾部安裝十字型尾翼,垂直尾翼可向一邊摺疊,推進劑為肼燃料和硝酸氧化劑混合物,火箭發動機有兩個燃燒室(一個用於加力推進,另一個用於巡航).KH-22飛彈採用陀螺儀慣性導航系統,並配備一部都卜勒雷達高度表,這套制導系統曾裝在改裝的米格-19上進行測試.飛彈的翼展3.35米,彈長11.3米,彈徑1米,全重5.9噸,戰鬥部重1.1噸,最大飛行馬赫數2.5,最大射程440千米.
彩虹設計局最初生產了3種型號:KH-22,具有主動雷達末段尋的頭和常規彈頭的反艦型;KH-22P,具有被動雷達末段尋的頭和核彈頭,以壓制敵人防空陣地的"防空力量壓制"型;KH-22N戰略核攻擊型.KH-22擁有多種飛行攻擊軌跡:在發射後躍升至高空,然後以馬赫數2.5和"半彈道式"軌跡飛行攻擊目標;以相當小的角度躍升至中等高度,然後以馬赫數1.2向目標發起攻擊;躍升至平流層以上,然後以馬赫數2.5的速度向目標俯衝攻擊.
圖-95"熊"重型戰略轟炸機可攜帶3枚KH-22----機腹下軸線掛載一枚,兩個機翼靠近翼根處各掛載一枚.圖-22"眼罩"和圖-22M"逆火"轟炸機也可掛載3枚這種飛彈.70年代,彩虹設計局又開發了兩種改型:KH-22M.用於反水面艦艇和精確對地攻擊,採用新的高-低攻擊飛行軌跡;KH-22MA,採用低-低-攻擊飛行軌跡.蘇軍在70年代末開始淘汰KH-22系列飛彈,但仍有少量飛彈保留了下來.
彩虹設計局隨後開發了一種按比例縮小的改型,即KSR-5, 北約稱為AS-6"王魚".該飛彈的首次飛行試驗在1964年進行,並在5年後正式服役.其發射重量為KH-22飛彈的2/3強,KH-22飛彈的彈腹下有一個腹鰭,KSR-5則沒有.飛彈的翼展2.6米,彈長10.56米,彈徑0.9米,全重4.5噸,戰鬥部重1噸,飛行馬赫數3,最大射程300千米.戰鬥部可選用一枚常規彈頭,也可攜帶一枚核彈頭.該飛彈採用慣性導航系統,用於中段制導,末段攻擊採用主動雷達尋的頭或被動雷達尋的頭.彩虹設計局在70年代中期開發了兩種改型----KSR-5N和KSR-5M.細節至今沒有透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KH-22飛彈雖然已歷經數十年,但目前仍然在役,是俄空軍圖-22M3"逆火"轟炸機的主要打擊武器.

KH-15(AS-16"反衝")

70年代,彩虹設計局在對美國波音公司的AGM-69"近程攻擊飛彈"(SRAM)進行分析和評估後,於80年代初期成功研製出KH-15空射巡航飛彈,北約稱為AS-16"反衝".這種飛彈外形如鐵釘狀,彈體流線型較好,彈頭呈錐形,無彈翼,但使用了3個小型尾翼,外形與美國的AGM-69飛彈幾乎一模一樣,故被戲稱為"SRAM斯基".
KH-15飛彈是蘇聯第一種使用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推進的大型空地巡航飛彈,主要用於實施近程核打擊和常規打擊.飛彈的翼展0.92米,全長4.78米,彈徑455毫米,全重1.2噸,戰鬥部為350噸TNT當量的核裝藥或250千克高能炸藥,最大飛行馬赫數5,難以被攔截;末段採用主動雷達尋的,可保證較高的命中精度.
為滿足不同的作戰需求,彩虹設計局先後開發了3個型號的KH-15飛彈:標準的KH-15戰略核攻擊型;KH-15A常規彈頭反艦型;KH-15P反輻射型,使用被動雷達尋的和半穿甲型戰鬥部.此外,彩虹設計局還設計生產了KH-15A反艦型的出口型KH-15S飛彈.

KH-55(AS-15“肯特”)/KH-101

針對美國海軍的“戰斧”潛射巡航飛彈(SLCM),彩虹設計局在1968年奉命研製一種遠程亞音速空射核巡航飛彈。最初,彩虹設計局建議為這種飛彈開發地形跟蹤制導系統,以便用於對地攻擊,但蘇聯當局認為當時開發地形跟蹤系統是不現實的,因此沒有接受這個建議。彩虹設計局不得已繼續研製反艦型飛彈,命名為KH-55。北約稱為AS-15“肯特”。20世紀70年代末期,蘇聯發現美國正致力於開發使用地形跟蹤導航系統的巡航飛彈,便將研製具備地形跟蹤能力的對地攻擊型KH-55飛彈列為優先項目。
Kh-55戰略巡航飛彈Kh-55戰略巡航飛彈
該飛彈的首次試飛在1978年完成,1981年開始生產,1983年正式服役。由於KH-55飛彈與美國“戰斧”巡航飛彈十分相似,所以被稱為“戰斧斯基”。其明顯不同於“戰斧”之處在於KH-55所使用的R95-300渦扇發動機吊裝在彈體後部下方,這與K-10的布局相似。KH-55翼展3米,彈長6米,全重1.5噸,巡航飛行速度940千米/小時,最大射程2500千米。制導方式為慣性制導用於中段制導。飛彈接近目標區域時,啟動地形跟蹤系統用於末段攻擊,圓機率誤差150米。1986年KH-55SM開發成功,北約稱為AS-15B,它採用了與美國空射巡航飛彈類似的地形匹配(TERCOM)制導系統,在彈體兩側還有附加的燃料箱,射程增至3000千米,可攜帶一枚2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
KH-55系列飛彈由圖-95“熊”和圖-160“海盜旗” 重型戰略轟炸機攜帶,其中圖-95再其機腹內部的轉膛式發射裝置中可攜帶6枚,外部可掛載10枚,包括機身和內側發動機之間的外掛架上分別掛載2枚,在機翼2台發動機之間的外掛架上分別掛載3枚。到90年代初,蘇聯共生產了1500枚KH-55和KH-55SM飛彈。KH-55SM的海射型為3K-10“格拉納特”, 北約稱SS-N-21“大力士”,用於在複雜電磁環境中攻擊航空母艦等大型艦隻。蘇聯還生產了地面發射型RK-55,北約稱SSC-X-4“彈弓”,可與美國陸射巡航飛彈(GLCM)媲美。美蘇在1987年12月簽署的《美蘇兩國銷毀中程和中短程飛彈條約》(INF,簡稱《中導條約》)承諾銷毀所有中程核飛彈。RK-55飛彈在銷毀之列。另外還在KH-55飛彈的基礎之上衍生出了KH-65精確攻擊巡航飛彈H和KH-65E反艦飛彈。
在KH55系列飛彈之後,彩虹設計局著手研製新一代KH-101/102空射巡航飛彈。提出的設計要求是:具有與空投魚雷類似結構的現代遠程巡航飛彈,使用雷達吸波材料,共型天線和其他隱形技術,KH-102為核戰略型,KH-101為常規型。彩虹設計局在俄羅斯第二中央科學院(TsN II)的技術支持下主要開發後者。KH-101飛彈處在研髮狀態,估計彈長在7.5米左右,全重2-2.4噸,戰鬥部重400千克,最大射程超過5000千米。該彈採用慣性導航系統,並由衛星導航系統提供支持,用於中段制導;使用一套圖象匹配系統進行精確末段攻擊,圓機率誤差小於20米(最大射程3000千米時小於12米,甚至在10之內)。
經過現代化改裝的圖-22M3“逆火”轟炸機可攜帶4枚KH-101飛彈,圖-95MS“熊”可攜帶8枚,圖-160“海盜旗”可攜帶12枚。另外KH-101飛彈還有一種戰術改型KH-SD,雖然射程減少但卻擁有更大的戰鬥載荷,可使用鑽地彈或集束彈藥戰鬥部。
之後彩虹設計局利用KH-101項目已經開發出的部分新技術對KH-55飛彈進行升級改造。改進後的飛彈命名為KH-555。其中部分飛彈採用常規彈頭,最大射程3000-3500千米,制導方式為中段採用慣性導航和地形匹配系統,末段採用光學終端尋的器,圓機率誤差在100米以內。俄羅斯於1999年開始對KH-555飛彈進行試驗,2004年11月正式裝備俄羅斯空軍遠程航空部隊,裝備數量約90枚。俄羅斯正在緩慢將庫存的KH-55和KH-55SM飛彈改裝成KH-555形。俄空軍在2005年5月進行了KH-555飛彈的試射,取得成功。

附:蘇俄空射巡航飛彈的命名

蘇聯為其飛彈的命名方式非常複雜,通常包括武器型號,設計局型號,軍隊型號等,容易混淆,也難以記住。北約組織取的名稱反倒成為國際上的通用叫法,包括代號和綽號。代號按使用目的用AS表示空對面(地/艦),再加上序號組成,如AS-1,AS-2,AS-3等;綽號是以字母K開頭的英文單詞,選取辦法是利用電腦從記憶辭彙中隨機抽取一些以K開頭的名詞。這就出現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名字,如“狗窩”(Kennel),“醃魚”(Kipper),“袋鼠”(Kangaroo),“廚房”(Kitchen)等。其實這些綽號並沒有實際意義,也不代表北約對這些飛彈的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