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苦素

百合科植物庫拉索蘆薈Aloe barbadensisMiller、好望角蘆薈AloeferoxMiller或其他同屬近緣植物葉的液汗濃縮乾燥物的提取物。庫拉索蘆薈習稱“老蘆薈”,好望角蘆薈習稱“新蘆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蘆薈苦素
  • 定義:植物葉的液汗濃縮乾燥物的提取
  • 作用:瀉下、抗菌、抗炎、抗腫瘤等
蘆薈的化學成分及其研究,1 蒽醌類,2 萘酮類,3 糖類,4 蛋白質和胺基酸,5 有機酸,6 無機物,藥理作用,瀉下作用,抗菌、抗炎和對免疫系統的作,抗腫瘤作用,對肝的作用,強心、降脂、降血壓作用,蘆薈與美容,功效,使用方法,

蘆薈的化學成分及其研究

蘆薈為百合科蘆薈屬植物,其種繁多,已知的植物約有360種,大部分生長在地中海、中東和中美洲。現在我國廣東、廣西、雲南、海南、福建、四川、貴州等地都有種植。常作為藥用報導的蘆薈品種有庫拉索蘆薈Aloe veres L.、好望角蘆薈A.ferox Mill.、斑紋蘆薈A.vera L.var chinensis及翠葉蘆薈A.barbadensis Miller〔1〕。蘆薈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植物,套用範圍涉及內、外、婦、兒、皮膚、五官等各科〔2〕。國外從60年代開始對蘆薈進行了較深入、廣泛的研究,在不少方面取得了成績,其成果廣泛套用於醫藥、保健和日常生活,已形成一大產業。蘆薈在我國的套用基本保留在原有病症的傳統用法上〔3,4〕,至於藥學基礎研究90年代初還基本屬於空白。由於蘆薈產品的研究開發及套用有著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因此引起了許多醫藥專家的極大關注。針對該問題,作者於1990年開始對蘆薈有關課題進行了研究,先後對蘆薈藥用成分的組成、生物活性物的提取、藥理作用的實驗研究、臨床套用、產品開發等方面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和探討,多次到福建、海南、廣東、雲南、等地考察蘆薈品種及資源,並建立了蘆薈科研種植基地,於1995年獲得我國首份蘆薈發明專利。現將部分有關蘆薈現代研究資料作一綜述,旨在促進我國蘆薈的研究、開發和套用。
1992年美國卡林頓實驗室將由蘆薈葉中所得的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葉片切口滲出的黃色汁液,另一部分是黃色汁液滲完後留下的凝膠〔5〕。前者主要含有蒽醌及其苷、萘酮、樹脂、有機酸;後者主要含糖類(單糖、多糖及聚合體)、蛋白質、草酸鈣、纖維等。

1 蒽醌類

蒽醌類是蘆薈葉滲出液中的主要成分,在滲出液的乾燥物中約占9 %~30 %。該類物質種類很多〔6〕,多呈酸性,溶於水,水溶液顯淡黃色至黃色,帶有螢光,當調節溶液偏鹼性時呈橙黃色,在空氣中長時間放置後逐漸被氧化顏色加深。該類物質主要由大黃素(emodin)及其苷類組成,蘆薈大黃素可由蘆薈汁低溫乾燥物用乙酸乙酯提取粗品,後經矽膠柱層析(石油醚-乙酸乙酯)洗脫精製得到。來自各實驗室報導的蒽醌類物質還有蘆薈苷、7-羥基蘆薈大黃素苷(7-hydroxyaloin)、大黃酚(chrysophanol)及其苷、蒽酚(anthranol)、高那特蘆薈素(homonataloin)、蘆薈皂草(aloesaponol)Ⅰ~Ⅳ、脫氧赤蟲膠(desoxyerythrolaccin)、蟲漆酸D甲酯(laccaic acid D methyl ester)、4,5,8-三羥基-2-甲基蒽醌(helminthospor)等。蘆薈所含的蒽醌類還有以二聚體形式存在的,如asphodelin、bianthraquinoid pigment B等(圖1)。
圖1 蘆薈中的蒽醌類化合物

2 萘酮類

主要包括蘆薈苦素(aloesin),異蘆薈苦素(isoaloesin)及其苷元部分形成的衍生物。蘆薈苦素和異蘆薈苦素可以由蘆薈汁濃縮液用正丁醇提取後經矽膠柱分離精製而得。由乙醇中重結晶得到的蘆薈苦素為白色針狀結晶,而異蘆薈苦素為絲狀結晶,在空氣中會逐漸氧化變黃。蘆薈中所含萘酮類成分及其化學結構如圖2〔7〕,其中化合物Ⅵ是最近首次分離得到〔8〕。
圖2 蘆薈中的萘酮類化合物

3 糖類

糖類是蘆薈葉凝膠部分除去水分外的主要成分,蘆薈凝膠乾燥後所得固形物中有大約一半以上是糖類,經分析所含單糖有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果糖葡萄糖等。蘆薈所含糖類中具有重要生物活性作用的是多糖。多糖是蘆薈葉中凝膠的構成部分,經作者實驗測試,新鮮凝膠中含多糖量約0.27 %~0.5 %。蘆薈原汁乾燥物中含多糖約為18 %~30 %,其多糖的含量隨蘆薈品種和採收季節、生長地區不同而異。新鮮的凝膠顯示假塑行為,降解後經測定主要成分為甘露聚糖。蘆薈葉中所含的多糖經色譜和波譜分析確定其組成之一是由線性β-(1→4)-D-甘露糖基單元連線而成的聚合物〔5〕,該聚合物並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糖蛋白。

4 蛋白質和胺基酸

經分析測定蘆薈葉中所含蛋白質的總量約占總固體量的9%。其蛋白質一部分與多糖結合成為糖蛋白,一部分以酶的形式存在,已發現的酶有:緩激肽酶、羧基肽酶、纖維素酶、澱粉酶、過氧化氫酶和氧化酶。蘆薈葉中還含有游離胺基酸,已發現的有精氨酸、天冬醯谷氨酸、半胱氨酸、賴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亮氨酸、頡氨酸、苯丙氨酸和蘇氨酸。夏季蘆薈葉中的游離胺基酸含量較高。

5 有機酸

蘆薈葉中含有豐富的有機酸,主要有檸檬酸、酒石酸、蘋果酸、丁二酸、肉桂酸和琥珀酸,其中檸檬酸大量以其鈣鹽的形式存在,並主要存在於葉肉凝膠中,其量往往可達凝膠乾燥物重量的30 %。蘆薈還含有一系列脂肪酸,經檢測到的有己酸、辛酸、癸酸、月桂酸、十三烷酸、肉豆蔻脂酸,十五烷酸、棕櫚酸、十七烷酸、硬脂酸、油酸、以及壬烯二酸和花生四烯酸。

6 無機物

除了以上所述蘆薈凝膠中含有多量的鈣外,蘆薈還含有眾多的無機元素,早期發現有鈉、鉀、鋁、鋇和鋅,後又發現的有硼、銅、鐵、錳、鉬、鈷、鈦、鉻、磷、鎳、釩、銀、鍶等。

藥理作用

瀉下作用

各種蘆薈屬植物皆含有蒽醌衍生物,尤其是蘆薈大黃素甙。這些蒽醌甙要在腸道中放出大黃素等才能發揮刺激性瀉下作用。動物口服蘆薈可致瀉,其瀉下的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腸,對離體小腸無促進蠕動的作用。給犬注射蘆薈提取物,適當劑量可增加二肽酶的活性,劑量過高反有抑制作用。由於各種蘆薈中所含有效成分的量不一,故有人建議用純蘆薈大黃素代替蘆薈作為瀉藥。

抗菌、抗炎和對免疫系統的作

小鼠實驗表明,蘆薈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鬚髮蘚菌有抗菌作用。蘆薈水浸劑(1:2)在試管內對腹股溝表皮蘚菌、紅色表皮蘚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醇浸液對人型結核桿菌在體外亦有抑制作用。
蘆薈中一種名為Aa-50的蘆薈混合物對吞噬細胞和人體噬中性白細胞有刺激作用。蘆薈對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細胞有刺激作用。另外對倉鼠腎細胞的DNA的合成也有刺激作用。
蘆薈中緩激肽酶有降解體內緩激肽的活性,其與血管緊張素一道能起抗炎作用。以蘆薈素A給小鼠腹腔注射(50mg/kg)對角叉菜膠誘發的鼠掌水腫有抑制作用。蘆薈素A中的致有絲分裂活性可使白細胞增殖,從而促進壞細胞脫落,對創傷有促進癒合作用。蘆薈素A能激活大鼠腹膜巨噬細胞以抑制PGE2的產生。腹膜注射蘆薈素A的大鼠腹膜巨噬細胞較未經藥物處理的更易黏著和擴散,使細胞內β-葡萄糖甙酸酶活性增加。蘆薈素A也抑制加熱所致的溶血。其抗炎活性取決於它的對細胞膜和細胞骨架的穩定活性。蘆薈具有免疫刺激性質,能增強小鼠對單核細胞增多性李司忒氏菌感染的抵抗能力。此外,從蘆薈葉中分離出的一種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多糖,有抗補體作用。

抗腫瘤作用

蘆薈醇提取物及從中分離出的蘆薈素A和Alomicin均具有抗腫瘤作用。蘆薈醇提取物對HepS、ESC、S180及B16黑色素瘤等移植性腫瘤均有效,而腹水瘤中僅腹腔注射對HepA 有效。蘆薈苦素對實體瘤也有抑制作用。蘆薈素A治癌率達50%~67%,且副作用很微小。其作用原理可能是蘆薈素A能抑制小鼠甲基膽蒽誘發的纖維肉瘤。蘆薈提取物1:500的醇汲出物在體內可抑制S180和艾氏腹水癌的生長。

對肝的作用

蘆薈提取物對CCl4、硫代乙醯胺致小鼠肝損傷及氨基半乳糖造成的肝損傷所引起的SGPT升高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對CCl4引起的肝細胞損害有不同程度的保護作用。

強心、降脂、降血壓作用

花葉蘆薈中分離出異檸檬酸鈣有強心作用。
鹿角蘆薈對三硝基甲苯誘發的高血脂猴的血清脂有降脂作用。
蘆薈莖提取物對貓有降血壓作用。

蘆薈與美容

蘆薈的美容效果十分明顯,藥理研究表明蘆薈可以使皮膚收斂、柔化、保濕、消炎、增白、可防皺紋、治粉刺。從民間習慣到科學實驗,證明蘆薈是以其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的功能來強化五臟六腑的功能的,同時也具有護膚,美容的功效。

功效

1 、蘆薈有促進皮膚再生能力,可以消除色斑及青春痘等留下的斑痕,同時使皮膚光潤而美麗。
2 、將蘆薈塗於皮膚, 5 分鐘內就被吸收,對燙傷、凍傷、蟲咬、破裂等皮膚障礙,會產生速效。
3 、蘆薈生汁,具有對皮膚的收斂作用和保濕作用。對脫髮、白髮、稀發,有預防和治療效果。

使用方法

取蘆薈鮮葉一段約 3-5cm ,除去葉背表皮,用小勺刮取葉肉成滑水狀置於容器內,潔面後將滑水均勻地塗於面部或按摩。此外,還可以當作護髮水來使用,方法很簡單,將頭髮洗淨之後塗上蘆薈滑水,不需要再清洗。這樣,不僅可防脫髮,還有一定的定型作用。
外用鮮葉注意事項: A 、皮膚易敏感者使用生葉敷面前,建議先做測膚試驗; B 、切勿將綠皮塗於面部(葉皮含有大黃素,氧化後易使皮膚變黃並有過敏反應); C 、切口處因與空氣氧化而顏色變紅,使用時應將被氧化面切除; D 、蘆薈品種繁多,但絕大部分不能套用,請勿隨便使用其它品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