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消疳飲(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蘆薈消疳飲,中醫方劑名。出自《喉證指南》卷四。具有涼肝清胃,瀉火解毒之功效。主治小兒肝胃積熱上攻,致患走馬牙疳,牙齦腐爛,氣味極臭,身熱氣粗,甚則穿腮破唇。

基本介紹

  • 名稱:蘆薈消疳飲
  • 出處:《喉證指南》卷四
  • 功用:涼肝清胃,瀉火解毒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

組成

蘆薈、銀柴胡、胡黃連、川黃連、牛蒡子、玄參、桔梗、山梔、石膏、薄荷、羚羊角各五分,甘草、升麻各三分。

用法用量

水二鐘,淡竹葉十片,煎六分,食後服。

功用

涼肝清胃,瀉火解毒。

主治

小兒肝胃積熱上攻,致患走馬牙疳,牙齦腐爛,氣味極臭,身熱氣粗,甚則穿腮破唇。

方義

本方主治之證,是屬小兒肝胃積熱上攻所致。故用涼肝清胃,瀉火解毒之法。方中蘆薈涼肝殺蟲,羚羊角清熱平肝,辟惡解毒;銀柴胡入肝膽涼血,治小兒疳熱:石膏清胃經之火;山梔、黃連、胡黃連、淡竹葉、玄參、甘草、升麻瀉火解毒;薄荷辟穢解毒,牛蒡子、桔梗消腫排膿。配合成方,具有涼肝清胃、瀉火解毒的功效。方中蘆薈是主藥,《本草逢源》說:“小兒疳熱積滯,非此不能除。”故名蘆薈消疳飲。

運用

辨證要點為牙齦腐爛,臭穢難聞,苔黃膩,脈弦數。
臨床常用於小兒肝胃積熱上攻,致患走馬牙疳,牙齦腐爛,氣味極臭,身熱氣粗,甚則穿腮破唇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