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木蠹蛾

蘆筍木蠹蛾

蘆筍木蠹蛾,Isoceras sibirica (Alpheraky),屬鱗翅目木蠹蛾科等角木蠧蛾屬的一種昆蟲。分布在山西聞喜縣等。農作物中僅危害蘆筍一種。以幼蟲咬破地下莖皮進入韌皮部危害。被害株皮層破壞,水分和養分輸送受阻,全株枯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蘆筍木蠹蛾
  • 拉丁學名:Isoceras sibirica (Alpheraky)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In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Lepidoptera)
  • :木蠹蛾科(Cossidae)
  • :等角木蠧蛾屬
  • :蘆筍木蠹蛾
  • 分布區域:山西等
形態牲征,成蟲,卵,幼蟲,蛹,生活史及習性,與環境的關係,防治對策,

形態牲征

成蟲

雌蛾體長30am左右.翅展70mm左右,雄蛾略小。體灰褐色粗壯,胸背褐色,披白色鱗片。前翅白色,前端在頂角處有褐色半圓形斑.後翅白色。

卵近橢圓形,長1.4mm,寬lmm,表面有縱棱及黑褐色紋,初乳白色,孵化前暗褐色。

幼蟲

老熟幼蟲65-80mm,體粗壯,略扁平,頭褐色,體乳黃至灰黃色,無顯著斑紋,腹部與體色相同。

體長35-40mm,紅褐色,繭長橢圓形。長50mm左右,由絲粘土粒成土繭。

生活史及習性

蘆筍木蠹蛾在當地每年發生1代,以當年幼蟲在凍土層下越冬,越冬期間幼蟲在凍土層下.但不呈休眠狀態,僅生活力減弱。老熟幼蟲用絲粘結土粒做成土繭化蛹,蛹在土壤內2-10cm處,蛹期25天左右,4-5月為蛹羽化期。成蟲晝伏夜出,白天潛伏在作物葉片背面、草叢中或土縫間,受驚後短距離飛行,很快落在地面、作物葉片上或其它隱蔽處。成蟲有趨光性、趨化性和補充營養習性。成蟲l天中有兩次活動高峰:早晨5-7時的交尾高峰,晚7-10時的產卵高峰。一頭雌蟲產卵量200-500粒,卵產於蘆筍地表的莖上或羽化附近草隙稍有凹陷的土表上,成塊狀,每塊10餘粒。卵經7天孵化,初孵化幼蟲即鑽人土中,咬破莖皮進入韌皮部危害。根莖部呈現空管狀,幼蟲期長達165-180天。

與環境的關係

與氣候條件的關係 冬季氣溫偏高。有利於幼蟲的安全越冬,越冬死亡率低,越冬基數大。3月份越冬幼蟲化蛹期調查:2000年33頭/m;,2001年29頭/m;,2002年27頭/m;,2003年10頭/m;。2003年1-4月份氣溫分別為-1.6℃、3.5℃、 7.5℃、13.9℃,比常年偏低,越冬幼蟲化蛹量有所下降。
與寄主植物的關係 蘆筍屬多年生作物,連年為木蠹蛾提供豐富的食源。
與天敵的關係 目前除了鳥類、獸類。還未發現對木蠹蛾有制約作用的天敵。

防治對策

1.中耕滅蛹,減少有效蟲源 在幼蟲化蛹期及時淺耕筍地,翻出的蛹及時消滅,可減少此年蟲源。據試驗,中耕滅蛹率達24.9~37%。
2.燈光誘殺 在有電源的地方,5-6月份利用黑光燈、高壓汞燈、振頻式殺蟲燈等誘殺成蟲,每公頃安1盞燈,能明顯降低卵密度和幼蟲數量,並可根據誘殺幼蟲的數量變化,準確地預報卵盛期、幼蟲發生期,為及時噴藥防治提供依據。在無電源的地方利用糖醋液或夜間設火堆誘蛾撲火而死。
3.刨土殺蟲 對有被害症狀的筍株,及時拔除。並就地刨土捉蟲,有效降低田間蟲口密度。
4.地面噴藥 利用成蟲羽化時期,出土不會飛.趴在地上不動的特性。在木蠹蛾成蟲盛發期用80%敵敵畏乳油8000倍液或25%敵百蟲超低量油劑噴霧防治效果較好。
5.毒土熏殺 在成蟲盛發期每畝用敵百蟲0.5kg,拌濕潤細土25~40kg,攪拌均勻撒入筍行,殺蟲、卵效果較好。
6.化學防治。卵孵化盛期每畝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ml進行噴霧,效果較好。
7.藥劑灌根在筍田發現危害株率達5%,採用筍盤根周圍打洞。選用辛硫磷、毒死蜱、苦參鹼灌根防治,有一定的控害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