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洋鄉

蘆洋鄉

蘆洋鄉位於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海壇島腹部,屬鄉場合一建制。面積31.81平方千米,人口6800多人(2004年)。轄7個行政村。總面積31.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698畝,林地5914畝,灘涂5003畝。1995年全鄉有7個行政村,22個自然村,1742戶,6600人。

【代碼】350128203:~201洋中村 ~202蘆北村 ~203黃土墩村 ~204馬腿村 ~205西邊寮村 ~206鹿樓村 ~207大淵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蘆洋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平潭
  • 電話區號:0591
  • 郵政區碼:350400
  • 面積:31.81平方千米
  • 人口:6800多人
  • 方言:閩語—閩東話—福州話-平潭腔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
  • 火車站:平潭站
  • 車牌代碼:閩K
簡介,歷史沿革,經濟建設,人文景觀,

簡介

蘆洋鄉位於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海壇島腹部,屬鄉場合一建制。面積31.81平方千米,人口6800多人(2004年)。轄7個行政村。總面積31.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698畝,林地5914畝,灘涂5003畝。1995年全鄉有7個行政村,22個自然村,1742戶,6600人。
蘆洋鄉
【代碼】350128203:~201洋中村 ~202蘆北村 ~203黃土墩村 ~204馬腿村 ~205西邊寮村 ~206鹿樓村 ~207大淵村

歷史沿革

【沿革】1979年置縣蘆洋農場,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31.9平方千米,人口0.7萬,轄洋中、蘆北、黃土墩、馬腿、西邊寮、鹿寮、大淵7個村委會。
民國元年屬大墩區,民國20年屬二區轄下的中山鄉、中正鄉;民國26年屬一區轄下的大中鄉;民國31年8月撤銷區署,屬中正、中山鄉。50年代初,屬一區。1958年創辦平潭蘆洋農場;1970年農場解散,劃歸中樓等4個公社管轄;1979年復辦;1984年成立蘆洋鄉,保留農場建制。
蘆洋鄉街道蘆洋鄉街道
宋以前蘆洋為可供放牧軍馬的大草埔,宋時置牧監。明嘉靖間,倭寇竄踞海壇,民遭劫掠,紛紛內徙,自此蘆洋埔逐漸荒蕪,強大的海風帶來沙龍,形成從長江澳口到竹嶼口的大沙埔,人煙稀少。

經濟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開發蘆洋,歷屆縣人民政府重視造林綠化,開荒造田,逐步把蘆洋埔改造成全縣重要的糧油作物和優良瓜果的生產基地。1984年糧食總產量959噸,花生產量596噸,西瓜產量1980噸,占全縣種植業總產值10.67%,所產西瓜品質優良,暢銷省內外。1986年以後,積極開發灘涂,發展海水養殖業,主養花蛤、對蝦、牡蠣、紫菜,其中鄉辦花蛤場年產值達100萬元左右。90年代,大力發展高優農業,建立優良品種試驗基地,村辦企業發展較快。1994年與美國百事可樂公司合作種植馬鈴薯,1995年開始種植大青棗。1995年7月,引進日本日豐矽砂工業株式會社進行石英砂綜合開發,產品全部銷往日本。1995年全鄉社會總產值2432萬元,工農業總產值2383萬元。糧食總產量1212噸,水果總產量911噸,分別占全縣總產量的4%、59.5%。
蘆洋鄉蘆洋鄉
蘆洋鄉地勢平坦,地下水資源充沛,適宜農業綜合開發,盛產柑桔、西瓜、花生、蔬菜等。2005年來,鄉黨委政府堅持把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的首位,立足資源優勢,致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建成了福州市千畝蔬菜基地、千畝果林基地、副食品加工基地、商品豬生產基地、灘涂養殖基地,並與美國百事食品集團聯合開發了馬鈴薯生產項目,1995年秋冬二季共種植馬鈴薯1350畝,產量達2000多噸,產值350萬元,擬再擴大面積種植。美國百事食品集團亞太地區總監皮特先生稱:“蘆洋模式是百事在中國基地建設的最好模式,合作最愉快,中方人員最努力,前景最廣闊”。
蘆洋鄉還蘊藏著豐富的矽沙資源,其儲量達3億立方米,可供開採的有1.8億立方米。1995年又引進了日本日豐矽砂株式會社資金3000多萬元,創辦了“福建日翔非金屬有限公司”,開發矽砂資源,該項目可望1996年8月份正式投產。
蘆洋鄉著力最佳化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特色經濟,一是推廣種植高優特色農產品。蘆洋鄉臍橙擴種面積達650畝,大力引進葛根、仙密果、紫甘薯等新農作物品種。二是擴大畜牧業生產規模。在原有9家規模生豬養殖場的基礎上,致力發展肉牛和蛋雞養殖產業,2008年已形成60頭肉牛和年存欄2.3萬羽蛋雞養殖基地。三是發展生態觀光農業。著手創建平潭縣萬畝海島生態農業觀光園,規劃面積達10平方公里,正在進行項目論證工作。四是壯大貝類養殖業。充分利用淺海灘涂資源,引導農民擴大花蛤養殖生產規模,建立“育苗-生產-銷售”生產模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人文景觀

石牌洋景區是國家級海壇風景名勝區之一。景區主要由半洋石帆、天地蛋、彌勒坐佛等經典組成,其中尤以半洋石帆為最,是“海壇三絕”之一,有“不到石牌洋,惘來平潭島”之說。它是中國最大的海蝕柱,其奇特的造型,宏偉的規模,美麗的傳說定然會讓人神往。
奇特的球狀風化石。大家都知道樹有年輪,那代表真樹的年齡,而石頭也有“年輪”。因為撞到對面山包的海風迴旋刮到這石頭上,再加上海水的侵蝕,便形成了現在所見到的球狀風化同心圓石蛋,景稱“天地蛋”,曾被地質學家譽為“海蝕地貌博物館”。石牌洋的礁盤,礁盤渾圓平緩,在低潮的時候面積有四畝多,高潮時浮露出一畝。這兩個海蝕柱相距12.1米,南矮北高。高者33米,由球狀分化殼包住,如蓮花托柱,柱體直立。西北側半壁有一高約3米的分化殼殘體,形同烏龜,這石景稱之為“神龜上柱”,據說在這塊巨石的頂上有棵千年靈芝,這隻神龜為了採到靈芝已經在這裡爬了幾千年。矮者高17米,除頂部渾圓外,其餘各面均平整光滑。由於其體量巨大,形象奇特,自古以來就遠近聞名,被譽為“天下奇觀”。其實據文獻記載,七百多年前確有一帝子在這塊礁盤上作過短暫的逗留,宋端宗景炎元年,南宋末代皇帝趙罡在元軍追逼下,由楊太妃攜帶逃亡海中,故臣陳宜中、張世傑備舟迎至平潭,在這島礁上呆了一段時間,後人為紀念此事稱雙帆石為“王母礁”。清代名媛林淑貞在《石帆絕句》中“共說前朝帝子舟,雙帆偶趁此勾留”的詩句,為這一事件作了旁註。歷史上拉過這裡的名人不少,其中包括有“南方徐霞客”之稱的陳弟。陳弟是一位將軍,連江人,他五十六歲始出遊,到這裡遊玩事已經58歲了。面對銀濤萬傾中托起的如此壯觀的巍巍石帆,陳弟不禁用“海上孤島,上有二石,宛如碑碣,卓立中流,天下奇觀”五句話來概括當時的感受。這寥寥二十字,透露著作者對半洋石帆的深深情結。也許從那時起,”天下奇觀“就成了石牌洋的美稱。據地質學家考證石牌洋早期是一個大山包,由於受地殼板塊運動的影響,海平面不斷抬升。山包內部石質不一樣,脆弱的受到還浪的沖刷和海風的風化就慢慢地脫落下來,剩下的就是這個堅硬的海蝕柱。成型後,還是不斷受到風化侵蝕,因此表面有的岩層還在見地脫落。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是剛剝落出來的核心部分。這就是“天下奇觀”的成因。
石牌洋景區石牌洋景區
奇觀有三大奇:一、高石柱上有一跟草,當地人稱之為“靈芝草”,吃了會長生不老,那隻上柱的神龜就是想上去采這棵靈芝草獻給對面的那隻母龜!二、這高石柱上有三片“瓦”片經歷了多少次的十二級颱風仍紋絲不動。其實那不是瓦片,而是風化後的殘留物,狀似瓦片。三、這矮石柱的底部雖然只有六分之一與礁盤接觸,但是卻穩如泰山,難以撼動。據地質學家捱測,一兩百年後,將成為一個地球上最大的風動石。與石牌礁盤相鄰的這兩小島礁,一為中嶼,一為草嶼。草嶼與這礁盤不同各種海蝕造型獨特且眾多。
島上還有一個天然的海蝕洞,叫皇帝洞,長30多米,邊上還有潔淨無暇的海灘。據說是趙罡皇帝藏身之所。旅遊規劃中,中嶼草嶼將有浮橋相連,雙嶼邊配套修建一些完善的服務設施,如海邊垂釣、游泳戲水、休閒品茗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